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年暑假是儿子进入西南财大学习前的最后一个假期,从无右五岁开始,我便带着他去实现父子走遍中国的计划,2019年夏天完成的阿里大环线单车穿越是我们行程中的最后一个空白线路,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父子俩便再没有计划过长线旅行了。孩子7月24日过完生日以后,原计划是自驾到中越边境的京族三岛,临行前一周广西疫情凸现反弹,故还是遵循政府“不离渝”的倡议,临时把出行地点改为了渝东南。</h1><h1> 其实对于做父母的而言,忙,很多时候是为我们自己的惰性找借口,带着孩子外出不只是为了目的地的精彩,更多的是要去享受过程中与孩子不被受打扰的交流时光和潜移默化的引导。虽然平日工作也比较繁忙,但总会抽时间和无右交流互动,让人欣慰的是孩子愿意和我沟通,我也能静下心来倾听和理解,甚至可以毫无障碍的听他讲讲班上哪个小女生长得漂亮,哪位小女生成绩和脾气最好😄</h1> <h1> 每个孩子几乎都有让父母难熬的青春期,感觉无右的青春期来得特别早,整个初一都处于和我及他妈妈的对抗状态,好在来得早,去得也快。初二开始,感觉孩子慢慢的渡过了曾经让我们无比头痛的青春期综合症。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按说是孩子该躺平了玩的两个月,不过无右除了给自己安排健身外,另外联系了东北朋友的女儿李好姐姐给他在网上提前讲授大学微积分、也安排了继续进行英语等级考试,还是蛮让人欣慰的。今日收拾好行李,开车到主城区解放碑附近与提前一天上来的母子汇合,待孩子明天五个小时的英语等级考试后便开始行程。当晚等待孩子集训结束的间隙,干脆提上像机和脚架在解放碑、洪崖洞一带拍摄重庆的夜景。</h1><p class="ql-block"><br></p> <h1> 入夏的重庆魔幻而灵动,夜色笼罩下的山城层见叠出,宛如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欢笑、笙歌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烟 雨 龚 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午一点儿子雅思考试完毕,一家人驱车去往本次渝东南行程的第一站——酉阳龚滩。龚滩古镇位于酉阳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是乌江画廊的起点,古镇内一条长约三里长的石板街,串联起整个古镇的老建筑,街两边是古色古香、临岸高挑的木制吊楼,这条主街也串联起古镇几乎所有的景点,这里休闲静谧,土家族苗族特色令我们流连忘返。</span></p> <h1> 当晚特地预订了临江的吊脚楼民宿入住,一顿美美的乌江鱼下肚之后,泡一壶茶,坐在阳台外慢慢的沁入龚滩夜色中。暮色降临,方显古镇柔情妩媚。老街中,屋檐下,沿江一盏盏灯笼亮起,疑似天上繁星洒落在乌江古镇。这里是乌江与阿蓬江的交汇处,沿乌江一侧2公里长的距离內,连绵展开着各种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经过1700多年的光阴洗礼,如今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镇"。</h1><p class="ql-block"><br></p> <h1> 第二日一早赶着五点半起床,趁母子俩还在睡梦中的间隙,提着像机奔江边而去。此刻的乌江,薄薄的晨雾已开始从江面层叠而起,慢慢笼罩住整个古镇,又很快细如浣纱般散去。喜欢龚滩,喜欢这里纯朴的市井生活,没有城市的嘈杂与压抑,只有足够的宁静;没有太多熙熙攘攘的游客,也没有到此一游的网红打卡点,但每一处都透着历史的印记、都溢满了时光的味道。</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夏日的清晨,古镇居然飘起了零星小雨,移步临江的青石板路,走进深深庭院,乌瓦雕粱的古宅,倚着雕花的一扇扇木门,凭着丝丝缕缕清凉的微风,独享着古镇特有的风情,迷醉在古镇的晨曦之中,它仿佛如一杯米酒,甘醇,芬芳,浓郁,醉了游人,也醉了这烟雨里的龚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星空下的川河盖</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午饭后离开龚滩,去往边城秀山川河盖。得知川河盖之名缘起于三年前摄友老刘同志发过来的星空和日出照片,吸引我前去的还有川河盖上山线路的45道拐。“川河盖”的这个“盖”,是当地的方言,即高山上的平坝的意思,重庆少有的典型桌山地形,也是渝东南唯一一片草场、花海特色兼具的大型的高山型生态景观区, 被称为“悬在云端的花园”……</span></p> <h1> 川河盖"45道拐"位于贵州、湖南、重庆的交界地,山高坡陡,地势险要,短短几公里的盘山公路,高低落差数百米,海拔从625米升至1175米,从山脚到山顶大大小小有45道拐,公路坡陡弯急,圣称"公路奇观"。一路过去路况倒是蛮好,间或遇见乌龟般爬行的北方牌照的自驾车辆,对于自驾过史迪威公路、怒江72道拐、独库公路的我们而言,在这里开车上山几乎没有危险的感觉,倒是景区给这45道拐的命名更吸引人一些:"首拐"就是第一拐,十三、十四拐就叫"一生拐"、"一世拐",二十七拐叫"爱妻拐",二十九拐就叫"爱舅拐″,更有一个奇葩的"少女拐″、"妇女拐″,估计"妇女拐"是指第38道拐,"37"比"38"小一点,于是37拐也叫"少女拐",最后一道45拐是顶峰,自然就叫"凯旋拐"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 山顶上是一大片高山草场,景区内只有一个酒店“川河盖星空酒店”,价格有些小贵,不过宛如进入了瑞士小镇的木屋小别墅倒还是值得。这里由几十栋欧式风格的星空木屋组成,洒落在绿色草坪上。游客中心,歌厅、餐厅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道路、景观绿化、游览步道、露营基地和景观台等旅游设施都还𣎴错。对于素不喜热闹的我来讲,川河盖最大的好处是尚在深闺无人识,人少、凉爽、风景好是最大的优点。</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与山下的高温相比,川河盖凉爽宜人,夏日晴空阳光明媚,和风细语,天是那样的蓝,朵朵白云变幻无穷,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尽情沐浴在这清凉一夏……</h1><p class="ql-block"><br></p> <h1> 川河盖上有梳子山、将军岩、万年神龟、金蟾求凤、锯齿岩等天然形成的景观。每年春天遍野山花烂漫,特别是映山红竞相开放时,漫山遍野,别具一格。这里没有喧闹和尘霾,只有蓝天、白云、花海、草坪、鸟鸣;七、八月份,川河盖上只有20多度,阳光洒在草地上刚好适宜。尤其是夜间,更是凉爽宜人,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h1><p class="ql-block"><br></p> <h1> 带母子俩吃完晚餐,恰逢川河盖日落时分,整个桌山笼罩在夕阳温柔的包裹下,草坪和远山不停的变幻着颜色,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山顶上,在这里小住两日,坐看群山环抱,漫步绿茵小道,拂面而来的凉爽,幽雅随风洋溢,宛如隔世之境。</h1><p class="ql-block"><br></p> <h1> 草草睡了几个小时,凌晨3点半便起床提上装备去拍此行最吸引我的星空。此行带上了尼康最大2.8光圈的镜头,应该足够拍到最美的星云了。天体物理学有个浪漫的说法:星空是你身上每个原子的故乡。如果你曾在远离都市的某个地方看过夜空中流淌的星河,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璀璨的星光将世俗的双眼洗刷得干净透彻,心灵寻得片刻的宁静。</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本次入住的酒店不愧叫“星空酒店”,川河盖山顶远离城市且空气纯净,拍星空一定要选择7、8月且恰逢农历月初、月末的几天——没有月亮强光的干扰,正是北半球拍星空最好的时节,璀璨的银河高悬在夜空,肉眼清晰可见。这里拍摄出的银河细节与城市近郊地区大不相同,可能是垂直高度的原因吧,通透度竟不亚于2019年我们在阿里海拔4500多米的无人区拍到的星空。</h1><p class="ql-block"><br></p> <h1> 拍完星空继续小睡,六点半叫上儿子早起,一起去看川河盖日出。将军岩是川河盖看日出比较好的地点,在盖上看日出,彷佛太阳是被茫茫山海轻轻托举上来的,好像山海蕴藏着巨大的浮力,慢慢托起来,太阳很轻,在云海中浮升,是那样的轻慢平稳。一霎时,光芒万丈,青的山,红的花,彩色的一排排小别墅,瞬间变幻得辉煌灿烂。</h1> <h1> 站在崖壁边放眼望去,真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低头往下看是45道拐的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盘踞的巨龙展现在我们眼前。日出不久后川河盖变幻着色彩,山谷底又升起了云雾,高低错落,变幻莫测,如海浪般波起峰涌,忽而又有朝阳扑面而来,晨曦中盖顶上的阳光明媚柔和,如梦如幻......</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读《边城》</h1><h1> 中午退房离开川河盖,50分钟车程外的洪安小城承载着我20年前初读沈丛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幻梦。“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小说《边城》的开篇,那条小溪就是酉水的支流叫清水江,那座白塔历经战乱被毁,现在原址重建,只是没了老人、女孩和那只黄狗。</h1> <h1> 在重庆、湖南、贵州、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条纯净而古老的清水河在此流过,四周都是群山林立,景色秀丽,这里就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洪安古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村庄上袅袅的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像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光仿佛是静止的。</h1> <h1> 站在重庆地界洪安古镇的渡口,清水江对岸是湖南边城镇,渡口右边渝湘大桥再往右是贵州松桃。“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云天。”清代名人章恺曾以诗赞此处之美,也凸显了“一脚踏三省”的小城特点。</h1><p class="ql-block"><br></p> <h1> “拉拉渡”是《边城》里翠翠与爷爷谋生的工具,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渡船系在钢绳上,为过往行人摆渡通行。古老的“谋生”工具在斑驳岁月里,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这里格外安静,边城的气息如流水般沁入心脾,返璞到每一寸肌肤。<br> 虽然竹缆换成了更结实方便的钢缆,但拉拉渡的运行方式和功能,还是跟当年是一样的;从渡船上过去,对岸的石崖上刻着醒目的大字——“边城”,说是城,其实不过只有一条小小的街巷,靠着河边这一面,建成了土家族常见的吊脚楼,只是原本作为川东商贸中转的河街,再也没有当年的热闹和繁华,客店、杂货、油行、盐栈、花衣庄说有也还算有,但这些大多被现代超市抢走生意的店铺,即使在当地人眼里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了。</h1> <h1> 每年端午时节,这艘孤单的木船又会迎来它一年的高光时刻,只是现在没有腿部微跛的天保在划桨,也没有帅得出离的傩送在把舵,两三个孩子在船上玩耍,高高翘起的船头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可爱而纯净的笑脸上,仿佛让人看到当年的小翠翠……</h1> <h1> 也许这就是古镇的意义:一河、一塔、一渡、一船、一张笑脸,就能瞬间把多年前的画面重新定格在你的面前,在书中所有的共情、感悟和体验,瞬间就不再虚无,而是踏踏实实的落到了眼前的物件和场景之中,这不禁让人浮想:当年那些歌声、那些人和事,“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盛夏仙女山</h1><h1> 考虑到周末人车较多,今日特地预订了仙女山两晚核心景区内的房间,前几日行程安排较为紧张,仙女山凉爽怡人,正好可以旅途中稍作休整。2008年初创业时带同事们来过仙女山一周,14年后再来仙女山,各项旅游设施已相当完备,不过也多了商业气息和人潮汹涌的感觉。</h1> <h1> 仙女山核心区夏季平均气温22度。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而誉为“南国第一牧原”和“东方瑞士”,其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独树一帜,美丽而静谧,旖旎而艳美的高山草场在重庆也算难得的风景了。</h1> <h1> 入住仙女山新华大酒店两天,除了陪儿子骑摩托、卡丁车、射箭之类的,晚上更多的时间是带上心爱的像机拍星空和银河。仙女山的星空比川河盖感觉更好,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三两声虫鸣,响彻在静谧的夜里。朋友圈里很多友们也在咨询关于夏夜拍星的参数,在此也分享一下业余摄影师的心得吧:</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得找到一个拥有漫天繁星的净土,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北半球拍银河最好的时间基本就在7、8月份,而且要选择农历的月末或月初,避开月亮光线的影响,本次为了拍到更好的星空,我也有意识专门选择了等到农历月末月初才出行;其次,器材的区别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全画幅高像素、4.0以下大光圈像机是基本条件,当然,镜头最大光圈如果在4.0以上,需要把ISO调整到5000以上再通过PS降噪处理也是可以的;第三是需要开始寻找角度,最好是能够突显夜空中的银河,这对光和影的捕捉对比有很高的要求,此刻需要调节你的像机,视野较暗的环境之下大光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第四对焦时选择无限远,光圈在这里不是为了保证景深和虚化背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星轨的粗细,光圈越大,星轨表现越明显越震撼;第五关于ISO的问题,如果要拍摄星空一定要降低感光度、延长曝光时间,有点测光功能的设备最好选择“点测光”。</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本次出行我带了两台像机,一台是尼康D810,最大光圈2.8,一台是索尼A7R2M,最大光圈3.5,比较下来索尼虽然携带方便,但在极端拍摄环境下,基本会被尼康完爆。最后一个心得就是需要一个高速大卡,保存格式尽量调整为RAW方便做后期,很多朋友认为照片不经后期处理才是摄影的最高境界,其实那只是外行的说法,通常所谓的原片直出也只是像机在帮拍摄者在自动处理而已,专业软件Adobe Photoshop近年来也几乎被网红们妖魔化了。当然,后期有度,后期的重点主要是体现在对降色温、加对比、加饱和度、加锐利度等方面的处理。</h1><p class="ql-block"><br></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密816工程</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仙女山休整两天后该是本次行程返家的日子了,回程途中,特地带儿子去探索了近年来解密开放的816核工程基地。50年前,我国开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生产基地。从1967年到1984年的17年间,前后有6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重庆涪陵地区的白涛镇,挖空了150余万立方米的岩石,挖成了一个总长超过20公里的庞大地下工程。</h1> <h1> 816工程曾经是三线建设的最高机密,这个工程是用来保护中国的核工业,所以地点要选在离战略核打击距离最远的地方,由于816工程是核设施,其中的核燃料在发生裂变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所以核设施一般都修建在海边,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却要在内陆寻找水源丰富的地区,最后经过两年多的选址,选址人员在几乎跑遍了云贵川的大山区,终于找到重庆涪陵的白涛镇这一处绝佳的地点,这里地处武陵山大裂谷,旁边就是乌江,有高山做屏障,地质稳定,山体构造十分坚固。</h1> <h1> 上图是816的最核心部位——核反应堆大厅。工程挖所有洞体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汞,在这些石汞外面,还有一层特殊处理的不锈钢板,用来对洞体进行支撑和加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设施,这其中包含有核设施需要的,一切包括核发电厂房,热回路厂房主反应对中央控制室,反应堆大厅,水冷却室,化学后期处理厂房,放射性去污等一系列设施,到1984年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参与建造了官兵们被告知工程暂停,这个时候816工程完成了85%的建筑工程和65%的设备安装工程,随后工程就彻底停止了。参建的8342部队也完成了其光荣的使命就地解散,除了一小部分继续留在当地的军转民工厂外,大部分人员都转业回到了家乡。</h1> <h1> 816工程在2002年被国家解密后,这里的历史才第一次被人们熟知,项目自停建以来虽一直被封存,但仍留守了人员对工程进行洞体修复和基建维修工作,并编写了相关历史资料。816核工程背后的真相令人动容,在国家需要之际,6万人能够毫不犹豫地参与机密任务,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很多建设者至今都还是无名英雄,无法像正常士兵一样将自己的军功对外展现,奉为一生的骄傲。<br> 国有难,招必行,短短几小时的洞体探索,已足够让我们为之动容,也让无右经历了一堂生动的国防课——这也是从无右5岁开始,我一定要带着他连续13年、累计行程35万公里完成走遍中国计划,让儿子体验大好河山与旅途艰辛,经历美好与苦难、感受人间冷暖的主要目的,也相信我的儿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位正能量、有追求、知感恩、实大局的男子汉,加油,孩子!</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