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年,自己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被批准应征入伍即将五十年之即,不由自主再次回忆起在军营桂花飘香的日子里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八月桂花遍地香, 从我懂事开始就常听到的这首歌,可从未见过桂花树,更不知桂花应开在阳历九月而不是八月间(年少不知中国历法分阴、阳)。</p><p class="ql-block"> 当兵后,我第一次在总字770部队科研楼我们实验室闻到从窗外飘进的桂花香,同时才识桂花树长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记忆犹新的是,73年经过新兵及业务训练,五月中旬分到老二处。分处当天下午,老二处全体同志在二灶食堂集体欢迎我们。我们背着背包在食堂站立听李明贵政委致欢迎词。</p><p class="ql-block"> 只知道干无线电电工,不知分到老二处那个具体部门。 老二处三室副主任李炎胜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无线电工,需学习和掌握一些机械知识与钳工技术,为今后无线电装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未工作实践前不理解无线电工与钳工之间的联系,后来在科研中自己动手设计机箱、机柜、不太复杂的机械零件等工作,深感受益匪浅。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XX米天线工程上海试装中,利用我对机械的了解,帮上海科大教授解决了其设计的某部件与我电控不能正常联动的机械问题。让原设计者对我工程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对我能画出改进的零件精准机械设计草图表示意想不到(74年有过机械描图经历),让我为770部队及郭少卿主任在科大教授面前挣了光(他与教授是该部件联合设计者)。由此,在我不知情下获得当年在部队唯一一个嘉奖(在机械结构专业设计中说明若有贡献😂)。 </p><p class="ql-block"> 虽明确是到研究室当无线电电工,但分到老二处先到了三室钳工组学习钳工技术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同到钳工组的湖南新兵有吴建雄、张和平、苟新力、张学文等,辽宁新兵有余国友、候铁华、齐志民。</p><p class="ql-block"> 钳工组老兵有,朱益生、夏智慧、向力志、陈江洪、赵志洪(女)、谢华(女)、王亚光(女)。</p><p class="ql-block"> 前三个月学徒,我们73年兵统由丁师傅(丁拐子)培训(因此与当时钳工组其他师傅都不熟悉)。</p><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每人分到约十公分长一段圆型45号钢。</p><p class="ql-block"> 丁师傅给我们教的第一课就是认识发给我们的新"武器",钳工用的半圆锉刀、扁平锉刀,锉有色金属的粗齿锉刀、百分卡尺、直尺、直角水平尺等等。</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培训就是围绕那节45号工具钢,没完没了的锉呀锉及找水平。</p><p class="ql-block"> 一双细皮嫩肉的手,手掌心及周围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泡,逐步形成一层层老茧。</p><p class="ql-block"> 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水泡、老茧“叠罗汉”都不叫痛、不叫苦,不觉得累。小的战友不到十六岁,我们大一点也不过刚满十八岁的城市兵。</p><p class="ql-block"> 经过丁师傅三个月教钳工的一些基本功,我们逐步实践了钳工锯、锉、斩、钻孔等基本技能。</p><p class="ql-block"> 象小学生结业考试一样,在我们正式分配师傅之前,丁师傅对我们组织了实际考核。</p><p class="ql-block"> 考核的标的物:一把45号钢做成的鸭嘴榔头。</p><p class="ql-block"> 图纸发下来后,按图纸要求从下料到加工成型各个环节由各自限时完成。</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掌握的基本技能,大家都按时完成了考核目标。</p><p class="ql-block"> 当时考核实际动手的难点是,"锤子"4个平面,要符合对角线平整,用平尺、角尺量等符合技术指标要求。</p><p class="ql-block"> 记得丁师傅给我的是优</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学徒成果,一把自制鸭嘴榔头至今还保留在身边,自制的“划针”不幸遗失。</p><p class="ql-block"> 说起划针想起二个小故事:一是、划针的制作是培训如何正确使用《沙轮机》,8X25Cm的45号钢先锉从四方型,然后去烧焊组找老乡李春山用焊枪将划针一端烧红纽成“麻花状”(为美观),另一头在沙轮机上磨成带尖的椎体,经抛光、电镀(非必要),精美的划针就制作成功;二是“划针”的妙用。自今没找到答案的是,在一车间二楼钳工组工作时就发现楼层“庙”里去“烧香”,所有门上无锁门的栓子。当新兵时部队管得严不让抽烟,而我们偏喜欢抽着好玩,我更是有“烧香”时抽根烟熏臭气的习惯。为防止“烧香”时被师傅撞到挨“剋”就带一根划针把门别上,“香炉冒烟”但不知是谁在烧“香”。到了科研楼工作,主楼西头一楼“庙”门上也都无拴子。这里的工作特点拿根划针去“庙里”就有点不协调了。可是同样的“后顾之忧”不得己而为之。不知“庙”里“香房”的门栓都为什么会缺失?引起我们怕挨批评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学徒中,曾担负过科研项目中微波馈源波导加工工作。没上大学之前不懂波导加工过程对表面光洁度为什么要求那么高,上了学有了知识才知微波集肤效应原理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通过丁师傅培训,我被分给钳工组谭师傅为徒。当年谭师傅门下只有一位女徒弟71年兵叫王亚光(我即将结束三个月钳工学习,她刚从所农场养猪班劳动改造完回组里上班)。</p><p class="ql-block"> 认师的第一天上午,师傅让"师姐"带我去器材处库房按图纸下料。 库房的老乡韩权、颜卫武等,抬大板料上剪板机、量尺寸等重活脏活根本没让我们沾手,就为我俩办妥了, 清楚的记得就是那天下午,我们应该去库房把下好的材料拉回钳工组,不从想上班不久就接到处里面通知,让我去一室二组报道。</p><p class="ql-block"> 三室丁恒广主任陪同我和在钣金组实习的孟祥平、赵晓明一起到一室主任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郭少卿主任接待的我们(王勇指导员不在,谷文周副主任在北京昌平XX米天线阵地出差)。</p><p class="ql-block"> 郭主任跟我们三人简单交流后,带我们到伺服组四楼办公室。周康达组长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领我们到一楼实验室见在岗的各位老师和师傅。</p><p class="ql-block"> 当天在实验室的有沈介山、唐显康、杨老师(调回北京那位女老师);崔国兰师傅;71年入伍的师"姐"胡丁慧。</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八月桂花开放。实验室敞开的窗户让我闻到一阵阵桂花香。</p><p class="ql-block"> 桂花飘香又一年,来到1974年的秋天,组织上选送我即将去洛阳外院学习。9月15号临行前一天(星期天),下午我来到一楼实验室,下意识打开窗户,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让人陶醉;闻着花香,渐渐清醒的头脑回味入伍以来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来到组里,同年三个兵跟崔师傅学徒,依唏记得照做实验的电路图学焊电子电路板一月有余。崔师傅交给我们一张电原理图,要求我们三人自己动手排例电路板、并焊接完成。</p><p class="ql-block"> 接到考核要求后,我找来与电路板1:1比例尺的纸,花了三个晚上一人在四楼办公室反复排版,力争实现电路图最简要排列电路板要求。</p><p class="ql-block"> 当年老二处丁仕杰处长有个习贯,每晚他从办公室回家前,一定到科研楼四楼他的领地各办公室巡视一遍。 恰好我几乎每天晚上十二点前都在办公室还未离开。他会走进我们办公室询问我的工作、学习情况。我独自在办公室努力钻研业务给他留下映象。</p><p class="ql-block"> 由于付出了努力,三人考核我获得了最好的成绩。电路排版比存档的挡案图纸还简单,以致崔师傅认为我当兵之前装过收音机。我坦诚的汇报,别说70年代初国家电子工业落后,长沙更是连个本土的电子企业都没一家;中学的物理课从来就没有条件做实验,装收音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其实是认真反复琢磨的结果。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80年代中转业后我在省电子工业局有个短暂的工作经历,我省的电子工业那时都可谓一穷二白)。</p><p class="ql-block"> 到老二处一室二组不久,尽管业务水平不"懒",73年十一月选送去770部队自办业务训练队学习却没有我的份。</p><p class="ql-block"> 当组长找我谈话告诉我要正确对待,并承诺若表现优秀有机会送我去上大学会比上训练队强(当时感觉一个新兵上大学离我们太遥远,组长的一片好意没感觉)。 但同一批兵,自己自我感觉也不差,上学没份还是有不小的失落感。 为此,得到消息的当天中午,在所"门诊部"通向行政办公楼山上的围墙边即兴向党支部写了份思想汇报,立求端正思想认识,好好安心本职工作。</p><p class="ql-block"> 74年春节,同住71号楼的张东山老师对我很关爱,放假期间多次请我到他家里做客、吃饭。张老师是我们室支部委员兼组里党小组长。对我写的思想汇报,思想状态较为掌握。他很会做小战士的思想工作。他用同组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71年上海入伍的老兵为例,告诉我,尽管她业务工作优秀,去总参X部湖北干校劳动锻炼能吃苦耐劳、经受得起磨炼,思想汇报写得非常感人(当时不知感人处)。因家庭历史的一些特殊原因(左的影响),上学、入党受到影响,很可能会复员。但她都能正确对待,没有大的思想波动。想想确实值得自己学习,由此产生几分敬佩。后来一起到上海工作才知道她比我年龄还小一岁,应是师妹。听她自己讲故事,在X部湖北干校劳动锻炼时无论男女都要学会杀猪。她未成年又是女生手劲小也不得例外(杀猪其实民间是屠夫很专业的活)。最考验人的是,猪杀死后为刮净猪毛,需在猪后腿上割一口子,用通条把皮肉通一些储气通道。然后用嘴巴在沾满猪粪、尿的刀口处用尽吃奶的力气往猪体内吹气,吹到猪身鼓涨便于刮毛为止。那年代让学会杀猪是假,考验你不怕脏、不怕累是真。还故意不讲卫生来衡量你能否克服资产阶级怕脏的思想和娇气。这位来自上海16岁的小姑娘"屠夫"的手艺都体会了,最难的事都做到了,真是了不起(想起了张老师讲她思想汇报写的感人点应是学当女"屠夫"的经历)。要说解放军就是一所大学校,她不当兵做梦也不会想到一生还会有当"女屠夫"的经历。做了姥姥,可给孙辈讲自己人生经历的“奇葩”故事。</p><p class="ql-block"> 74年春节后,一项援外任务组织上让我和胡丁慧同志一起学描图,准备去上海参加该工作任务。学描图,当年也真搞笑,我一个新兵没人讲如何描图,如何写好印刷体。给一张蓝图,什么要领也不知,照画、照摸仿写字。简单的机械图描绘还不算难,要写好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我本来字就写不好,不管如何练就是写不好。而小胡0号复杂图描得都有模有样,字更是写得漂亮。跟她一比自愧不如,写出来的字羞死人了,就这样我描的图,写的字也走出了国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坐在实验室闻着桂花香,想来想去我与小胡相比,不是我比她优秀,而是“文革”时间我祖上三代“贫顾农”比她幸运多了。她家因祖上“成份”太高,尽管父辈是延安时期中央军委老二局的老革命。</p><p class="ql-block"> 我即将外出读书,年初我知道她有可能会复员的小秘密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她,好让她有思想准备(在上海时曾提醒她早点休探亲假,她追问我为什么,怕她伤心没敢实话实说)。我这次离开,也许再也见不到她了,想把实情告诉她(人要守住秘密有些情况下是很难很难的)。只可惜等了许久她没来实验室。上到四楼在办公室也没等到她出现。为表示我在办公室曾等过她,让良心能够过得去,我把办公室卫生认真的打扫了一遍,有意把所有的椅子倒扣在办公桌上故意没放下来(我一辈子都不是好投表现的人)。</p><p class="ql-block"> 74年冬人在河南,时刻惦记着昔日的老兵,敬仰的战友是否还在大家工作过的地方工作。企盼我给周康达组长和张东山老师写的信小胡最早看到通讯地址,奇迹般收到一封来信,好回信把心中的秘密透露给她,而不是行政楼前看到她送我时最后的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75年5月份突然接到周康达组长希望我放暑假回部队帮助工作的来信,并报销往返路费,真是喜出望外(她要还在所里就有机会实现未尽的心愿)。立即回信表示暑假一定回部队。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放假了,突然接到电报称四川可能地震不要前往。收悉电报感觉就像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这年暑假河南暴雨冲毁了京广铁路。我们从长沙家中返校只能绕道上海。当时想不知胡同志是否已回到上海,可惜没有任何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 没有联系不知着落,让人时常想起昔日战友。可奇怪的是临毕业了要回原部队了,忙忙碌碌中反而重未想到过欠疚的事和常想的人。</p><p class="ql-block"> 77年底回到所里,仍是行政楼前,要好的老乡一个未出现,而一眼就惊见到水杉林前胡丁慧久违熟悉、亲切的身影。惊讶得当时心都要跳出来了。张东山老师也来迎接我,反而想跟她打招呼而不自在起来。还是张老师提醒小胡来了,才鼓起勇气前去打招呼。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久久的占住心头。</p><p class="ql-block"> 78年办公室从四楼搬到一楼后,每到秋天推开窗子八月挂花满屋香。 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飘飘洒洒金灿灿的桂花瓣,像金色的圆太阳铺满大地, 有心"葬花"的胡丁慧都会用解放军报事先放在地上,接秋风吹落的“秋香”,把洒满“花香”的报纸放到办公桌上,让桂花飘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共赏花开花落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每一次回军营,都会特意去探视科研楼一楼工作过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到室外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渡留一阵子。</p><p class="ql-block"> 心生感概:</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如流水,</p><p class="ql-block"> 旌旗相伴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伊去楼空树依旧,</p><p class="ql-block"> 追忆共享闻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号参军入伍迈入总字770部队这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校”的大门。</p> <h3> 工作区大门及科研楼</h3> <p> 丁仕杰处长(后任部队一把手)。</p> <p> 李明贵政委(后任部队政委)。</p> <h3> 郭少卿主任</h3> <h3> 周康达组长</h3> <p class="ql-block"> 亦师亦兄的张东山老师</p> <p class="ql-block"> 73年到老二处三室钳工组学徒的老乡,现已都是迈入62岁以上的中年人了(联合国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 48年后钳工组战友们欢聚。</p> <p class="ql-block"> 78年我们老二处一室的年青人(现在最小都己63岁以上的中年人了)。</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在上海彭浦机器厂某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卫星接收天线试装现场,军地科研设计专家庆祝试装顺利成功留影。</p> <p class="ql-block"> 72年12月下旬与老兵一起欢迎我们加入革命队伍,见证我们成为一名解放军叔叔的水杉林。</p><p class="ql-block"> 我长它也长;</p><p class="ql-block"> 我长年龄它长个子;</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它迎来送往无数参军、退伍的兵;</p><p class="ql-block"> 军营巨变,它始终坚守;</p><p class="ql-block"> 不变的是一身常绿;</p><p class="ql-block"> 不断见证一个个娃娃兵"芳华"相伴。</p><p class="ql-block"> 总字770人称“迎兵树”。</p> <p class="ql-block"> 当兵入伍四十年,从军起点路旁“迎兵”杉树林前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 欢迎点击下方链接</p><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lkvye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忆当年___我不仅仅是当过兵,也参过战。为79年对越反击作战尽了微薄之力而骄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