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偶尔翻到《走进内史第》这本书,引起我的极大的兴趣,根据书的指引我来到川沙寻找“内史第”古宅。</p> <p class="ql-block">“內史第”位于上海市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原为江苏省川沙厅王前街,清咸丰九年(1859年)内阁中书、举人沈树镛所建。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占地面积306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院落。</p><p class="ql-block">“内史第”房屋主沈树镛之子沈毓庆为黄炎培的姑父,黄炎培、黃炎培堂兄黄洪培之子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竟武烈士等均出生于此。宋氏家族及胡适也曾在这里借住,宋庆龄出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现巳成为“黄炎培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生于清光绪四年九月初六(1878年10月1日)上海浦东川沙一家书香门第家庭,家道中落,家境贫寒激发他刻苦攻读,13岁失母,17岁丧父。</p><p class="ql-block">22岁那年中秀才,当年与王纠思女士结婚,25岁中举人,次年受聘为川沙小学堂总理(校长),一直在家乡从事教育,政治活动。31岁任川沙新厅议员,32岁去上海、北京等地工作。</p><p class="ql-block">黄炎培上个世纪初考入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以后一直在浦东办学,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重要奠基人,他所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已有78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黃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房屋因年久失修,现巳大部分拆除,仅存黄炎培故居内宅楼等少数房屋。</p><p class="ql-block">“内史第”院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白墙青瓦、砖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按照参观的路线,我们首先来到了“立本堂”,它是沈家客厅,立本意思是:做人要有原则,这种原则能使自己立足于乡里,立足于人间。</p><p class="ql-block">立本堂的长窗和柱梁,都是精美的木雕,用材较为讲究,私人宅楼有如此奢华的客厅真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北侧一个小型会客室</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为福音堂,是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传教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南侧有一卧室,胡适和母亲在此住过一年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胡适出生于旧制江苏松江府川沙县,1892年2月,他父亲奉调台湾任职,此时的胡适只有三个月大,故与母亲暂居于此,1893年才和母亲一起去了台湾。</p> <p class="ql-block">胡万和茶庄复原场景</p><p class="ql-block">民间有“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的说法,因为胡适祖辈为徽州茶商。康熙未年(1715年)胡适高祖率先在川沙开设万和茶号,生意兴隆,具有一定的规模,后又开设了徽菜馆和油栈等产业。</p> <p class="ql-block">立本堂西侧是浦东大地上的第一所女校,“开群女学”是黄炎培与堂兄共同开办,以堂嫂陆开群名字命名的。黄炎培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开群女学”就是一个明证。</p> <p class="ql-block">沈树镛因获得宋拓《熹平石经》和《熹平石刻》残字,将书斋命名为“汉石经室”,故为名震东南的汉石经室主人,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踏着红漆塗刷的楼梯,上二楼陈列馆继续参观。</p> <p class="ql-block">“内吏第”是黄炎培成长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全家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黄炎培参加重要会议、接待外宾工作照片,以及衣物、墨宝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逝世,中央领导同志发来的悼文。</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收藏着胡适遗稿及秘密书信</p> <p class="ql-block">宋氏家族在川沙</p> <p class="ql-block">宋嘉树于1890年停止巡回传道后,成为上海郊区川沙的传教士,此时,宋嘉树和倪佳珍夫妇安家在“内史第”。宋庆龄出生于此,宋子文、宋美龄也在此度过了美丽的童年,直至1904年宋家迁住上海市区,只留宋子文在川沙读书。</p> <p class="ql-block">宋氏家族的居室陈列</p> <p class="ql-block">黄竞武(1903年–1949年),黄炎培次子,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回国后投身到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解放前夕,黄竞武临危受命,积极参与领导地下活动,协助保护和撤退民主人士,成功阻挠国民党金库财产偷运计划。5月12日被捕,备受酷刑,英勇不屈,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公葬于川沙烈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黄自(1904年3月—1938年5月),黄炎培侄子,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p><p class="ql-block">黃自自幼天资聪慧,极其音乐天赋,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国立专科学校,从事音乐教育,培养出众多的中国杰出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等,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1938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沈毓庆系沈树镛之子,中国毛巾业创始者之一,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一度投笔从戒。回乡后创办毛巾厂,逐步奠定了民族毛巾的品牌基础,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居功至伟,可惜英年早逝,享年仅35岁。</p> <p class="ql-block">木制的毛巾织机</p> <p class="ql-block">产品陈列</p> <p class="ql-block">“内史第”一堵外墙浮雕镌刻着栩栩如生的“川沙古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展览,我伫立在庭院前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突然想起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观书》一诗。</p><p class="ql-block">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p><p class="ql-block">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p><p class="ql-block"> 活水源流随处滿,东风花柳逐时新。</p><p class="ql-block"> 金鞍玉勒寻芳客,末信我庐别有春。</p><p class="ql-block">从“内史第”走出的一批栋梁之才,他们从小在这充滿书香气息的宅第里生活、学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终成大器,成为国之瑰宝。</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