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凉面

秦南夏雨

<p class="ql-block">安建凉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朿宝荣(原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建凉面,久负盛名,让人吃后余味无穷。安建的师傅们把凉面俗称“高高楼”,只是口语化把它给叫白了。一般每到周二,若去职工食堂就餐,职工们见面后就会说:今天是“高高楼”哦。</p><p class="ql-block"> 安建职工食堂,延续了几十年,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个缩影,同时,也传承了安建一代又一代人的工匠精神。若论起安建凉面,得追根溯源,先从“高高楼”的来历说起,有着一种苍桑感和老字号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安建自1950年由泥水工会成立,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安建筑行业最具实力施工单位。在计划经济时期,若有工程上马,市县建设主管部门,一般都把工程交付由安建承担施工,自然吃饭人数之多,有时甚至高达二千多人。安建位于安康原太山庙(现双溪寺)旁,那时吃饭排队的工人,打饭窗囗设有4个,足见当年工程建没的红火。</p><p class="ql-block"> 那么,安建的凉面,若论起它的起根发苗,得先由源头谈起。安康民族特色小吃,以蒸面闻名于世,家喻户晓,也许老辈人都知道,最让安康人难忘的老字号蒸面,当数鼓楼西麻苏福蒸面,而还有西关黑芽蒸面,一点也毫不逊色,调料足,味道好,筋道耐嚼,口感凉爽上乘,在安康人心目中,那是民族小吃一道独特的风景。安康东西二关,在过去都是市井烟火街区,东关回族以围寺而居,而西关以摊贩,手工业,酒肆,伞铺,抬脚背轿,剃头,竹藤编制,水旱码头,尤其以七里沟渡囗,为连接南北两岸交通要道。于是,据说西关黑芽看准了这个商机,诚信为本,面向一些下苦力的底层人,以吃饱吃好、质优价廉,纯手工制作的碱面,也就是安康凉面,其凉面呈金黄色,在碟子上用手抓高高抓起,量大味足,香气入鼻,也就是“高高垒”,并用各类调料,以精心熬制醋汤,再焯熟的豆芽、芹菜,把芝麻酱,大蒜,芥末,油泼辣子等浇在凉面上,色香味美,香辣爽囗,美美咥上一大盘,很受吃客们的追捧和大赞,而黑芽凉面,其味道同蒸面如出一辙,谗人胃囗,久吃不厌,驰名安康,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 那时,安建职工食堂,有叫刘永寿的师傅,是伙房的大厨,因千人吃饭,众囗难调,很费脑筋,得想方设法,一定要把伙食办好。于是,他就去西关黑芽那儿取经,从此安建“高高楼”的由来,就是从那儿学来的手艺,而且安建的凉面,名气越来越大,人人爱吃,就连退休多年的老师傅,对“高高楼” 情有独钟,和割舍不了的情怀,每到公司职工食堂做凉面,就一大早前来食堂凭票就餐。</p><p class="ql-block"> 新千年后,我有幸调入安建集团工作,见职工食堂吃饭人多,当第一次听人们说“高高楼”,我一脸懵然,不知它是什么东西,待后来了解安建凉面的来龙去脉后,才知原来还还有这么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次植树节,公司组织职工们在香溪洞植树,食堂送来了美味“高高楼”,腌茶蛋,绿豆稀饭,在山坡上大家开心吃着“高高垒”,那情景至今也无法忘记,谗人的香味犹如还留在唇边。</p><p class="ql-block"> 安建凉面,可谓历史悠久,是由西关黑芽蒸面派生的,安建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备受社会瞩目。而安建凉面传承,后由一姓曹的师傅承担起伙房厨师,仍继续做起了“高高楼”,绵绵不绝,味美面香,让人一吃难忘。因此,有人一提起曹胖子的凉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信你去安康城里挂有“恒囗凉面”牌子的店家问问,哪个会知道曹师傅的凉面名气?</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安建职工食堂早已不复存在,曹胖子师傅也退休多年,但人们对于“高高楼”的情结,始终难以难忘。忽一日。听人说:曹师虽年已古稀,怕这手艺失传,又做起了“高高楼”,而且大多吃客都是慕名而去,不信你去安康小北街品尝品尝,定会让你一吃难,去迟了,还不一定吃的上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