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习了《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后我们都知道教师要放手游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做不到完全真正放手,对幼儿的自主游戏往往过多干预,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自主游戏中老师应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1.孩子做自主游戏的主人,教师做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p><p class="ql-block">当孩子们在游戏时,教师应该保持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绝对不应该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里,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p><p class="ql-block">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p><p class="ql-block">2.教师细致观察,注重隐性指导</p><p class="ql-block">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促进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必要时,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介入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指导。不要直接介入打断孩子的游戏。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我们应尽量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国”。非必要指导时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参与游戏而不是直接指导游戏。因为直接指导会使成人成为一个权威人士,从而影响幼儿的自由行动,而参与游戏是比较合适的。教师和家长只是作为“成人游戏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幼儿帮助和启示。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引导幼儿获得更多知识与经验,收获更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3.教师适时评价</p><p class="ql-block">自主游戏中教师应该完全放手,非必要不要去介入指导,比如孩子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求助时可以适时介入指导,但是尽量间接指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最好不要直接指导,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要做的就是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认真观察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哇”时刻,然后游戏过后与孩子一起交流讨论。</p><p class="ql-block">4.教师重视活动后点评</p><p class="ql-block">在游戏结束时,教师给予公正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也可以适时地对游戏中遵守规则、坚持性好的幼儿给予奖励。</p><p class="ql-block">把该解决的问题抛给孩子,让全班孩子一起讨论、交流,使孩子们知道问题的所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鼓励幼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愿,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伴分享,从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他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p><p class="ql-block">自主性游戏,就能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习,通过玩再现生活。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在平等、自由、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找到他们学习的最佳途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