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林海雪原”

小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讲这个故事前,先普及一下,大家可能对东北抗日联军不熟悉而且可以说很陌生,说实话我也是花了好久时间才搞明白,因为抗联的部队编制什么的确实很乱,下面给大伙详细介绍一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各种抗日武装纷纷涌现但并不统属,由于东北地区是日本的传统势力范围,日本关东军实力强悍,日本移民也多,抗日斗争非常艰难。中共方面在东北沦陷后派遣了大批干部进入东北开展抗日斗争并逐步取得了领导权,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大白话讲就是九一八之后东北有很多杂乱部队,东北军余部和各种警察或者土匪的抗日部队,当然也有很多在东北的中共红军的部队和很多朝鲜共产党部队,编制混乱各打各的,所以为了联合统一中共派了很多领导将各个部队联合起来,东北抗日联合军(简称东北抗联)大致就是这么形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底整编完成,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总兵力约3万余人。1936年7月,1937年10月,1939年5月分别将11个军合编于第一,二,三路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第一路军(由第1军第2军合并)总指挥杨靖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2年6月,吉林磐石县的30余人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11月,这支队伍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并扩编到2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3年,部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此后,独立师联合多支抗日武装成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任总指挥,游击区扩大到20多个县。1936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共40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自1932年起,东北的延吉,珲春,安图等地相继成立以县为单位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这些游击队合并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两年以后的1936年3月,独立师几经扩编后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军长王德泰,他是辽宁大石桥人,九一八事变之后就一直投身抗日斗争,是延吉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6年11月,王德泰在一场抗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政委魏拯民。陕西屯留人。历任哈尔滨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41年3月8日,因叛徒告密,在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附近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二军下辖3个师和1个教导团,其中第3师的师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朝鲜第一代领导人他名叫金日成。当时朝鲜第一代3位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建,金策都是抗联里的其中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插播一段小故事:金日成与杨靖宇的战友情。(“九·一八”事变以后,朝鲜共产党党员大批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金日成和崔庸建金策等就是朝共党员的杰出代表,金日成他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生活了25个春秋,与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金日成在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深情地写道:“东北的山野,是我度过二十多年的地方,是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历尽千辛万苦的地方。这个无异于我的故乡的山野,有着许许多多我怀念的往事。”在白山黑水共同的战斗岁月中,金日成与著名抗联将领杨靖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金日成曾说过:“我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杨靖宇在共同的抗日斗争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第二路军(由第4军第5军第8军第10军合并)总指挥周保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副军长李延平九一八事变后,驻扎在吉林的东北军第13旅第3营毅然举旗抗日,成立吉林国民救国军,共产党员李延禄为参谋长。不久,救国军被日军击溃,成为散落在各地山区的游击队。随后各部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最多的时候游击区域将近10个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4年12月,各游击队合并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1936年4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李延禄任军长,李延平任副军长。辖3个师和若干游击团。军长李延禄是吉林延吉人,很早就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率领部队舍生忘死、历尽艰险,为东北抗日斗争做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延禄曾担任过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等职务。1985年6月,李延禄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副军长李延平吉林延吉人。历任抗日救国军军部参谋、绥宁游击支队支队长、抗联西征部队总指挥等职务。1938年10月,李延平率部行至五常县磨石顶子村时,遭遇大股敌人,重伤后牺牲,时年35岁。第四军里有个妇女团,团里有八名女战士,1938年10月,为了掩护部队撤退,她们和鬼子周旋边打边撤,殚尽,八人纵身跳入乌斯河畔牡丹江,“史称八女投江”她们中年纪最大的冷云25岁,年龄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1934年,宁安一带的农民自卫队和救国军一部组成了反日同盟军,最初只有500多人。1935年,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人数也发展到900余人。1936年,部队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全军3000人,辖2个师和一个教导队。军长周保中云南大理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到东北从事革命工作,率领部队参加了东北抗日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周保中担任过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周保中历任云南省主席、云南大学校长。1964年2月,周保中在北京病逝,享年6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谢文东1934年,依兰县农民举行抗日暴动,随后成立了东北民众救国军。日军随后不断向救国军进攻,导致部队溃败,余部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会合后不断发展,于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谢文东,下辖2个师。可惜的是,谢文东在以后的斗争中背叛了国家,投降了日本侵略者,直到1946年才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虏,随后被枪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军长李华堂1932年开始,原东北军的营长李华堂在依兰县一带拉起了队伍,进行抗日活动。被日军击溃后,这支队伍加入了东北反日联军总指挥部,随后于1937年1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人数约1000人,军长李华堂。与谢文东一样,李华堂后来也叛变投敌成了汉奸,在1946年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虏,死在了押解途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士兵汪雅臣带领数人深入山区进行游击活动。人称“双龙队”。1935年,汪雅臣找到党组织,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6年,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辖5个团。军长汪雅臣山东蓬莱人,很早就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1年1月,汪雅臣在一次突围过程中,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0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第三路军(是由第3军,第6军,第9军,第11军合并)总指挥李兆麟,副总指挥赵尚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总指挥李兆麟,辽宁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受东北民众救国会和时任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乔木的派遣,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此后,他曾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当时在东北有“南杨北赵”之说法,“南杨”指的是南满的杨靖宇,而“北赵”就是北满的赵尚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赵尚志辽宁朝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一直在东北地区开展革命工作,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42年2月,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之后,英勇不屈而就义,年仅3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军的前身是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珠河县反日游击队,最初只有13个队员。此后,队伍不断发展,巅峰时期发展到了60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军的女政委就是赵一曼。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夏云杰。副军长李兆麟。1932年,汤原县成立了民众反日游击中队,人数上百,成立之后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行动。1936年9月,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下辖4个师7个团,2000余人,军长夏云杰。第六军在敌后开办医院,兵工厂,被服厂,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军长夏云杰山东沂水人,很早就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率部创建了汤原抗日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6年11月,夏云杰在一场抗日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为国捐躯,年仅3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第七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中共饶河县委创建的抗日武装特务队。特务队随后逐渐扩编为特务营、饶河民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6年11月,部队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参谋长是日后成为朝鲜二号人物,朝鲜国家副主席,朝鲜人民军总司令的崔庸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军长陈荣久,他是黑龙江宁安人,早先曾在东北军中当兵,后来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立下了很多战功,被群众称颂为“岳武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7年3月,陈荣久在一场抗日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1933年,桦川县矿工举行暴动,成立了东北山林义勇军,人称“明山队”。随后,义勇军表示愿意接受我党的领导,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7年,独立师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当初领导暴动的祁致中任军长。军长祁致中山东曹县人,率领部队积极参加抗战,开创了七星峰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祁致中在一次战斗中被赵尚志错误处决,年仅26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东北抗联最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有名的一位英雄形象,他的名字,其实我们都挺熟悉的,但他究竟做了些什么,未必每个人都非常了解。</b></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36年2月20日,在白雪茫茫的东北三省林海雪原,有一群人,发出了这样一个宣言:</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全中国同胞们!全东北一切抗日武装军队同志们!日本强盗帝国主义以“防共自治”为借口,夺我黄河以北五省,更以“日华提携”欺世谰言,想要吞并我全中国,日本寇贼近来要加紧向和平的苏联国屡屡挑战,同时又与意,德两国勾结,作对抗英、美、法的大战准备,把千万同胞生命财产作为大战的牺牲品,完全变成亡国奴。现在顺着全国救国运动之转移,使抗日军队组织越加巩固与行动统一。</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将我各军军队建制、名称完全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以及抗日联军游击队…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部分官兵。</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我们中国海内外同胞应一致团结起来,铲除穷凶极恶的寄生虫、魔鬼日本强盗,我们从古今中外一切历史事变以及最近阿比西利亚反抗意大利的侵略战争的例子来看,我们深信中国抗日救国,终究必能达到胜利。</span></li></ul><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东北反日救国总会</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36年,离东北三省沦陷已经过去了5年的时间。这片属于中国的土地,已经被日本人冠上了“满洲国”的伪号。但是,让日本人相当头疼的是,有这么一支中国部队,哪怕在官方的东北军撤离之后,依然没有放弃过抵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日本人把这支部队活动的地带,称为“癌肿地带”,把他们的领导者,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东边道,指东北东南部区域,面积大概相当于吉林和辽宁两省的一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这支部队的领导者,他叫杨靖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身高一米九三,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但他其实不是东北人,他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的李湾村(驻马店市驿城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他的名字,原来也不叫“杨靖宇”,叫“马尚德”。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今河南工程学院),和很多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他秘密参加了革命,并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杨靖宇最初的特长,其实并不是军事指挥,而是发动农民运动。1927年,受中共组织派遣,他回到老家确山县发展农民运动,农民协会的会员在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1927年,杨靖宇领导了豫南农民起义,率领数万农民武装占领确山县城,打垮了北洋军第八军的一个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29年,杨靖宇离开家乡,受组织派遣,前往东北。一开始,杨靖宇化名“张贯一”,在抚顺煤矿建立党组织,随后开始慢慢介入军事领导工作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这个过程中,杨靖宇的坚韧性格开始显现:他曾被捕入狱5次,受尽酷刑,但没有一次服过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东北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落到了日本人手里。但在整个事变中受命不放一枪的东北军撤出后,却依然涌现出不少有血性的汉子,以马占山为代表,不愿放弃抵抗。黑吉辽大地上活跃着不少正规军、警察大队和游击队,他们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缺乏统一指挥的义勇军,各自为战,再加上战术单一,虽然一腔热血,但很容易就被日本人各个击破。到了1933年左右,东北抗日义勇军基本已经化整为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杨靖宇这个名字,开始成为关东军的一个噩梦。当时的东北抗联,有“南杨北赵”的说法。“北赵”说的是另一位名将赵尚志,“南杨”说的就是杨靖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杨靖宇”这个名字,是在1932年改的,因为“靖宇”在朝鲜话里有“驱除外敌”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赵尚志打仗的特点是又猛又狠,而杨靖宇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尤其擅长游击战。面对强大的关东军,抗联一改之前“东北抗日义勇军”以阵地战为主的打法,而是遵循了“敌进我退,敌乱我打”的游击战术,搞得关东军和伪满军队相当头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据当时日伪统计机关统计,仅1935年,东北抗联就在东北三省各地发起大大小小战斗39105次,截至1940年,共发动大小战斗近7万次。根据日本外务省发布的统计数据,日本在东北共损失近27万士兵,其中减去苏联方面宣布歼灭的8万人,剩下的18万,应该就是东北抗联和其他抗日义勇军的功劳。最巅峰时期的1941年,东北抗联在东北三省牵制了76万日军(实事求是的说,日本人的另一大任务是防御苏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渐渐地,关东军把矛头集中指向了东北抗联总指挥杨靖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杨靖宇当时让关东军恨到什么地步,从日本当时的记录可以看出来:从1938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了6万人的部队和警察大队,专门“剿杀”杨靖宇(东北抗联巅峰时期不过3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当时下达的命令是:看到抗联和其他队伍,其他放过,只打抗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看到抗联队伍里有杨靖宇的队伍,其他放过,只打杨靖宇的队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同时,关东军开始检讨原来的作战思路,做出三点改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第一,在抗联出没的地区,进行武装屯田移民和保甲连坐,每二三百户居民就用铁丝网圈起来居住,设岗楼和巡警,老百姓进出不得携带多余食物和衣物,断绝抗联和当地百姓的一切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第二,只要发现抗联队伍,就紧紧咬住跟着打,一刻也不放松,逼迫抗联队伍不断分兵突围,越打越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第三,改变以前的滥杀政策,招降和优待抗联的叛变分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事实证明,这三点都起到了作用,而最有用的,就是第三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叛徒的杀伤力,永远都是惊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1938年7月,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投敌。这是第一个“重要”叛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程斌是杨靖宇的爱将,有“小杨靖宇”之称,打起仗来又狠又准。关东军抓了程斌的母亲,胁迫他下山投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程斌最终选择投降,但他不是一个人,而是拉了手下115个人,带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包括现金,下山投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为程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宣布成立“程斌警察大队”,岸谷隆一郎还把自己的军刀赠给了程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程斌投敌后立的第一个“大功”,就是带着日本人摧毁了蒙江县(今靖宇县)境内70多个杨靖宇设立的密营。密营是抗联存放粮食、布匹、药品和枪械的秘密营地,在失去当地百姓的后勤支持后,密营是抗联的生命补给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一夜之间,杨靖宇的队伍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绝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39年秋天,关东军开始对杨靖宇部队展开全面扫荡,打先锋的,就是岸谷隆一郎手下的10个伪警察大队,包括程斌在内。非常讽刺的是,10个伪大队长,都是叛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程斌对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的战术和路线实在太熟悉了,他甚至只看地形就知道杨靖宇部队接下来会转移到哪里去。在这个过程中,东北抗联蒙受了巨大损失,减员严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40年1月,杨靖宇的部队弹尽粮绝,在零下20多度的冰雪环境下,他们开始用布包着脚在雪地里前行,饿了只能啃树皮。为了解决部队补给,杨靖宇命令大部队北上突围,自己带着贴身的十几个战士,继续与敌人周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月22日,第二个“重要”叛徒出现了。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被伪通化省警察大队捕获,随即变节,杨靖宇的隐蔽位置、兵力情况被日军获知。包围圈大大缩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月1日,第三个“重要”叛徒出现了。杨靖宇警卫员张秀峰携大量经费和一些绝密文件投敌。张秀峰是杨靖宇从小养大的,两人情同父子。张秀峰的叛变大大出乎杨靖宇的意料。更关键的是,张秀峰透露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和意图,致使日军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几乎已经可以精准定位到杨靖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月22日,杨靖宇碰上了第四个 “ 也不应该说是叛徒,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汉奸 ” 这一次的出卖,是致命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这一天的上午,孤身一人,已经5天5夜没吃过东西的杨靖宇(他的两个警卫员下山买粮时牺牲),在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终于等到了4个砍柴的“村民”其中的一个“村民”,是伪军的排长,叫赵廷喜。杨靖宇恳求他们,能否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回来,重金酬谢(杨靖宇身边确实有不少现金,只是买不到粮食)赵廷喜劝他 “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杨靖宇回答 “老乡,我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中国就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答应给杨靖宇弄点粮食的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另一个汉奸李正新。因为怕其他三个人先报告看到了杨靖宇,赵廷喜立刻把事情全盘说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月23日下午3点左右,日军赶到,包围了杨靖宇最后的藏身处。</b></p><ul><li><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日本的《满洲国警察外史》,以及伪满时期的内部档案《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都记录了杨靖宇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离杨靖宇藏身处50米远的时候,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让部队停止前进。西谷喜代人开始喊话:君是杨司令否?整个南满地区,无论日军还是伪军,都已经习惯叫杨靖宇为“杨司令”,根本忘记直呼其名。杨靖宇回答:是的,我就是杨司令。西谷喜代人继续喊话:“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都归顺了。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杨靖宇回话: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你们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span></li></ul>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杨靖宇手持双枪,不断射击,在右臂被击中后,左手持枪继续还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眼看生擒无望,西谷喜代人下令击毙杨靖宇。一颗子弹随即击穿了杨靖宇的胸膛。杨靖宇倒下了。射击的人叫张奚若,是东北抗联里有名的机枪手,随程斌一起投降,也曾是杨靖宇的爱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日本人后来剖开了杨靖宇的胃。因为他们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杨靖宇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存活那么久?他是不是还有“密营?可他们失望了,杨靖宇的胃里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还有树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岸谷隆一郎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杨靖宇的遗物中,除了手枪,子弹、怀表这些东西以外,找到了一个特别的东西:口琴。日本人无法理解,在冰天雪地,饭都吃不饱,随时可能送命的环境里,杨靖宇为什么还要带着一个口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据说在发现口琴的时候,队伍中的叛徒,原抗联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忍不住痛哭失声。杨靖宇以前每每在队伍休息时,会拿出那个口琴,吹曲子给抗联的战士们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45年8月9日,在中苏边境上,150万苏军如同潮水一般扑向了日本的关东军,发起了总攻。在百万大军中,有一支1000多人的部队,以空降的方式,降落到了东北关东军身后,实施突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这支部队都是中国人,他们就是当年被迫北上,且打且退,直到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战士。当年东北抗联的老弟兄们,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打回了自己的故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只是在雪花飞舞的白山黑水之间,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口琴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关于抗战中的国共,之前一直听到过这样的争论: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一共牺牲了100多位将军,而共产党军队只牺牲了一位(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在此之前,我写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国民党将领抗日的故事,但不能完全只以牺牲将军数来衡量抗日战场上双方的付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第一,国民党将领中,光追认的少将就有近60位,不少生前军衔只是团长一级。而如果以这个标准算,中共抗战期间牺牲的团以上干部也接近100多个,连不少县大队长取得的战绩以及指挥的部队,都已经超越了国民党军队的团长甚至旅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55年授衔时,只授衔健在的,对牺牲的同志,只是追认为“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第二,国民党军队有完整的授衔体系,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国民党领导,抗战期间只有31人被授过军衔(其中一个就是中将军衔的左权)其他都没给军衔,怎么统计呢?按杨靖宇和赵尚志指挥的部队数量,当时按序列就应该是国民党中将级别,以他们艰苦取得的战绩和做出的牺牲,至少要追认二级上将以上级别。但我想,杨靖宇和他的东北抗联,在漫天飞雪与日寇以命相搏的时候,应该也不会想到过自己到底是什么军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最后,以一个日本人的故事作为结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当时的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因为消灭了杨靖宇,他一路升迁,最后到了伪山西省副省长的位置。因为杨靖宇,他对中国军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一直在做研究。但是,1945年到了,日本投降了。在日本投降前夕,岸谷写了一封遗书,用氰化钾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然后剖腹自杀。这件事在日本引起震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据说,在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遗言的真假现如今无法考证了,但道理是没错的:中国的军人在这场持续了14年的捍卫自己民族生死存亡的搏命之战中,前仆后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斗。杨靖宇直到牺牲,也没有被授过军衔,但大家一直尊称他为“将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希望这样的将军,在过去,现在,将来,中国永远不会只有一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这张照片是一部电视剧的剧照,照片中的这个男人虽然是睁着眼站着,可其实已经死了,他就是该剧男主角也是“杨靖宇”的原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关于这部剧我还专门写了篇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延伸阅读</b><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0xssh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随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