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神常先与东西常村

罗丹娅妮绘画中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鼓神常先与东西常村</b></p><p class="ql-block">【原创】文/罗年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鼓神常先 </b></p><p class="ql-block"> 阳平镇东南方向有两个村子:东常村和西常村。这两个村隔河相望,鸡犬相闻。他们是兄弟村,常来常往,关系密不可分。只有东西之分,去掉东西二字就是常村,其实就是一个村。在这村子有“骂社火”奇俗,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说起村子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与黄帝和西王母有关系。按村民说法,在村东西方位各有一处大丘墟,东曰东墟,西曰西墟。黄帝掌日在东,曰东常墟。王母掌月在西。曰西常墟。天道循环,日月常在。日出东墟常在,月行西墟常在。时间久了,取掉墟为东常与西常。第二种与黄帝和嫘祖有关。相传嫘祖在村里河中为黄帝洗衣裳“裳”同“常”。洗裳为西常。这里没有提到东常 ,算是一家之言吧。第三种是与黄帝的大臣常先有关。是常先最早居住在这里,所以得名。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眼光再扩大些,放眼整个灵宝会发现,带“常”字的村子很多。比如焦村的东常册、西常册就与东常,西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常卯塬,常卯村,西阎乡的大常,小常,小常塬,常闫等村庄。巧妙的是这些村子都分布在沙河(稠桑河,柏谷水)两岸。从这些相关的村名地名来看,东常西常村的得名与常先密不可分,很有渊源。</p><p class="ql-block"> “咔嚓咔嚓一咔嚓。老天出行天鼓打,暴雨冰雹一起下,今年庄稼又完啦。忽闪忽闪一忽闪,霹雳完了闪雷电,妖魔鬼怪都害怕,灰飞烟灭害人吧!”</p><p class="ql-block">“钹钹噔噔镲,色(娶)个媳妇没尾巴,尾巴掉到她舅家,她舅拾啦不给娃,把娃气的没办法,舅舅是个大哈哈(坏人)。”</p><p class="ql-block">“咚咚嚓,咚咚镲,敲着锣鼓社火耍。</p><p class="ql-block">耍所哩?闹鼠的,吉门大开福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里?斗牛的,金牛进门财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训虎的, 虎虎生风神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养兔的 ,玉兔双双奇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舞龙的,飞龙在天争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斗蛇的,银蛇飞舞阔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溜马的,万马奔腾大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赶羊的,牛羊成群洋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耍猴的,马上封侯喜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抱鸡的。金鸡报晓朝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拉狗哩。财宝进门旺气哩。</p><p class="ql-block">耍所哩?喂猪哩。元神保满富气哩。</p><p class="ql-block">锣鼓响的咚咚锵,扬哥扭的爽爽爽。</p><p class="ql-block">十二属相都耍遍,吉庆人家人人看。”</p><p class="ql-block"> 这是流传在我们阳平各个村里的童谣和小曲。从乡风民俗方面来看与常先制鼓,制镲,制锣有很大关系。他已经深深地融入老百姓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里面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夔鼓震天</b></p><p class="ql-block"> 常先善于打猎,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也是黄帝手下有名的干将,多次跟随黄帝出征打仗,立下汗马功劳。常先的部族就住在,当时的荆山河(汇入沙河)两岸的常村,以及沙河上下的各个村落。</p><p class="ql-block"> 常先不打仗时,就带领族人进入附近的荆山打猎。打猎不但要身强力壮,有埋伏跟踪,辩痕寻迹等经验,而且要有制作捕兽夹,弓箭刀枪等技术,还要有恐吓驱赶猎物就是要有手段。光凭人力是无法做到的,除了围堵拦截,还要大声呐喊,甚至借助工具。所以在打猎时,猎手一边呐喊,一边敲打能发声的工具。什么东西能发出让野兽害怕惊恐的雷霆之声呢?在打猎的实践中,常先发现空洞的木头,金属制品声音最大,最刺耳,野兽最害怕。</p><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次 ,常先剥了野兽皮,无意间放到一节空洞的木头上。皮子干后,一只小羊踩在上面,发出“咚咚咚”的声响。根据这个,他发明了第一面鼓,用于打猎中。但很不结实,没多长时间,兽皮就破了,得重新做。他听说东海流波山有夔牛,他的皮子很结实。于是去了东海,在流波山杀夔牛制造了鼓。又取了雷兽的腿骨,做鼓槌。于是真正意义上的鼓,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当常先将第一面夔牛天鼓,呈现给黄帝时,抡起雷兽腿骨做的鼓槌。那如九天雷霆的声响气势,将黄帝震撼了。于是命常先制造了80面夔牛天鼓,与东边的蚩尤再次开战!</p><p class="ql-block"> 在征讨蚩尤的战争中,两军交战。刀对刀 ,枪对枪,交织一起拼命厮杀。蚩尤的风伯雨师齐施法,风雨交加。铜头铁额的蚩尤士兵越战越勇 ,黄帝队伍节节败退。</p><p class="ql-block"> “鼓起!”随着黄帝一声令喝。</p><p class="ql-block"> 埋伏在队伍后面的常先,早准备好的的80面夔牛天鼓,一起擂响。鼓声排山倒海,如惊涛骇浪,似千军万马奔腾。千山万壑回应,气势如虹,直冲云霄。天上雷电交加,撕开天幕。滚滚天雷落下,摧毁万物。地上常先擂鼓,迎合天雷。雷声,鼓声,呐喊声,厮杀声,刀枪剑鸣声,野兽咆哮声,万声迎合。</p><p class="ql-block"> 战神应龙振翅而起,穿行在雷霆电幕之中。迎合着常先的鼓点节奏,从空中袭击风伯雨师。黄帝带领队伍,随着常先的鼓点节奏,变幻阵型,进退有序。 铜头铁额的蚩尤士兵,一下子人仰马翻。铜制的头盔,回音放大鼓的声响,震的头晕眼花。笨重的盾甲难以挥动。蚩尤士兵溃不成军,东倒西歪。黄帝队伍一鼓作气,鼓助士兵胆,声助将军威。黄帝士气大盛,精神抖擞。冲入敌阵,势如破竹。蚩尤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 ,纷纷败逃。</p><p class="ql-block"> 这一仗打的漂亮,直接俘虏了蚩尤的风伯雨师,为以后黄帝战胜蚩尤埋下伏笔。常先与他发明的夔鼓功不可没,黄帝直接封常先为鼓神!把鼓称为战鼓,至今阳平许多村还流传有鼓乐。夔鼓以后就广泛的应用于战争。美名为夔鼓震天,擂鼓助威。擂三通鼓为战士助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电光神锣</b></p><p class="ql-block"> 当常先跟随黄帝战蚩尤时,收缴了很多蚩尤士兵的铜盔,铜刀和铜盾,他将这些东西也用于狩猎中,因为敲打起来,声音很亮,很高。动物也害怕。缺点是沉重,携带不方便。渃能有个轻便的,发声很大的器物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正当常先为这发愁时,黄帝的第四个妃子嫫母发明了镜子。开始是用光滑的石头打磨成的。黄帝采首山铜,荆山下铸鼎。用剩余的铜给嫫母铸了一面铜镜。有一天嫫母在溪边梳洗时,无意间碰到石头,发出清亮的声响。这一幕刚好被打猎回来的常先碰到了。他很是高兴,将嫫母的铜镜要过来,仔细的看着。随后拿着一面收缴蚩尤的铜盾牌,找到黄帝,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p><p class="ql-block">“你是想制造一面比铜镜大,但比盾牌小的器物,造出大声响?”黄帝也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是的,关键是还要携带方便,不能太大太笨重了。”</p><p class="ql-block"> “我养蚕的箩怎么样?”一边的嫘祖笑道“我养蚕的箩是有讲究的,要根据蚕大小不一样,箩也有大有小!”</p><p class="ql-block">“可以,大有大的好处 ,小有小的妙处。”常先说道“小到可以驱赶鸟兽,大到上阵杀敌!”</p><p class="ql-block">“好,不亏是我的得力干将。盛世忧衣食,战时谋杀敌”黄帝赞许的说“明天开始,你就炼制你的箩,哦不。铜是金器,就叫锣吧!最好与你的夔牛天鼓配套。我期待再次在战场上打败蚩尤。”</p><p class="ql-block"> 于是,常先参照嫘祖养蚕的箩和嫫母的镜,制造出来大小不同的锣。锣没有音高,小的声高,中的适中,大的声音低沉。我国最早的锣出土于1978年,贵州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是西汉初期的百越锣。该锣是圆形,锣面横径32.1厘米,纵径33.4厘米,锣脐直径22 厘米,锣边铸一圈拱纹线,拱玄上系三个等距的活环,锣面上刻有铭文“布”字。这是我们国家已知最早的铜锣实物。有人说我们国家的锣外国传来的。对于这一观点我不苟同。</p><p class="ql-block"> 黄帝也将常先发明的锣应用于战争,但是战中休战时,鸣金收兵表示 收兵。锣除了打击,发声外,由于像镜子一样可以反射太阳光芒,尤其是打仗时候,照射敌军眼睛,扰乱视线。给自己士兵创造进攻机会!常先给每一面夔鼓配四面锣,代表鼓震八方,锣响四面。钹是六面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夺命金镲</b></p><p class="ql-block"> 鼓从雷,镲似电。 常先制造了夔鼓,对于鼓很是满意,但对于发明的锣,还并不是很满意。他脑子里时常会显现出,嫫母手中亮闪闪的镜子。那东西不但轻便,还可以照出人影。锣有镜子的形,却无镜子的神。镜子让人最难忘的是那一刹那间的神光离合。也许这是常先被第一个抓住心的东西,怎样才能造出即含神光,又能发出威武之声的器物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常先就经常在雷雨天气观察雷电。观察天上变换多端的云,幻想着自己是风伯雨师,翱翔在云层之上。自从风伯雨师归顺黄帝以来,常先经常找他们闲聊。在闲聊中才知道,风伯雨师并不是能真正的呼风唤雨,而是在自己观察天气的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天上的云,地上的万物反应,总结出来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的规律和经验。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让蚩尤攻打黄帝,自己再在战场上祈祷。一般还是很灵验的,但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与黄帝女儿旱魃之战,无论他俩怎么祈祷,天上就是不刮风下雨。有时一边下着雨,一边出了太阳,炽热无比。干旱的气候不适应南方湿润环境下长大的他们。要说最了解雷电风雨的还是黄帝妻子女节方雷氏部族。他们居住地多阴雨雷电,能引雷电入地,化雷电为无形。</p><p class="ql-block"> 方雷氏分三部分,一部分女节带着在黄河边雷家营,与狄布一起捕鱼。一部分嫘祖带着在稠桑塬雷家沟,与嫘祖一起植桑养蚕。还有一部分就在附近雷家河,这一支雷姓者人口最多。听了常先的话,方雷氏族长苦笑道“常先大将军,有所不知,我们祖居之地,多雷电,受害者颇多。不得已才搬迁,并且分散居住。雷电鬼神之事,知道的还不如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p><p class="ql-block"> “那就没办法了吗?”常先失望至极。</p><p class="ql-block">“那倒不是,雷霆怒,天地威,万物惧。电光咋现,神光离合,摧枯立新。雷鼓电网,凌利至极,那个不臣?”方雷氏族长缓出一口气“天地万物,不外阴阳。老子一气化三清,黄帝守一气,衔三坟,活人之性命。我们在高大的杆子上以绳索缠铜线,引雷入地。方能幸免守雷霆之害。”</p><p class="ql-block">“天地万物,不外阴阳?”常先恍然大悟“知道了,知道了。多谢族长。”</p><p class="ql-block"> 回到常村,常先效仿黄帝采铜铸鼎,将蚩尤士兵的盾牌熔了,制出与嫫母铜镜一样大小的两面圆形之物。后面还有铜钮,可以系绳索,中间有凸起的空间,两俩相合,一开一和相拍。“嚓喳啵啵哱哱…”之音,金质而铁声。铿锵有力,穿云破雾。磨光其面,光滑如镜,迎朝阳射金光,照晚霞冲斗牛。一手一面,招摇射光,一晃动金光交织。一抛手,飞旋射敌,才一收,阴阳相合,音止光收,完好如一。</p><p class="ql-block"> 黄帝看到常先所造之物,甚是惊叹。观其形,听其音命名为䥽或镲,舞䥽弄镲便来源于此。在战场上,擅长棍棒之术的常先,又多了一双克敌利器。磨光镜面,锋利镲边,一圈利刃。常先舞䥽弄镲,先声夺人。后链铜索,一左一右,抛镲飞䥽,乱人耳目,混淆视听。取敌首级,伤人性命。皆能出奇制胜 收到意外之功。</p><p class="ql-block"> 至此,现代的锣鼓音乐三大件已经齐备,虽然后来退出战场,但在音乐领域了还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鼓祭与社火</b></p><p class="ql-block"> 黄帝宾天后,常先将自己在战场上,为黄帝打败蚩尤用的80面夔鼓。在黄帝的灵柩前,围成一圈。用雷兽腿骨,击打夔牛战鼓。正是黄帝战场上所用的鼓乐《三黄》。有种说法是夔鼓震天,撼天动地,净村净舍。锣鼓有雷电之能,震慑诛邪。现在阳平镇乔营村打的锣鼓调有《三黄鼓》、《埋人鼓》、《起丧带孝鼓》等等,其实很多鼓调都是从黄帝时期的常先夔鼓(战鼓)演化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平民百姓以常先夔鼓开路,探马开道。脸画五彩,身着麻衣。高举社旗村牌。草扎的水火二龙,左右护法。盘旋飞舞,喷水吐火。紧跟着的一村一社,分队分组,所表述的内容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以黄帝及其妃子与大臣的事迹为蓝本进行表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节目表演内容不断发生更改变化。</p><p class="ql-block"> 鼓神常先所在的村社常(后来发展为东常和西常村),他们以“骂社火”的方式来纪念黄帝。有能人将黄帝的一生事迹编唱。俗话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他们本来是想传唱黄帝的光辉事迹 ,为了让大家世世代代记住黄帝的好。琵琶反弹,好事丑化。尤其他们村的探马都是反穿羊皮袄,表示现在自己是畜牲,说的不是人话,办的不是人事。他们以骂为引,以丑为能。把对方骂的越难听越好,揭短接的越彻底越好。他们骂坏不言好,骂丑不说美。</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常先后裔的兄弟村。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骂社火”的形式披露对方村里的不足之处 以示改进。他们约定成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开始,一个村先出社火,组织人员去骂对方。骂的方式有单人骂和双人骂。单人骂采取顺口溜的形式,双人骂有些像说相声。骂的内容对方村里过去一年里发生的“糗事”。骂村里的能人,名人,富人,有本事人,都是能上的台面的人,以及不正之风。被骂之人非常乐意被骂,乐呵呵的。能被骂说明你在村里有分量,有影响力和号召力。骂社火有个规矩,兴骂不兴还。当对方骂社火时,只兴听,洗耳恭听,不许还嘴。想还嘴也行,等择个吉日出社火,“骂他个横扫千军,如席卷。”两个村年年互骂,却不失和气。越骂越亲,“骂社火”以它独特的表达方式,流传下来。我在《黄帝宾天与阳平丧葬奇俗》一文中,已经讲的很详细!这里不再累述。后来东常和西常村的骂社火出了名,2007年他们村的骂社火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随着常先氏族人员发展壮大,他们沿着沙河两岸,上下游分散居住。他们在打猎中捕到的野兽幼崽增多。在焦村东常册和西常册,栽上栅栏,在东章和西章设计障碍物,圈养起动物。在东仓西仓专门设立仓库,用来屯放猎物皮子等货物。在巴娄村专门饲养爬虫动物。在常卯,卯屯屯养兔子。在贝子塬(培子塬),专门饲养繁殖幼崽。在常闫,常家村,小闫,大闫,西闫养羊。在大常,小常,常家村种庄稼。这些村寨都与常先有关系。灵宝可以说是中国常姓的最早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