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浩然归——读家鲁春夏秋冬图散记

紫气东来

<p class="ql-block">  其实,家鲁的组画春夏秋冬图比我在《又见家鲁斗方写意花鸟有感》中推出的他的画作,创作时间更早一些。而组图反而在花鸟图之后方才推到读者面前。创作先后次序与推送早迟已经颠倒。当然,不影响作品观赏,更不因“发表”早迟分出其作品孰轻孰重。更何况家鲁是位勤奋高产画家,其手头不知尚有多少更早创作的作品如大家闺秀闭门未出呢。</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其中确实有我对画作反应实际情形的原因。在我忽然见到组画时,春、夏、秋、冬景色迵乎不同的壮丽画卷牢牢抓住了我的心。仿佛在时空中穿越,进入了梦幻中的人间仙境。我目之所及的画面,将我引入其中,就连自己的身心也在那里面飘飘欲仙了。</p><p class="ql-block"> 因时空发生的恍惚,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路”了。</p> <p class="ql-block">  我真的无法抗拒自己已经来到了似曾相识又从无抵达的境地。 更使我感觉奇异的是,原来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看上去还那么安谧而空灵、那么广袤而高远、那么静穆而倩丽地与空间胶着一起。我突然发现,时间是可以被一支饱蘸深情的笔逗留于一处凝固的,时间还可以在水墨浓淡中洇开,在我蓦然一瞥间,便是一个春秋。同时,在我一次次往返流连徘徊中,和风熏风金风朔风一齐在我心胸交集,这时,我又发现时间是可以浓缩于笔墨之中的。我才真切体验到什么叫“岁月如水”和什么叫“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写意山水的画外意韵在虚实相生中带给你若有若无的“感时花溅泪”,是作者与观者通过画面的心灵沟通,是任何艺术样式都无法媲美的。</p><p class="ql-block"> ——家鲁做到了。你让我简直如痴如狂,你让我简直要努吼了,连同你的人、你的笔、你的无中生有并有中却无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组图按季节更迭,诠释时间无穷无尽。在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有皑皑白雪景观。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缥缈在山野中,以“意到笔不到”的功力,让人浮想联翩。空间的无边无际与时间的无穷无尽,在这里形成时空对接。直到最后的“冬”,则以线条轻巧地勾勒出“白”,使空白达到并非真空的圣洁,空而后简,简而后练,理趣横溢,于灵气往来见生命流动。</p> <p class="ql-block">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夏秋冬图将一切生灵归于大自然之中,以至于“残忍”到见不到一人一鸟。这在现代山水画中十分少见。而这种构思的“残忍”一方面避免了山水画创作的娇作俗气,另一方面从视野展示的辽阔高远的图景中,生命渺小到实在是无法“显示”。这种“残忍”恰是“隐忍”,彰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但是,组图仍不失人文关怀,并且在“隐忍”之中更具先抑后扬用意。</p><p class="ql-block"> 组图除了“春”兼有隔景构图外,全部运用散点透视的高远构图技法,将宏伟壮观图景以超广角镜头方式差不多推至天地相接处,带给观者一览无遗的视觉遐思。“春”中的设色,看似清淡无华,却在山的浅青、浓蓝与田畴的鹅黄色彩相映中,生发出盎然春意。其中看似油菜花开之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既有水墨相融之墨韵又有水粉画调和之神韵还有油画油彩立体质感。与家鲁初期学习油画厚实的功底不无关联。从中还可以看到徐悲鸿写意山水中西合璧的技法痕迹。“夏”中的山,点、染、皴、擦、勾勒等众多技法交替运用。一山一景值得细观,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丛树翠绿多姿。墨块与皴擦点染互为镶嵌,更显山体厚重之感。前景中,在几棵苍劲大树荫蔽下的亭子置于山岗之中,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摄影家陈剑飞先生观后说的“能够坐亭观景产生向上延伸的视角效果”,这样的点睛评语,令人耳目一新。转而再看画面,更是心旷神怡了。“秋”中的染,奇妙到“吝啬”程度,仅几处淡淡的桔红,便将画面渲染得满眼秋色熠熠。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作品中的建筑以寥寥几笔简约勾勒而出,且置于显著位置,又在群山环绕之中,更显出大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生态之美。</p><p class="ql-block"> 这里,可引用陈剑飞先生《读图心语》对元.倪瓒《容膝斋图》的诗句:“容膝之安,让很多人懂得了放下,云林子把疏简的清高写入轴中画已无数次易主,世代更迭但亭子中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同样,春夏秋冬图亭子中的人也不会出现。诗句在诙谐中抒发的也许是诗化了的别样语意,但诗画中关于“让很多人懂得了放下”的含义应该是相通的一致的。写意山水的意在画外,这一点似乎与《容膝斋图》正好契合。</p> <p class="ql-block">  不应当简单地将画面归于景色之类的直观图解。虽然其中的山川草木描绘得极富细腻、俏丽、生动,甚至季节的气息悉十分浓厚。这当然是极其用心并难得的。但是,作者在组图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不止是这些直观的物象。“风景”皆成了表层之烘托,在宇宙间唯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无关乎水从何而来,恰是一切生灵的生命之源。山是草木生长的地方。天地贯通,阴阳和谐,雨露润泽,万物赖以生长,百姓赖以食用。这就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固然,对于人类,生命是重要的,但生命仅仅只是时空中的微粒。如果一定要关注生命的重要,那么我们都应该仰望星空,在星汉中畅想人类之未来。如果一定要珍惜生命,那么我们都应该乐水喜山,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阅尽世间万物,流水的悠然、淡泊,大山的崇高、安宁,正是人类应有的大智大爱。</p><p class="ql-block"> 天时地利人和,心静自然好。画外有意:“青山绿水浩然归”,有此领得起放得下的心境,自然而然便有“几阵浓香新酝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