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桥勾沉

南江一石

<p class="ql-block">万善浮桥勾沉</p><p class="ql-block"> 横卧于佛堂古镇义乌江上的万善桥,是一座有近三百年历史的浮桥。以“万善”为名,取之创桥之始筹款捐助爱心人士之多之意。万善桥建成于清乾隆辛巳(1761)。浮桥建成后,大大方便了江两岸百姓的交通往来,佛堂市镇也从此日益繁华兴盛,借助佛堂万善桥两边的码头之利和两岸交通之便,迅速成为浙东四大名镇,佛堂之名广而传之,各路商客纷而踏之,铸就了佛堂商贸的历史辉惶。</p><p class="ql-block"> 清代嘉庆《义乌县志》卷2“桥渡”篇载:县南三十里佛堂镇。乾隆庚辰(1760),王以琳、吴周士等倡建浮梁,时义乌知县杨春畅撰《万善桥记》。据《义乌风林王氏宗谱》记载,王以琳(1712——1769),字林玉,号荆山。世居佛堂王蒲潭村,平生乐善好施。他捐资建鼎二公祠(今犹在)后,与族内绅士王禹德等,倡议在里人丁尚庆创建丁家渡的基础上建浮梁,丁尚庆也欣然同意并助力,但终因义乌江(民间俗称长江)江面宽阔,洪水时发,耗资巨大,未遂心愿。遂广倡之,并邀江湾延陵吴氏名绅吴周士主其事,吴欣然应允,并首捐白银400两,后响应者众。浮梁经始于乾隆庚辰(1760),从枯水期初秋开工,经一年多时间,于乾隆辛巳(1761)仲冬完工通桥,并在浮梁之东建桥屋数间。历时一年。万善桥的建成,得力于佛堂土著丁尚庆、王以琳、王士宇等的大力倡建和支持,得力于义乌名绅吴周士的统筹指挥,得力于众地方乡贤的大力鼎助。这其中较著名的有金华傅村龙山杨氏启周者,前后捐银600余两,并捐腴田26亩零以租金补万善桥维护之用;有义西流夏楼氏的楼德运,独捐纯铁打造长约百米的铁索2根以镇浮桥,此铁索各重近万斤,桐油浸泡打造,永不生锈。上世纪六十年代拆桥他移时不知所终。其他乐助有名望者尚有戴盛岳、丁宏铨、王成周、鲍期颐等等。浮桥建成后,成立浮桥会,以众捐田产所收,供守桥工食外,积余为历年修茸资金。</p><p class="ql-block"> 万善桥由松木舟二十余艘组成,上覆杂木板,用铁钉钉实,桥面三米左右,桥面中间,再竖向铺钉50公分宽的杉木板以利古时板车通行,在浮舟两端各有一条铁索镇船,以减轻浮舟摇晃。为利舟船通行,在离江岸50米左右设置两块各长5米的排板,无船时,排板相搭可通行,来船时,用杠杆原理将两板吊移一边,供船通行。桥的两岸各有巨石鼎立,在平水期,用以固定铁索,当洪水超过一定警水位后,由护桥工用斧头敲开铁链木栓,浮桥和铁索随水漂向一方。洪水退到一定水位,再由护船工沿街叫喊义工数拾人,大家各在每船上奋力齐撑,把桥撑回原位,钉牢铁索,搭上排板,仍复通行。放浮桥和撑浮桥是一道难得的景观,每每两岸驻满观看人群,其势其景至今已永不复有。</p><p class="ql-block"> 万善桥建成近三百年来,经历了诸多变迁。乾隆四十五年(1780)万善桥被洪水冲毁,由杨企周、叶宜春复倡修建。道光癸巳十三年(1833)之夏,洪水暴发,万善浮桥又被洪水冲垮,下叶村叶耀堂念及前人遗绩不忍废坠,主倡浮桥会诸董理共捐金茸修而使浮桥仍如履平地。2020年,佛堂古镇浮桥头,在改造旧房过程中,挖出了三方石碑,两方为《严禁谕碑》,一方为《万善桥碑》。其中《万善桥碑》保存完好,用绿石刻勒,碑体长约两米,宽约六十公分。文字漂亮,碑首横书“万善桥碑”四字,碑右竖刻“重修万善浮桥捐钱芳名开列于后”,碑左竖刻“龙飞大清同治丁卯年季冬月立”,中竖刻近二百余人的捐款人名和数量,碑刻立于清同治十年(1871)冬月。万善浮桥自1760年建成通桥以来,至1871年,已有一百一十一年,期间浮桥因洪水漂毁和船腐漏等原因有过几次大修,但都未有立碑留记,唯同治十年大修刻碑立石。从碑文名字和捐款数量来看,万善桥名符其实,行善资捐者众,皆民也。列前首者,也为佛堂地方有名望之富绅豪士。中有丁义我、丁成利、王必进、沈太和等。如王必进(1806_1872),为义乌凤林蒲潭王氏后裔,一家数代在佛堂经商发家,五代同堂,一百多人口同锅吃饭,是佛堂镇的一大儒商,著名的古建筑“利记”就是他创建的。沈太和也是佛堂街上著名的一家药铺老板。等等。上世纪二十年代,又由佛堂镇商会牵头募捐,改建桥屋为五间石柱支撑的亭,命名为“挽澜亭”。挽澜亭内的石柱规格为30×30正方形的青石打磨而成,由丁顺昌商号捐助。并选举何秋圆、何梦庚先后出任浮桥会董事长,直到1949年。万善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松木舟易腐,修理时有,诸多不便,政府出资把松木舟换成了水泥船。1967年4月,佛堂区委下文成立“佛堂桥兴建委员会”,决定将佛堂浮桥改建为全长134.8米、宽4米、7礅的钢筋水泥桥。政府拨款28500元,其余资金由社队群众自行解决义务出工。建成后取名“佛堂桥”。它也是义乌历史上第一座钢筛混凝土板梁石墩结构桥。沿用了207年的万善浮桥,一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水泥石墩桥建成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两岸百姓的交通往来,50年来,造福了百姓便捷安全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墩水泥的万善桥(佛堂桥)也成了危桥,石墩水下部分基墩部水受洪水冲击,几被掏空。勉强承载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进入新世纪以来,佛堂古镇名气越来越响,20O7年,佛堂镇被授于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利用开发工程进入了实质性进行阶段,为配合古镇旅游开发,拆危桥复建万善浮桥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2014年,由佛堂商会牵头倡仪,境内20多家企业和个人集资一千二百多万元,并于当年5月举行了万善桥重建奠基仪式。2017年,水泥石墩桥正式拆除,复建为浮桥,仍以“万善”名。并在浮桥之东头重建了挽澜亭。重建的挽澜亭气势恢宏,木石结构,雕梁画栋,“挽澜亭”金字牌匾由当地著名书法家原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章庸题写。复建的万善浮桥由二十艘仿古木船组成,每船由捐资企业命名。万善浮桥船名从北至南为:王斌、欣翔、航宾、万盛、华义、世宝、港莎、万羽、希泽、金傲、航飞、鸿熙、章舸、政安、泰达、汇泰、日信、恒安、诚俊、王斌。另有两艘“华鸿”号游船。恢复重建的万善桥桥面宽五米,由硬木横条枕钢梁固定,由于桥身统一由浮船上的钢轨连接,使桥面即宽敝又平稳,不再采用铁索镇船。2017年11月,农历“十月十”民俗文化节之机,佛堂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万善桥通桥仪式。浮桥两岸观看人数达十万之多。2019年,在浮桥西岸又建成了风姿卓越的万善阁。近年来,万善浮桥成了旅游胜地,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并被广大网友喻为“爱情码头”。2019年,在万善桥两岸,又建成了魔幻般彩炫的灯光秀。每到夜晚,万善桥两岸,游客如云,灯光闪烁,天上江上,东西两岸,浮桥雾森,展现出一派如仙景般的炫丽光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王春平,网名南江一石。浙江义乌市佛堂镇人。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佛堂作协主席,佛堂书协顾问,《佛堂镇志》《双林》杂志主编,佛堂乡贤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佛堂镇党委政府文化顾问,义乌义商智库研究员,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研究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