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章丘方志馆,遍知史志数千年

兰玲

<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浩浩千秋,沧海桑田峥嵘岁月稠。齐鲁大地钟流毓秀,千年古县有章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章丘方志馆,遍知史志数千年。数不完的千古名流,道不尽的钟流毓秀,浩瀚厚重的历史画卷中,人才济济,名流辈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邹衍,他的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朝名相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在帮唐太宗夺得天下之后,作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助手,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励精图治,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辅相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精忠贯日”。一代词宗李清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她的词作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姑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还有众多名流,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也都是一道不同凡响的音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以散曲知名,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散曲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李开先为明“嘉靖八才子”之一,在金元散曲及杂剧颇有建树。他还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尤以戏曲为多,有"词山曲海"之称。经商奇才孟洛川,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奉行“见利思义,为富重仁”的信条,盈利后筑路修桥,兴办义学,赈灾济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贾服儒行、经世济民的儒商风范,广为百姓称颂,堪为一代大商之楷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千年古县的章丘,历史文化是章丘的根和魂。古村落、古城遗址、古墓遗址等,无一不显示章丘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裕,据考证有三千多年历史,迄今为止,古村大小古建筑、石桥、井泉、庙宇多达数百处。进村的双轨步道,有着五六百年的历史,透过石头的光滑程度,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座村子饱经历史的风雨沧桑。据历史记载,双轨古道始建于明代,清朝时进行重修。椐朱氏宗谱记载,朱氏第十世朱志臣"倡议举修石道"。为了方便交通,村人规定,走道须靠右行,这于现代交通则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章丘是考古圣地。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的遗址所在地就在章丘,这里是最早开展考古活动的地区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因而,城子崖遗址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以外,西河遗址、洛庄汉墓、危山汉墓等也在考古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洛庄汉墓出土大量的乐器实物,危山汉墓出土数以万记的陶俑,共同形成了延续几千年的章丘历史文化区,共同奠定了章丘考古圣地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至今,在我们章丘,仍盛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东平陵城是汉代济南郡、济南国的治所,西晋永嘉(公元307-312)后,济南郡治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东平陵城是名副其实的"老济南"。作为郡国首府,东平陵城曾长时期成为今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正所谓“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真正想与时空对话,于千百年的时间长河中读懂章丘,一定要来章丘方志馆。章丘方志馆已成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的新亮点、新名片,它是一方的文化殿堂,是存史育人的历史呈现。章丘方志馆还建有图书阅览室、档案室、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区。阅览室有历代旧志、族谱家谱、新编志书、年鉴及研究章丘的专著等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丘方志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法定节假日开馆时间以公告为准),周六、周日闭馆。</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p><p class="ql-block">83213565 13698629620</p>

章丘

方志

陵城

济南

历史

散曲

东平

汉墓

唐太宗

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