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 拙作《爷爷儿时的游戏》一书出版、售出后,不断有购书者针对画面中的一些细节表示疑惑并通过微信询问我。例如,有一读者就问我:《打手背》这一图上有一冒烟的东西是什么?……对于书中的这些细节,不知你注意到了么?</p><p> 在创作《爷爷儿时的游戏》时,为了力求真实、完整地反映当年的原始风貌及时代特点,我在突出表现游戏本身的同时,还在许多细节上“大做文章”:不仅对于当年的服饰、建筑、道具力求画得真实、细致,而且还有意画了不少当年常见但现在早已消失的老物件。这不仅使画面更具真实性和亲切感,同时也使画面更加丰富、耐看、令人回味,而且也可让读者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国家、时代、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化。</p><p> 可能有不少读者仅将注意力放在了游戏本身,而对画面中的这些细节并没有在意,但确有不少年轻的读者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又因对其陌生而感到疑惑。为了回答这些读者的困惑,现将《爷爷儿时的游戏》一书中的部分细节作个简略介绍:</p><p><br></p></h3> <h1><font color="#ed2308">《“官兵”捉“强盗”》</font></h1> <h3><p> 图中墙上有一条大标语:“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后面看不见的应是“……三面红旗!”此标语当年墙上随时可见,其中“大跃进、人民公社”还好理解,但这“总路线”是什么呢?当年的“总路线”的原文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br></p></h3> <h1><font color="#ed2308">《编花篮》</font></h1> <h3><p> 图中上方有一个方形的台子,即乒乓球台。当年许多小学买不起木制的正规球台,就自力更生用砖头砌一个,外面抹上水泥即成。当年我就读的小学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乒乓球台。</p><p>.</p></h3> <h1><font color="#ed2308">《踩高跷》</font></h1> <div><br></div> <h3><p> 图中左侧板凳上有一茶缸,上面有后来印上去的红字,这大多是各单位为表彰先进而颁发的奖品。当年平均工资仅30多元,而且根本没有奖金之说,各单位年终表彰先进,一般就颁发茶缸毛巾背心之类,获奖者也会兴高采烈。</p><div><br></div></h3> <h1><font color="#ed2308">《吹肥皂泡》</font></h1> <h5><br></h5> <h3> 图中下部有一室外的公用洗池,这种小水池当年在企业的家属区十分常见,专供各家各户洗菜、洗衣之用。当年各家各户根本无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洗菜、洗衣只能用这种公用的水池,如果使用者一多还要排队哩。图中还有一妇女正用大脚盆、搓衣板洗衣服,在没有洗衣机的年代,这几乎是大多数家庭洗衣服的常规方式。</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打弹弓》</font></h1> <h3><p> 图中左上方墙边放有煤炉子、作为燃料的蜂窝煤、生火时用的蒲扇及添煤时用的火钳,这便是当年家庭煮饭必不可少的几大件。在没有独立厨房及燃气灶的年代,城镇中大多数家庭就依靠这些东西煮饭烧菜。</p><div><br></div></h3> <h1><font color="#ed2308">《打弹珠》</font></h1> <h3> 图中墙上大标语下方有小孩用粉笔画的房屋、人物及文字,这种小孩的涂鸦“大作”当年随处可见,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虽说这些画作、文字也许不太雅观,而且也污染了环境,但却充满了童趣和人间烟火味。</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打电话》</font></h1> <h3><p> 图中放在柜子上的闹钟及竹壳水瓶,在当年均是大多数家庭里常见的东西,但这种样式的闹钟及水瓶现在基本早已已不见踪影了。</p><div><br></div><div><br></div></h3> <h1><font color="#ed2308">《打手背》</font></h1> <h3><p> </p></h3> <h3> 此图为当年夏季晚上乘凉时的常见场景,图中的“细节”较多。<br><br> 上方有一冒烟的东西是当年的蚊香,即一细长纸袋里面装满绊有农药的细木屑,点燃后会冒出刺鼻的烟雾用以驱赶蚊虫。<br><br> 左边凳子上一方形物体放即半导体收音机,在无电视、网络的当年几乎是许多人接收新闻信息、欣赏文艺作品的唯一来源。因此物价格较贵许多家庭买不起,于是便有不少心灵手巧的青少年买来零件自行组装,这其中也包括我。<br><br> 图中两个成年人手中拿的是大蒲扇,这在既无空调又无电扇的年代,是夏季离不得手的散热必备之物。<br><br> 两人脚旁的是木板鞋,当时塑料拖鞋价格稍贵还不普及,因此男女老少夏季乘凉时多穿此鞋,虽说便宜但走路时响声较大。<br><br> 下方两小孩身下的是凉板床,由竹片做成,也是许多家庭夏季睡觉的必备之物。此床移动方便,如家中太热无法入睡,便可搬到室外使用。<br><br> 后来随着空调、电扇进入家庭,当年这种夏季晚上乘凉的场景已经见不到了,这些老物件也基本不见踪影。<br><br></h3> <h1><font color="#ed2308">《翻花绳》</font></h1> <h5> </h5><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图中教室的墙上挂着当年的宣传画,桌上放着一瓶“红岩”牌(当年的品牌)的墨水。当年因无现在普遍使用的签字笔,学生使用的都是必须随时吸入墨水的钢笔,所以学生上学时均要带上一瓶墨水,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时常会弄脏双手、书包和衣服。</p> <h1><font color="#ed2308">《滚铁环》</font></h1> <h5><font color="#333333"> </font></h5> <h3><p> 图中墙上不仅张贴有宣传画及一张通知,墙上还有几只黑手印,这常常是某些比较调皮的小孩故意留下的“杰作”。</p><div><br></div></h3> <h1><font color="#ed2308">《拍拍手》</font></h1> <h5> </h5> <h3> 图中右侧有一手推磨,磨下还有一鸡窝。这种磨当年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否则小麦无法磨成粉,连馒头都吃不上。这种磨当年在城市虽说较少但也存在,因为过年时家家户户仍要靠它将糯米推成粉好包汤圆。</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拍纸块》</font></h1> <h3> </h3> 图中上部有一竹椅子,这种椅子当年在南方比较常见,不少家庭都能见到。因为有靠背坐上去十分舒适自在,又因其小巧轻便(与藤椅相比)可随时移动变换位置。<br> <h1><font color="#ed2308">《手影戏》</font></h1> <h3><p> 图中桌上有一盏煤油灯及一把电筒,这几乎是当年家家户户离不了的必备之物。当年农村大多不通电,缺了它们晚上就是漆黑一片。城市虽说通了电,但也三天两头因电力不足而停电,此时它们就派上了大用场。现在的家庭可能还有电筒,但谁还见过煤油灯呢?!</p><br></h3> <h1><font color="#ed2308">《踢毽子》</font></h1> <h3> 图中上方有一小孩站着出神发呆,原来他是被两小女孩踢毽子的精彩动作吸引住了,竟连手中碗里的饭菜倒到了地上被小狗吃了也不知道。</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跳绳》</font></h1> <h3> 图中下方一电杆上安有一东西,即当年许多单位随处可见的高音喇叭。此物当年作用巨大,发通知、做课间操、宣传鼓动、上下班或上放学等都离不了它,时间一到便会发出巨大声响,声音常常波及数百米,但也噪音扰民。</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万花筒》</font></h1> <h3> </h3> 图中上方墙上有一拉线开关,天花板上装有一电灯,开关的线一拉灯就会亮。这种老式开关和电灯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使用,但现在早已被更美观、方便的开关和灯具所替代。<br> <h1><font color="#ed2308">《无绳拔河》</font></h1> <h3><p> </p><div><br></div></h3> 图中右下方的电杆上有数个白色的小东西,俗称“绝缘子”,当年电杆上常有此物。此物材质为陶瓷,因陶瓷不导电,可使绕在上面的电线与电杆绝缘,不至于漏电伤人。 <h1><font color="#ed2308">《捉麻雀》</font></h1> <h3> 当年的这“四害”即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因为麻雀要偷吃粮食),而且除“四害”是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因此,当时的麻雀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而且还有不少小孩亲自参加了除“四害”的“战斗”,例加捕捉麻雀。当年墙上常常写有除“四害”的大标语,也随处贴着除“四害”的宣传画。这在讲究环境保护的今天,这些场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捉迷藏》</font></h1> <h3> 图中房屋墙边放有箩筐、水桶,有何用?当年即便在城镇,许多地方也是煮饭靠烧煤、吃水靠井水,因此许多家庭都备有买煤球时要用的箩筐及挑井水时要用的水桶。如今,天燃气灶及自来水早已普及,谁家中还有这些东西?!</h3><div><br></div> <h1><font color="#ed2308">《坐滑板车》</font></h1> <p class="ql-block"> 图中左下方窗边撑有一竹杆,上端密密麻麻地緾着许多铜线,这就是当年随处可见的矿石收音机的天线。矿石收音机在当年是一种最简单、便宜的收音机,也是大多数半导体收音机爱好者自己组装收音机的“入门产品”。但此种收音机因其构造简单音量极小,所以必须要靠这种自制的天线吸收无线电波信号之后才能使用。</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这些细节之外,书中还有其他许多细节哦,不知你注意到了么?……</p> <h1> <font color="#ed2308">《爷爷儿时的游戏》一书</font><div><font color="#ed2308"> 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font></div></h1> <h5></h5><h3><font color="#ed2308"> 几十年后 谁还记得这些游戏?<br></font><font color="#ed2308"> 一册在手 便可再现往日场景!</font></h3><font color="#ed2308"><br> 老年人看了能重温少儿时美好的记忆<br> 青少年看了能见识老一辈曾经的乐趣</font><br><br><h3> 如果你想见识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些老游戏,翻开《爷爷儿时的游戏》一书,就可大饱眼福了!近日,由作者既编文又绘画,历时整整两年才创作完成的绘本——《爷爷儿时的游戏》,久经周折终于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问世了。<br> 此书用生动、具体的画面,形象地介绍了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60种儿童游戏(这些游戏今天大多已不见踪影) 。翻开此书,每一种游戏不仅有彩色的场景画面,还配有文字介绍、黑白线描局部图及相应的童谣(其中50首童谣也由作者创作)。此书由当年参与这些游戏的亲历者编写、绘画,因此阅读时更具亲切感。此书也是目前国内收集老游戏最多、最全并且全是彩色的画册,一册在手便可饱览流行于几十年前的儿童老游戏,老年人看了能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青少年看了能见识老一辈曾经的乐趣,因此极具收藏价值。</h3> <h3></h3><h1><font color="#ed2308">此书价格及购买途径</font></h1><p> 此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大24开,共6个印张,配有内、外两个封面,其中外封为250克铜版纸,内封为300克铜板纸并压纹,内页为128克哑粉纸,共144页码。<br> 此书印刷精美,纸张讲究,一册在手便可饱览流行于几十年前的儿童游戏,老年人看了能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青少年看了能见识老一辈曾经的乐趣,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br> 此书标价每本48元,现优惠邮购:每本40元、两本以上每本35元、五本以上每本30元(以上均已包含邮费)。如需购买请与我联系 ,最便㨗的方式是通过微信(若要本人签名请注明)。我的联系方式:<br>微信号:abc409341118<br>邮箱:abc126709@163.com<br>QQ:409341118<br>手机:15523507609</p> <h1><p></p><p></p><p></p><p></p></h1><h1><font color="#ed2308"> 作 者 简 介</font></h1><p></p><p> </p><h3> 傅显渝 ,重庆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1979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连环画创作。1995年主动下岗离职,成为以绘画稿酬为生的自由职业者。<br> 曾先后在全国多家出版社、报刊发表、出版连环画近200部,共计8000余幅。近二十余年又涉足少儿卡通画及漫画,至今己发表上万幅。其作品曾入选第五届中国漫画大展、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插画艺术展,并200余次获得全国性奖项,其中包括"美猴奖"与“金龙奖”的提名奖、"国家电网杯"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活动漫画类特等奖、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征集吉祥物设计征集采纳奖、第三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评选漫画类银奖。<br> 1992年获得“重庆市自学成才一等奖”。曾任重庆漫画学会理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