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鸽哨知音王世襄</p><p class="ql-block">姚文学</p><p class="ql-block"> 遥想童年往事,舞姿优美的燕子、憨态可掬的麻雀,还有在屋顶上空来回盘旋的鸽子,像缤纷的音符一样,围绕老屋周围,构成一幅故土风情的图画,让人久久回味,一时难以释怀。我等凡夫,仅仅回忆回忆而已。中国文博专家王世襄先生则不然。他在古稀之年,为了解开深藏心中数年的“鸽子情结”,寻访前辈,搜集资料,著书立说,竟然研究出一门“世纪绝学”来。</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收藏界,王世襄的大名,如雷贯耳,几乎无人不晓。20世纪80年代初期,王先生相继推出《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两本力作,立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出版界、文博收藏界一片哗然,产生强烈反响,告别了“明式家具中国制造,其研究与出版却在国外”的羞耻历史。两书被海外学者尊称为明式家具的“圣经”,王世襄本人也赢得“中国家具收藏第一人”的美誉。其实,王先生在收藏、鉴赏古代家具之外,还倾注大量心血,对鸽子进行过深入细致的钻研,并且取得累累硕果,只因被家具收藏家的美名所遮掩,而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前,王世襄还在北京华侨小学念书的时候,其幼小的心灵迷恋养鸽子就达到如醉如痴的疯狂程度。一连几周的英语作文,他每篇都谈鸽子的话题,惹得老师大怒。上大学后,老师要求学生模仿词赋风格自己命题作文,王先生毫不犹豫,引经据典,交上一篇洋洋洒洒的《鸽铃赋》。这次幸运,英明的老师没有批评他,还赞许孺子可教。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没齿难忘,王先生在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大学那位老师的名字叫刘盼遂。</p> <p class="ql-block"> 进入20世纪50年代,由于时代风云变幻,加上自身历经磨难,王世襄再无养鸽放飞的闲情逸致了,但他仍然暗中与几位北京制哨名家保持密切往来。1963年,他欣然命笔,写出一篇《鸽哨带来的空中音乐》一文,发表于英文版的《中国建设》杂志上,吸引海外玩家几多欣赏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后,洗雪了冤屈的王世襄迎来了老树新花的人生阶段。这时,鸽群遨翔蓝天的美好情景,再次经常萦绕于他的脑海里。他不声不响盘点自己悉心珍藏多年的鸽哨,查找资料,追根溯源,整理文稿,在1989年完成《北京鸽哨》一书,并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面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时至2000年,王先生似乎意犹未尽,又将明代文字记录的《鸽经》与清代宫廷彩绘的《鸽谱》,精心编著成《明代鸽经·清代鸽谱》一书出版发行,让广大养鸽爱好者,从此有了一本鉴古知今、文图并茂的指导工具书。</p><p class="ql-block"> 在王世襄八十寿辰那年,其贤妻袁荃猷女士用心良苦,经过巧妙构思,刻出一幅颜色鲜红的剪纸作品《大树图》,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王先生。《大树图》上就站着一对形态逼真的鸽子,袁女士解释说:“这是四十年代我们家养的一对鸽子,以当年我的速写为蓝本。那只公点子名叫‘小点儿大胖子’,它的尾巴上带着一把葫芦鸽哨。”面对相濡以沫的妻子赠送如此珍贵的礼物,王先生欣喜惹狂,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名曰《大树图歌》,并郑重决定,将妻子的这幅剪纸作品放到自选集《锦灰堆》的卷首位置。</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在世俗的眼里,养鸽子本是一项“雕虫小技”,王世襄经过不懈的努力,却让这门市井文化登上“大雅大堂”,走出一条独辟蹊径的学术研究之路。古诗云:谁借风铃响,朝朝声不休。热爱生活的一代大家王世襄,堪称鸽哨之知音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