<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文字:郭亚伟</span></p> <div>通过百度搜索“鹿台山”,有山西省沁水县和河南省汝州市两座,简介如下:</div><div><br></div><div>山西省“鹿台山”位于晋城市沁水县西南张村乡境内,海拔1463米。岩峰耸峙在众山拱绕之中,山势峥嵘,气势磅礴,迤逦东南,叠嶂起伏,气贯长虹。背有杏谷朝霞,阳为芦苇深丛。西起黑岭黄父,坞岭卧云;南应远眺历山,舜耕遗迹;北依碧峰清翠,苍柏参天;东延石楼精舍,金碧辉煌。据《山海经》记载:鹿台其山,以台拱叠为山,雄立群山之中。山中有鹿,常年嘶鸣,故名曰:鹿台山。<br></div><div><br></div>河南省鹿台山位于平顶山市汝州市西北十五公里处,海拔751米,横跨陵头镇的和尚庙村、桥沟村,属嵩山余脉,是汝州北部诸山脉的最高峰。站在鹿台山顶,极目北望,少室山、太室山在云海中漂浮,犹如海市蜃楼一般。西、北、东三面诸峰相连,如围屏,亦像太师椅,鹿台山就像坐在太师椅上的老者。<div><br></div><div>鹿台山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明《一统志》,“鹿台山,在南阳府汝州北二十里,有台状若蹲鹿。”;一说取自当地流行的说法,鹿台山山峦起伏,群峰林立,山崖陡峻,只有鹿台山顶是平的,远看像个台子。鹿台村在山南的一条山峪里,从村里向北到鹿台主峰有五个呈梯级状的山丘相连,山丘同鹿台山一样均是平顶,和鹿台相加正是六个平台,“六”字的汝州方言也念“鹿”音,因此叫鹿台山。<br><div><br><div>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记载曰:“鹿台山,在州北二十五里,台状若蹲鹿,故名。”唐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一诗原序曰:“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李白序中所指鹿台,即为此山,由之可见早在盛唐时期,该山已有鹿台之名,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称其为汝郡名山,并不为过。<div><br></div><div>唐朝时与风穴山和崆峒山并列为汝州名山,唐《元和郡县志》、清《读史方舆纪要》、《汝州志》均将其列在名山条目中。这里曾是食疗鼻祖孟诜的隐居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和著名隐士元丹丘也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br><br></div></div></div></div> 一提鹿台山,总让人联想到美丽活泼、温顺可爱的梅花鹿,那种通过美术、摄影作品印在心中的美好印象,使我在潜意识中始终对鹿台山暗藏钦慕,心往神驰之际,便于2022年五一假期前往探访,梦想神鹿回头,一觅“鹿台仙踪”。 <p class="ql-block">大家先看一下前期制作的720度全景影像:<a href="https://720yun.com/vr/7b222msOqev"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网页链接</a></p> 这是一组航拍图片。 <p class="ql-block">中为鹿台山,右前方那个肋条状的山岭为牛筋巴山。</p> 俯视图 竖拍全景。 这个角度,似有“鹿回头”之意。 山顶有一个天然平台,建有天心寨盘龙宫,通过庙宇可以目测山岭的阔大。 右侧绿色的山凹,面南背北、避风朝阳,应是风水宝地。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鹿鸣》 无人机逐渐降低高度,似乎看到了神鹿美丽的颈项。 位于鹿台山南侧的牛筋巴山,瘦骨嶙峋、肋条凸现,有些怜悯、有些伤感。 从东向西视角 西南侧的牛头山,和庇山一样,独立于连绵山体,矗立于田野之上。 <p class="ql-block">鹿台山北侧,那个内有矿场的圈椅状山岭,名字尚不明确。</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一组相机拍摄的图片,通过地面角度,展示鹿台山的山川地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市区向陵头镇方向进发,经樊窑向北,在桥沟村北侧路东有一座石牌坊,上书“鹿台山景区”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村庄,树上的牛车轮子分外醒目。这个物件,我们这里叫“车圈”,用石头或铁榔头敲击之后,声音悠远洪亮,专门用于生产队上工集合之用。没想到在生产队消失了几十年后,仍然能够见到这个暴露年龄的东西。</p> 仿石门楣,上书“藏碑寺”,右侧假山上镌刻着“福地灵山”。<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景区的建设者显然动了脑筋,但可能囿于资金限制,景区建设非常一般,路窄弯急、标识不明。</p> 许多设施仍旧处于半成品阶段。 隐隐听到诵经声,但空山寂寥,并未见人,仔细发现,原来诵经声来自太阳能自动诵经机。 净苑,门前有一个小型停车场,是车辆的终点,也是步行上山的入口。 里面有一座白塔和千手观音塑像。 千手观音正面 白塔细节 <p class="ql-block">净苑向里,是一个月亮门,上刻“圆觉”二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光高照、青天白日,听着遍山的电子诵经声,却一个人也没见到,仿佛进入某种游戏的特定场景,不免有些心惊,急忙转身离开。</p> 出得净苑,徒步上山。 山路崎岖、坎坷难行,边走边拍、怡然自得。 月老台,没有看到文字介绍,有点不明就里,想找个人问问,却仍然找不到。 漫山红绳,让我心中一振。 但心中对大白天空无一人仍心存疑虑,无心细品,专心登山。 月老台对面的山崖上,一块突出的岩石倚壁而立,难道“月老”指的是他? 随着地势的升高,南面的庇山逐渐清晰。<div><br></div><div>庇山也称牛脾山、脾山,与牛头山、牛筋巴山、牛旦山等共同组成了牛身上的主要“零部件”。</div><div><br></div><div>纵观全国各地,与牛身有关的山名、地名还有许多,这与人们对牛的深厚情感不无关系。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里,牛代表着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楷模。所以,对山川起名时,往往首先想到了它。</div> 半山腰上,有一处小小的平台和简单的窑洞,旁边有一座小小的水塘,浅浅的水面上,竟然浮着一丛碧绿的睡莲。在如此粗砺干旱的山坡上,竟然有这样一个灵秀之地,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就是神鹿饮水的地方? 山路尽头,是位于山顶的一个垭口。垭口的东边,蓝天白云、碧空如洗;垭口的西边,夕阳如金、山鹰翱翔。 遥望北边,透过沉沉雾霭,蓦然发现,巍峨的嵩山(少室山)似在眼前。 <p class="ql-block">急忙取出70-200镜头,远摄嵩山。但见少室山状若菡萏、巍然耸立,似蛋糕、象古寨,造型奇特、奇峰兀立,不愧为“九朵莲花山”。强烈的震撼夹杂着相见恨晚的内疚,让我这个也算见点世面的摄影爱好者激动许久。心中暗忖,一定要去实地探个究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中一直在反思,这么独特的山峰,又离我们这么近,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现?是我忽视了对美的灵感?不能呀?我是摄影人,对美应该具有超出常人的捕捉力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难道是我对地理地形不感兴趣?也不可能呀?摄影人,哪个没有通过镜头凝视过山川大地?一个《军事地形学》的高分学生、经常研究电子地图的地理爱好者,怎么会没注意这么美丽的山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是我们往往忽视眼前的风景,总想着远方的茫茫高原和大漠落日,对眼前的风景熟视无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思想沉静、把眼光平视,都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美景。</p> 透过牛筋巴山的“瘦骨嶙峋”,远方的小城“日渐丰满”。 许是长焦压缩的缘故,马庙水库和那片停工的建筑,小的可怜。远处的科教园区,幢幢书声朗朗的校舍倒显得高大俊朗。 东边的巍峨大山,是汝州的最高峰——大红寨(大鸿寨)。 拉近,看看它伟岸的近景。 对面的庇山更为清晰。 大接片,庇山远景特写。 摄影人,不拍个日落是绝不会收兵的。 远方的玉羊山,满山的风车随风轻转,改写千年不变的天际线。<div><br></div><div>日落西山,凉意渐浓,急忙拔草寻路,踏着夕阳归去。</div> 鹿台山,一番轻度探访、一番浮光掠影,感觉它仍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初级阶段,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有缘之士相机开发。<div><br></div><div>建议设置“神鹿苑”,恢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美丽生态;修建“观嵩台”,充分发挥远观嵩山角度绝佳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让神鹿归家、人民幸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