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见北斗星

王铁生昊曦

<p class="ql-block">贵州奎文阁又名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始建于清同治二十年(1873)。高25米,占地850多平方米。由山门、阁楼、两厢房、一耳房、两进院组成,奎文阁阁楼一楼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奎文阁结构紧密、造型美观、雕刻精细,保留了清代建筑雕镂艺术的特色,其古建筑是黔南的唯一。奎文阁也是贵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阁内留存有考棚、百年参天大树、私塾讲堂和私塾先生的卧房等。奎文阁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兔场镇翁奇村,距县城北21公里处,与“莫友芝”书院和“著名”的狮子楼紧邻。"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游玩、踏青、成长于此地,并曾多次为此阁作文、作碑记。</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阁高三层,其状如塔,左为书院,右为乡贤亭。</p> <p class="ql-block">二楼供奉的是孔子和关公,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和"先师",而关公则是"三界伏魔大帝",一文一武,所以二楼又叫"神文圣武殿"。</p> <p class="ql-block">三楼供奉的是魁星,魁星又名"文星",是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在最高的三楼上供奉魁星,隐喻"魁首",这是奎文阁得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乡贤亭处古树参天,祈愿红飘带。</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人们认为未取得秀才资格的,还算不得读书人。</p><p class="ql-block"> 在奎文阁正门前,就有一座桥叫功名桥,必须要考有功名的人,方可从上面经过,其他人则只能从两旁绕道。</p> <p class="ql-block">  考棚位于奎文阁的后院位置,有单独的考棚通道,由一道门和围墙将其隔离成独立的别院。</p><p class="ql-block">  奎文阁又叫文昌宫,史学家推测,文昌宫毁于咸丰战乱时期(1855-1861)之后。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在当地乡贤杨维藩(字价臣)倡导下,在原处建奎文阁。</p><p class="ql-block">  从奎文阁侧门进入,有一条近两百米的通道,通道被围墙封闭,两旁古树参天。走完通道的右边,就是一个月形门,门头写着“考棚”两个大字。大门两边挂着两楹联为:“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进入考棚后,正中是主辅考官的座位,两旁分别有7个“号房”。</p><p class="ql-block">  由于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叫“号房”,里面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考棚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直到考试结束。</p><p class="ql-block">  “号房”很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其它没有任何遮掩之物。到了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深山精灵 人界仙使</b></p><p class="ql-block">偶来蓬莱乡,造化独此好。</p><p class="ql-block">紫霞金光处,凌空浮仙岛。</p><p class="ql-block">清泉山间挂,灵鹤渡云霄。</p><p class="ql-block">麋鹿从花出,归鸟倦入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u>麋鹿寓意着吉祥。麋鹿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代表着很好的寓意,所以它被称为吉祥之物。美好寓意——富贵祥和。麋鹿寓意着富贵、祥和。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不少的家里会摆放麋鹿。</u></i></p> <p class="ql-block">茫茫宇宙,浩瀚的太空中。</p><p class="ql-block">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的古人就把这个大勺子叫做北斗七星了,因为它总是出现在北方的天空,又长得像古代用来舀酒的勺子,所以被叫做北斗,而这个大勺子一共是由七颗星星组成的,所以名字里面还有个七星。</p><p class="ql-block"> 北斗七星,由七颗排列酷似勺子的星星组成。每一个星都有它的专名,自斗口至斗尾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p> <p class="ql-block">  莫友芝将居室取名为“影山草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代乡试每三年一考,在各省城和京城进行。乡试由皇帝钦点的主考官主持,共考三场,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考一天。考前两天,编好座位号,出榜通知。</p><p class="ql-block">  杨维藩为何要重修奎文阁,考棚为何要设在兔场(现独山县影山镇),这与“西南巨儒”莫友芝有很大关系。因为莫友芝和杨维藩是好朋友,莫友芝的故乡就是兔场。</p><p class="ql-block">  莫友芝是晚清的著名学者,他与郑珍撰写了《遵义府志》,被梁启超称为“天下笫一府志”。莫友芝与郑珍也因此声名大震,被人并称为“西南巨儒”。因此,在莫友芝家的影响下,当地教育得到了很好发展,甚至在他故乡设置了童试考点,也就不足为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