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峪游记

归去来兮

<p class="ql-block"> 从县城西行四十多里,有峪曰白羊峪,天虽炎炎,与友偕行,兴致不减。沿途,山势奇丽,或曰抬轿山、或曰对奕山……,圣女峰、将军崖、老君洞,一一现前。入山深处,坝长蜿蜒,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披荊斩棘,取道草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不忍,下水嬉之,苔软石滑,草碧丰美。两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p><p class="ql-block"> 潭中蓝天白云,景随水动,树荫斑驳,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p><p class="ql-block">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p><p class="ql-block"> 与友坐潭上,四面松杨树环合,水潺潺,虫鸣鸣,好一幅有声有色之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同游者:一树芳华全</p> <h3> 白羊山水篇<br><br> 白羊山<br><br> 广灵县南村镇境内西南有白羊山,清代《广灵县志》乾隆本对山的命名解释说:“昔有人见白羊往来山上,故名”。明代《成化山西通志》载:“白羊山,在广灵县西五十里,旧有白羊寺遗址。南存下有小河注壶流河。”这是距今已有545年的原始记载,也可称之为白羊山的最早记载。白羊山是恒山山脉向东延伸的组成部分,基岩是太古界火成岩经地层压力变成的片麻岩,主要为黑色大理石。白羊山南起白羊峪始端,北至牛口峪,西抵史家坪沟,北东达下白羊村西坡,主峰海拔1987米,东北距上白羊村 5.5千米。<br> 白羊山植被丰茂。原生乔木树种主要有桦、杨、榆、杏等,灌木主要有山桃、樱桃、刺玫、黑蒺藜、胡枝子、六道子等,计约20余种。1960年,广灵县人民委员会在上白羊村建立国营白羊峪林场,开始在白羊山上植播油松,现已基本取代原有桦林,油松成林面积共计3万亩。野生食用菌主要有草圈、黄伞、喇叭嘴、地皮菜等多种,有的菌有毒。各种草属植物200多种,其中药草即有上百种,主要有黄芪、黄芩、麻黄、甘草、柴胡、知母、远志、艾草、百合、秦艽、地榆、木贼、公英、苍耳、车前、薄荷、草乌等等。黄芪质量最佳,产量最大,属正北芪主产区之一。白羊山下的上白羊村还有一种全县其他地方没有的药草,叫“荨麻”,俗名“吸马芽”皮肤接触,令人奇痒无比,疼痛难忍,需用干土搓擦可解。<br> 白羊山是野生动物乐园。大型动物有土豹、狼、狍子等。过去还有野山羊,野山羊血,性凉入药,治热症。盛一碗清水,取少许野山羊血干粉放入,会看到一丝红线直沉碗底。中小型动物有黄狼、獾子、狐狸、山狸、野兔、蝙蝠、蛇、蜥蜴和鼠类等。蛇和蜥蜴有有毒和无毒之分,有毒蜥蜴俗称勿龙子,背部有一条蓝色筋线。大型野生猛禽有雕、鸮、鹰、鹞等,中小型野生鸟类有乌鸦、雉鸡、石鸡、半翅、黄鹂、画眉、鸣鸡、喜鹊、山燕、麻雀、山雀、青雀等等不胜枚举。白羊山的昆虫种类数不胜数,蝶蛾类中最显眼的是桦斑蝶,成群结队地在林间飞舞。山上遍野盛开各种野花,蜜蜂酿出的白羊山蜂蜜,因具百花之精而成为蜂蜜上品。<br> 极富青山之秀与林壑之美的白羊山,好些山峰都有一个形象的名称,有的还有浪漫的神话传说。<br>从上白羊村就能够望见的抬轿山,传说是王母娘娘乘一顶二人抬的轿子在白羊峪寻找女儿。轿夫和轿子停在山顶化成岩石。<br> 大象山是山的形状,有如卧着的大象,鱼脊背自然是形似鱼脊梁,大十字背无疑是形如交叉的<br>十字。<br> 小龟山,像一只小龟一样。<br>美女崖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女儿思凡下界,成为牧羊仙女,最后化作山崖。<br> 将军崖的传说是一个打柴的年轻农夫无意中看见南斗和北斗两位星君身穿将军服,在崖上的洞中对弈,他饥饿时舔了两位将军弃在地上的枣核。待到两将军弈毕,督促他回家时,他低头才看见自己打柴的镰刀和背柴用的麻绳早已朽烂。将军崖由此得名。<br> 白羊山的大石头也很神奇。盘龙石是青龙休息的地方。蛤蟆石,形状像蛤蟆,位置在大十字背山南。小孩生日,到蛤蟆石祭锁,佩戴从蛤蟆石祭过的锁能够平安长寿。虎头山和虎头岩,皆以形似而名。<br> 马蹄岭,白羊山由南向北延伸出的一段叫作马蹄岭。传说是夏王窦建德骑马经过时所留,今痕迹清晰可见。初步认为是某种古生物化石。<br> 白羊山中有不少山洞,如大象山上的象眼洞,两个洞口就是大象的眼睛。牛犊山上有朝天洞,两个洞口之一通向山顶,所以叫朝天洞。穿山洞则是横贯一座山峰,两头相通。<br> 老君洞是民国年间下白羊村李仲元修行的地方,有上下三层十几个石洞,经李仲元命名的洞有朝阳洞、朝阴洞、观音洞、菩萨洞。白羊山上到底一共有多少山洞,还真没人数过。这些山洞是旅游和登山活动者探奇的绝佳选择。<br><br> 白羊峪<br><br> 白羊峪是白羊山下的谷峪,起点分别在上山羊沟村与头庄梁下,山峪弯弯曲曲,共有15道山湾,至上白羊村南清凉寺前出山,全长15千米。各个小谷峪春季白羊山积雪消融的雪水,夏秋降雨形成的山洪,汹涌激荡,流出白羊峪后,灌溉着上。下白羊,黑土窊、张家窊、庄头5个村的上万亩田地。多余的水流至南村注人壶流河。<br> 白羊峪中有多处山泉,一处处的叮咚泉流汇成的小河长年不竭,其中一处还形成瀑布,因之成为壶流河源头之一。白羊峪山泉古名“瑞泉”。明正德十年(1515)刻本《正德大同府志》记载:“瑞泉,在广灵县城西五十里白羊山内。其泉瀑湍奔腾,如唾玉然。故名。”由此可知,白羊峪瑞泉很久以前就有瀑布。淙淙流淌的瑞泉水,使白羊峪空气湿润,生机盎然。有的泉流就一直在深谷中的黑色大理石上叮叮咚咚地长年流淌,使人不由得想起盛唐诗人王维“清泉石上流”的诗句。青山不老,山泉长流,是白羊峪的真实写照。<br>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羊峪有清冽甘甜的天然瑞泉,不仅使这里成为飞禽走兽的天堂,而且还养育着世代勤劳的山民。仅是沿白羊峪主峪,从上游到下游就依次有头庄、二庄、三庄、小西沟、史家沟、黑鹰沟、李家坟湾、南流水等小自然村,其他各条小山峪里还分布着上、下山羊沟,上、下史家坪,獾窝、熊沟、曹沟、正南沟、草沟、小川等小山村。现在这些山村因原住村民绝大部分都已先后迁居到山外成为居民地废址,只是各个时期的地图上仍然保留着村名,告诉人们这些地方曾是先民生息之所。<br> 白羊峪古代仅有高脚路联通各个山村和通往浑源县。广灵县白羊峪林场建立后,逐渐将主峪高脚路拓宽成马车路。2009年9月白羊峪旅游公路建成,全长30千米。<br> 瑞泉流出白羊峪,自古以来首先是成为上、下白羊,黑土窊、嶅峪、张家窊、庄头6个村的人畜饮用水,过去这些村地下水位很低,人工打井无法探到地下水,只能建麻湖,也就是蓄水池,修渠引瑞泉水饮用。栽种蔬菜和白麻用水也是瑞泉水。古代白羊峪口还曾装设过水碾,以瑞泉水为动力加工粮食。白羊峪水出峪后,春夏秋3季还浇灌着南村盆地西南部6个村数千亩耕地,并成为壶流河的源头之一。<br> 白羊山因山势不均衡隆起和流水切割,形成条小山沟。这些小山沟的得名也很富有地方特色。<br> 王母沟,传说是王母娘娘来寻女儿时内急小解的地方。蹲下小解时,被尖锐的芦草叶扎痛下体。她一时气急,揪起芦草放进嘴里咬了一口扔掉。从此,芦草的每片叶子上都有王母娘娘的牙印。她走后,解手的崖根下便淌出山泉。<br> 寺沟,因沟里坡畔平坦处曾建有白羊寺,故名。<br>草沟,因那里的牧草鲜美繁茂,牛羊吃后体壮膘肥,故名。进入草沟的沟口称草沟门。<br> 黑鹰沟,传说是雄鹰栖息繁殖的地方,故名。<br> 山羊沟,是野山羊的栖息地。传说古代有人看见两只野山羊抵角相搏甚久,不分胜负,然后各自离去。两只野山羊栖息的地方分别建村,故有上、下山羊沟之分。进入山羊沟的沟口称山羊沟门。<br>史家沟,曾有姓史的人家居住,故名。熊沟,曾有熊出没,故名。<br> 老洞沟.因山上石洞甚多,故名。民国年间,李仲元在老洞沟的老君洞修行。<br> 美丽的白羊峪,蓝天上雄鹰盘旋,百鸟翱翔;高山上青松苍翠,松风呼啸;林间狐狍出没,蜂蝶欢舞:草地上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山谷里沧桑巨石,岁月悠久;石缝前山泉汩汩,岩石上流水潺潺,清浪跌宕;溪水中石净沙明,鱼虫悠闲。吸一口白羊峪湿润而又清爽的空气,浑身舒畅,精神倍增。白羊峪之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br><br> 白羊村<br><br> 白羊村分上白羊和下白羊两个村,因相邻位置关系,故有上下之分。传说上白羊建村要早于下白羊,现存最早的村名记载见于清顺治九年(1652)刻本《云中郡志》,记载广灵县堡寨72座包括“白羊口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广灵县志》记载.广灵县平宁乡有“白羊村”。代官方无上、下白羊之分,自中华民国以来,上白羊和下白羊均为建制村。<br> 上白羊村,因坐落在广灵县南村盆地西偏南白羊峪口白羊山脚下,故名,具体建村年代待考。村子整体呈南北带状分布,长约1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东距黑土窊村 2.5千米,西抵小川村2.5千米;南为白羊峪口,至李家坟湾故村1.5千米北邻下白羊村1.5千米。东至南村镇9千米,至广灵县城24千米。村民以韩、安两姓居多,行政隶属广灵县南村镇人民政府<br> 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谷、黍、马铃薯、向日葵、胡麻、豆类和西葫芦等。畜牧业饲养牛、驴、羊、猪、鸡等。<br> 上白羊村在广灵县革命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教导营和骑兵连进驻。以该村为中心,开辟广灵县西部地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建立起一批中共支部,开办民运训练班一期,为广灵县西部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出一支革命骨干力量,并动员岭西地区约500名青年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曾几次到上白羊村指导抗日根据地建设。1941年2月划归浑源县第九区。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划回广灵县第二区。1947年3月至6月中共广灵县委机关、广灵县各人民团体和人民解放军广灵县独立营驻上白羊村。7月,因6月30日遭国民党十二战区部队一〇四军三十一师九十二团和广灵、灵丘两县保安警察大队袭击,县委西迁桥头村。<br> 广灵县解放后,上白羊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发展生产勤劳建设美好家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曾有广灵县国营白羊峪林场机关和山西省217地质勘察队驻上白羊村多年。<br> 下白羊村,因坐落在广灵县南村盆地西部与上白羊村比邻,故名,具体建村年代待考。该村东<br>距庄头村6千米,南接上白羊村1.5千米,西达史家坪村5千米,北抵赵家坪村3.5千米。东至南村镇7.5千米,至广灵县城22.5千米。村民以李、胡、周姓居多,行政隶属广灵县南村镇人民政府。<br> 下白羊村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牧业种植和养殖范围与上白羊村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下白羊系广灵县大村之一,耕地面积和人口是上白羊的数倍。<br>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曾分别短期驻下白羊村。当时成立的广灵县抗日游击大队400余人驻下白羊开展训练。1941年2月划归浑源县第九区。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划回广灵县第二区。1947年3月,广灵县人民政府及所属各机关驻下白羊。7月,因6月30日遭国民党十二战区部队一〇四军三十一师九十二团和广灵、灵丘两县保安警察大队袭击,广灵县人民政府西迁到刘庄村。<br> 广灵县解放后,下白羊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改变落后面貌。人民公社时期,下白羊生产大队下设16个生产队,也是全县生产队最多的大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下白羊村人民努力脱贫攻坚,终于在2019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br> 下白羊村的文化底蕴丰厚,并富有自身特色。曾有村办业余秧歌剧团,演出剧目数十个。元宵节社火有全县唯一传承下来的九曲黄河灯。还有专治狂犬病和恶性皮肤感染病疔儿民间秘方传承。</h3> <h3><br> 白羊峪林场<br><br> 1960年,广灵县国营白羊峪林场成立以上白羊村为林场机关驻地。林场首先从白羊峪开辟第一个营林区,首先逐年在白羊峪中的寺沟、老洞沟、鱼脊背、南流水4个区块开展人工植播油松逐步取代原有白桦林。植播工作根据林场规划,招募岭西各村男女老少自带干粮,在技术骨干林场职工的指导下,进行树坑开挖、松籽点播,幼苗培护,间苗移栽工作。报酬计件,当日结算。如每挖一个合格树坑3分钱,一个青壮劳力,每天可挖100多个。假日临时来参加挖树坑的少年学生每天也可挖几十个。<br> 1977年4月20至30日,中共广灵县委、广灵县革命委员会动员机关干部400名、中学师生6000名,到白羊峪营林区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10天中,在31座荒山、22面草坡、19道沟壑,共栽植油松3282亩,点播油松、马尾松、落叶松 1505亩。在林场多年经营下,白羊峪营林区逐渐扩大到南村盆地南山和西山的许多坡区,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现在的上白羊营林区。白羊山各处原始白桦林已基本被油松取代。<br> 从上白羊营林区开始到现在,白羊峪林场在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山区范围内共开辟经营面积10.36万亩,先后建成上白羊、国家眷、香炉台、唐山口、直峪5个营林区。到2017年林地总面积达到6.96万亩,活立木蓄积总量10.21万立方米。<br> 随着林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林场机关从上白羊迁到南村,后又迁到广灵县城,但在上白羊村仍派驻留守人员,负责上白羊营林区的管护。营林区严格执行禁牧禁伐政策,严禁在林区用火和带火种进入。<br>在林场和山里山外人民群众的共同精心管护下,营林区树木茁壮成长到处郁郁葱葱,鸟兽出没,60年来从未发生火警和其它安全事故。<br> 白羊峪之所以能够成为广灵县最佳旅游景区之一,是几代林场人的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结出的硕果。<br> <br> (作者:张信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