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暑期阅读留痕

如意

<p class="ql-block">  书香浸润灵魂,阅读陪伴成长</p><p class="ql-block">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暑期阅读留痕</p><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暑假,邂逅一本心心念念的书,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自在的时光,眼睛掠过一行行笔墨,又是多么惬意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阅读陪伴暑假,阅读促进成长的读书分享活动,用阅读的方式行走,用阅读丈量着与未来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们的读书心得分享……</p> <p class="ql-block">基于思维生长的诗意语文课堂构建艺术</p><p class="ql-block">张如意</p><p class="ql-block">近期在阅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p><p class="ql-block">肖老师的这本书,一个“浅浅”,道尽了语文教学的无限诗意。</p><p class="ql-block">“诗意”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是表达者针对某一种现象、境况或者具体的事物,有自己深刻的思考、独特的发现、审美的体验,然后用艺术化的语言阐释或表述出来的过程。也就是说,诗意指向的是表达者思维的个性建构。诗意语文课堂艺术,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诗意”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基于一定的阅读体验、问题情境,在言语品味、情感分析、反思体悟等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深度思考,并用相对稳定的、生动流畅的话语体系呈现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习完肖培东老师的几节课例,我对他的诗意语文课堂建构艺术,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在多方式朗读中追求诗意思考的意境。学生的朗读不再是机械、单一的声音传输,而是有思考、有体悟、有想象的文字输入与生成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就超越了最初读到文字时的“语感”,走向深度思考的诗意意境,思维得到了生长。</p><p class="ql-block">在多维度赏析中培养诗意建构的习惯。多维度的赏析,不仅能打通学生与文字之间的关联,更能建构起学生对文字、文本、作者多向的感悟桥梁,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收获的不止是言语鉴赏的知识与经验,更有作者情感抒发手法的学习与借鉴,收获基于文本主旨及作者情感态度个性展示的诗意,他们的思维也得以生长。</p><p class="ql-block">在多层级反思中打通诗意生活的路径。一篇文章,关联着学生、作者、社会、生活等。文字的丰富性、情感的多元性、生活的变化性,都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定位于一个角色。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老师引领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对作品的价值观的分析,还只是停留在对作者已经持有的这些信息方面,感悟也好,深究也罢,都是基于作者或作品本身的、单向的,学生还没有以文本为媒介,反思自己,关照自己生命成长的习惯,还没有在多层级的反思中锻造诗意生活的能力。因此,只有基于文字、文本的打通、反思,才能真正把自我和作者、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把现在、将来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每天都应当做好正向积累</p><p class="ql-block">——读《樊登讲论语》之“温良恭谦让”篇有感</p><p class="ql-block">翟王镇中学 宗鹏</p><p class="ql-block">接触《论语》已有多年,现在还能背诵的篇目不多,真正理解的更少,所以对古人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一直心存质疑。这个暑期我给自己定的阅读任务就是读《樊登讲论语》这本书。</p><p class="ql-block">今天我阅读的是《樊登讲论语》中的“温良恭谦让”篇。</p><p class="ql-block">原典是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因为近期坏消息不断,自己屡受打击的缘故,读完此篇后樊登说的这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1.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保持温良恭俭让,这是做事的原则,至于能得到什么自有命。</p><p class="ql-block">2.尽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不必理会外界的毁誉褒贬,至于得失成败,则安然接受。</p><p class="ql-block">3.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随顺因缘。每个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情则要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在读到“凡事有命”“随顺因缘”“顺其自然”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已故的大奶奶两个人。不谦虚地说在我看来我的奶奶就是“温良恭谦让以得之”的典型。见过奶奶的人无不说她面带“福相”,她现在已90岁,虽然耳朵聋,眼睛花,腿也疼,但面色很好,脸上的皱纹也不多,整日不言不语,坚持自己烧火做饭,有时还会帮妈妈做些手工活。从我有记忆起,就没有听到过她与别人大吵大闹,更没有听她说过任何一个人的坏话,村里的老太太多少爱“嚼舌根”,奶奶从不多言。她对谁都很好,甚至是多年前曾欺负过她的人。而我的大奶奶则几乎可以说是“温良恭谦让以得之”的反例。大奶奶已故去十多年了,记忆中的她满脸的皱纹,无论看谁对谁说话眼睛里都透露着鄙夷的神色。据说大奶奶的家境好,就在村里的人家大多很受穷挨饿,吃喝都无法满足的时候,她家不但不愁吃喝,还能追求吃好喝好。大奶奶对谁也都心存提防,认为任何人靠近她都是有所求,哪怕是她最亲的儿子儿媳在她看来也是一身的“毛病”让她生气,所以整天愁眉苦脸,七十多岁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奶奶对人对事无所求,活成了村里人都夸赞羡慕模范,我的生活目标就是活成奶奶一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细节中的爱与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教海漫记》读后感</p><p class="ql-block">第一实验学校 李静静</p><p class="ql-block">清风鸣蝉,于炎炎夏日寻一份清凉,再次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是于老师毕生教育教学经验的一个缩影,全书分为“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综合篇”四大主题,全景式呈现了一个杰出教师、一位优秀教育家精湛的教育艺术、对学生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阅读《教海漫记》,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于老师的教育智慧,感受他在细节之处的用心与爱。</p><p class="ql-block">于老师这样说:“上课不也应如此吗?大的框架要粗浅勾勒,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影响学生的往往是细节。印象中在进行阅读分享活动后,对学生展示的过程及感受进行了整理,制作了美篇,反复检查认为没有错误发布到了班级群。隔了一段时间发现小佳有时看着我好像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也很纳闷。课后问她是不是有不会的问题,她犹豫了一下告诉我,他们组的活动照片和感受在美篇里没展示,因为看我那段时间很忙也一直没有和我提起。我赶紧检查,的确疏漏了,向她和小组同学道歉。虽然之后补充编辑了,但总觉得这件事对孩子有一定影响,课上对他们的关注更多,来弥补自己的失误,心里对这件事一直放不下。哪个孩子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与分享过程呢?却因为我的失误让孩子们留下遗憾。这件事也提醒我整理活动内容与平时教学时更加仔细,在孩子们心中,任何一件事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教学中细节影响重大。</p><p class="ql-block">书中,于老师还提到老师上课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要观,“八方”要听,但是要“看”有重点,“视”有目标。我们要像于老师这样把爱走神、好动、爱讲话的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上课的注视对象,让眼睛会说话,用眼神表达满意、生气、愤怒等,学会将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放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目光要多瞥向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爱说的孩子身上,让他无所遁形,不敢乱动,一发现风吹草动就给他找点事做:读书、写字、做题……也就是“以动治动”一举两得,所以老师要学会经常用丰富的表情和灵活的眼神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集中,可以少费许多口舌,拉近师生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亲昵,尊重。多用眼睛说话,会让人觉得老师沉稳,使课堂“干净”。</p><p class="ql-block">在繁琐的生活中驻足,反思自己的教学,阅读的时光,浸满美好。</p> <p class="ql-block">最是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所想</p><p class="ql-block">实验中学 李美景</p><p class="ql-block">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汪曾祺</p><p class="ql-block">对于汪老,我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的,因为有幸研读过他的两篇文章《端午的鸭蛋》和《昆明的雨》。从那时起就觉得汪曾祺是一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语言朴实但传达出的都是人间烟火气,写的都是生活琐碎但却没有一地鸡毛的揪心,有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而且是挚爱。</p><p class="ql-block">趁着暑假,选购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再睹汪老的从容与真情,从书香墨韵中感受这位被下放仍然能笑看人生的智者。收到书迫不及待的打开,被这本装订别致的书所吸引,再加上配有汪老的亲笔插画,更是让我心生欢喜。</p><p class="ql-block">随手翻阅,依旧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浮夸的语言,但一字一句都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爱着人间的一草一木,珍惜着自己的每一段回忆。他的文字不是“造”出来的,是生活的真实体验,编是编不出这么充满灵性的文字的。因为喜欢,“一果一蔬”都是珍品;因为热爱,“四方游记”都是真情;因为怀念,“联大师友”都在心中;因为豁达,“从容而安”彰显本性。</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心境决定着自己什么样的人生,“而无车马喧”并非“结庐”不在“人境”,而是“心远地自偏”。在汪老眼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所以这些生活琐碎能在他笔下变得生动有趣,变得温文尔雅。</p><p class="ql-block">最是喜欢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文字。“擎自然收获,如此好好”!</p> <p class="ql-block">良心不能从众</p><p class="ql-block">——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p><p class="ql-block">阳信县实验中学 冯宁宁</p><p class="ql-block">“知更鸟”的理想社会: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殒殁于无声。</p><p class="ql-block">“知更鸟”的现实处境: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困顿于荆棘,为生民立命者殒殁于无声!</p><p class="ql-block">这是我读完《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最大感触,一个故事可以惊醒很多人,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这部小说通篇讲述的就是如何杀死一只又一只“知更鸟”的故事。善良的“怪人”拉德利被小镇的人们传说成“恶魔”;无辜的鲁宾逊只因黑色的皮肤便被认为是原罪等等。</p><p class="ql-block">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犯的错误是:盲目听从,总觉得别人的声音总比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大。慢慢的自己变成了“知更鸟”或者成了杀害“知更鸟”的凶手或帮凶!</p><p class="ql-block">也许你会反驳,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又有什么办法呢!是啊!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那么讲再多的道理也是对牛弹琴。“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有做人的最基本良知,我们坚守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的本心。正如书中阿蒂克斯所说的“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肯定会输,可你仍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你很少赢,但偶尔也会。”</p><p class="ql-block">生活中的艰难比比皆是,没有人一直是命运的宠儿,我们要做的是能够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我觉得人的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看清生活的本质,清醒的活着,做一个“糊涂”的智者!</p> <p class="ql-block"> 何以解忧,唯有悦读</p><p class="ql-block"> —曾艳丽</p><p class="ql-block">东野的书,带给人惊奇与惊喜,可总带给人的是,尘埃落定的欣喜与舒然,从《时生》的父子命运的交错,父给子以生命,子以父洗礼,相信希望是好的事情;到《美丽的凶器》,那不幸的女孩儿,最后的轻叹baby,让人为之叹息,那花一样短暂的一生就这样去了;再到《疾风回旋曲》的疾风虽疾,可一切终有最初的模样。如今的《解忧杂货店》,读来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可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人为之一叹,原来就是这样啊。</p><p class="ql-block">善良的人们,善良的天使,人是自私的没错,但还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啊,不然茫茫人海中孤身一人,有多累呢?以梦为马,执杖天涯的日子,遥遥无期,可在那里总会与之不期而遇。相信吧,一切都终有最好的归宿,即使当时暗无天日,惨淡无光。像未发生事一样沉睡吧,像未发生一切一样用心生活吧,像从未被伤害过用力爱吧。</p><p class="ql-block">请不要害怕,用心的往前走吧,即使没有最好的安排,但经历过的那些,终会成为或喜或悲的标本的扉页,长大后的我们,带着那个可笑的面具生活,可却忘了我们也曾是孩子,大人都忘了曾经是孩子,固执地在大人的世界中玩着小孩子们的游戏,我不想参与其中,却会成为异类。牛奶箱的信封,随着倾泻的月光,流出,流进迷茫的人们那里,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堪称惊奇却又稀松平常的故事,而这正交汇成纷繁世界百态。</p><p class="ql-block">愿我踏实工作,如孩子般明媚,如孩子般善良,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我想去完成的事,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不去抱怨,愿我的心永远在路上,那样我才不会疲于生活,或许还能打一场漂亮的阻击战。静心阅读,享受其中,让心沉淀下来,激发内心深处蕴藏的原动力。今日,阳光正好,盛夏蝉鸣正烈,日光流过盛夏,最是书香惹人怜。</p> <p class="ql-block">第二实验中学 焦娟娟</p><p class="ql-block">一周能量满满。学习圣贤文化,聆听圣贤教诲。感受圣贤智慧,践行圣贤之道。</p><p class="ql-block">听《史记》中的72个智慧,其中故事通俗易懂,给儿子听,儿子很感兴趣,能够通过小故事了解《史记》内容。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讲《爱莲说》这一课时,我给孩子们播放范蠡的故事听,当范蠡功成名就时选择了隐退,谢绝了越王勾践共分国土的建议。后来,范蠡经过自己的努力富甲天下时,把绝大部分家财留给相邻和贫苦人。学生们听的聚精会神,故事吸引孩子们,同时也使得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让学生用真实的例子明白什么是不慕名利,什么是出淤泥而不染。</p><p class="ql-block">边听《史记》边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史记》中的72个智慧中的每一篇都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做才能利他,利他才能成就自我。而《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正是理论上的指引,虽理论内容较多,但每天我却能静静读书近两个小时,是因为书中内容吸引着我。读完第二部分“心-道-德-事”四部曲。我意识到凡事都要反求诸己,在自省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改正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涵养。这就需要从心改变,心才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一个人只有提升心的层面才能更好地利益自己、他人、社会,从而实现更高层面的成功。自己想要的自信和美好也要到自己的心上获得,做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于自己有一颗怎样的心。</p><p class="ql-block">提升心的层面就必须做到明心和净心。通过明心去除心中的不明,通过净心去除心中的贪欲。做到观照、反省、引导。我和老公经常拌嘴,做家务话爱唠叨等等。我观照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我计较的太多,话语也伤人,这一周做到每晚睡觉前反省自己一天对家人的所作所为,有了反省就要对滋生的不足改正,第二天我极力做一个受每一位家人欢迎的人,在自己时间允许下我包揽家里的家务活,任劳任怨。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学会夸奖老公,鼓励孩子。一周下来家人们很快乐,家庭气氛很和谐,突然觉得心里很舒服。这美好的一切只是因为我的心在改变,是圣贤文化不断激励着我,让我越来越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激发学生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读《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有感</p><p class="ql-block">第五实验中学 程立娟</p><p class="ql-block">新异的、奇怪的、复杂的、不协调的或模棱两可的刺激常常能产生一种观念唤醒,心理学家伯莱恩称之为“认识性好奇”。</p><p class="ql-block">好奇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帮助,是学习兴趣的原动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呢?通过读《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一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学习的热情应该来自自身的迫切需要,无论是大的人生目标的确立还是小的学科目标的明确都能激起学生“我要学”的热望,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帮他们明确目标,学生才会使出最大的尽头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p><p class="ql-block">二、呈现知识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不仅要靠有趣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借助于多种呈现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幻灯、录像、演示、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补充教学,往往能起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利用角色扮演的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不但能帮助学生从深层把握、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内部动机和情感学习。</p><p class="ql-block">三、教师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及时、明确、具体、不断的反馈信息。如果学生在参加一次考试后,间隔较长时间才获得反馈信息,那么这种反馈的信息价值和动机价值都将降低。如果教师仅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打分数而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学生就不可能从这种反馈信息中明确今后该怎样做。与其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性测验,不如经常进行单元测验以频繁地提供反馈信息为好。</p><p class="ql-block">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p> <p class="ql-block"> 大胆一点,去遇见未知</p><p class="ql-block">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p><p class="ql-block"> 吕安冉</p><p class="ql-block">《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是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以小说为题材,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一本书。</p><p class="ql-block">“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生活与工作上皆不如意的她无意间遇见一位神秘老人,在与老人一次次的交流后,进行了一系列貌似离奇的探寻真我的路程后,她终于找到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这正是老人写给女主人公李若菱信里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作为读者,我们貌似总是在读着别人的故事,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新的力量。我们也在不停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忙碌,追求,生活,梦想等等让我们停不下来,最后还可能失去了原本的自己,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其实我们静静地坐下来,跟随主人公所探寻的路走一遍,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你是否能回答文章那个“我是谁”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是一件件礼物,有些礼物本就美好,而有些包装外壳可能有些丑陋,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我们不如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去发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那或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如大胆一点,活在当下,全力以赴,不惧怕去遇见未知的自己。记住“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p> <p class="ql-block">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艺术</p><p class="ql-block">阳信县河流镇中学 刘桂荣</p><p class="ql-block">教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并且从中得到知识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思想上的教育,这是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诉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结合着《荒岛余生》的教学实录,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情境导入,以境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蕴。课堂一开始,孙老师采取了情境导入的方法,带着学生去野外探险,结果和同伴走失了,问同学们面对孤寂的原始大森林,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们深入其中,从而引入文本,看鲁滨孙是如何调整心态,走出内心的恐惧。</p><p class="ql-block">有感情地朗读。徐世英先生说过:“朗读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初读,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细读,读出情感,读出独特的理解与体验。孙老师正式走进文本后,从初读,到细读,最后是齐声朗读,步步深入,引导着学生去一点点挖掘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注意语气、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给予了恰当的点拨:好处(轻松愉快、乐观积极);坏处(沉重缓慢、悲观绝望)。孙老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写到这,我想起了曾经执教苾月的《百合花开》,和同学们朗读的两句话:“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要重读的词,而且“突然”一词要读出那种惊喜的感情来,而“即刻”“跑”要读出有一种着急的意味在,“兴奋”和“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既要有极度兴奋在,更要读出一种激动人心的感情。这次朗读整整持续了十多分钟,学生们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生发情感,再现激情。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素,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相近的文章,应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孙老师为了让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鲁滨孙,选择了回归原著,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走近鲁滨孙。最后孙老师对鲁滨孙的品格进行了深入地解读:鲁滨孙坚韧不拔,意志品质极为顽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具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孙老师说鲁滨孙是一个“大写的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执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也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浅薄、不庸俗、不无聊,永远追求最高尚的东西的人,一个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随后,孙老师又和学生们一起走近作者笛福,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按照“好坏对照表”来宽慰一下作者。</p><p class="ql-block">教师寄语,传递深情。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过程。语文教学可以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直接鼓励学生求真、向善、尚美。课堂最后,孙老师对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期待着我们的孩子不仅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还可以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都能够有紫藤萝花一样的智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更要像那颗会开花的树一样,“那树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根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p><p class="ql-block">“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语文作为一门最具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的学科,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紧抓住每一个契机,利用好这种优势,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p> <p class="ql-block">生如浮萍 心如磐石</p><p class="ql-block">——读《活着》有感</p><p class="ql-block">冯玉芬</p><p class="ql-block">暑假期间,有幸读到了余华写的《活着》一书,细细品味,受益匪浅,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真诚、简洁明快,读来直抵心扉。自己的心情也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有一种复杂的情绪贯穿全身,时而高兴、时而悲伤、时而凝思、时而雀跃。一时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书中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随着叙述的节奏同频共振,给了我极大的思想冲击,领我刻骨难忘。</p><p class="ql-block">书中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就像是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不堪命运。福贵先是从富裕变成贫穷,紧接着父亲去世,被生活所迫干活挣钱,后来时局变化他又被抓去当壮丁,回家后母亲病逝,女儿竟然变成了哑巴,再后来儿子又去世,妻子也一病不起。生活的巨大变故和一系列打击让福贵的生活经历了至暗时刻。后来女儿出嫁并怀孕,生活有了一丝曙光,可没想到,生活的苦难再一次像恶魔一样袭来,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世,最后剩下福贵孑然一身,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着他。福贵充满悲剧的一生,让我们不禁要问,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福贵的命运给了我们答案:人活着的根本意义在于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绝不是为了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活着。</p><p class="ql-block">作者在书中指出“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活着的悖意便是死去。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是在一步步迈向死亡,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了活着更有意义,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名誉,有人为了美色……,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追求,都有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是确定的,又充满了不确定,每个人在自己人生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刻上了时代的烙印,只要社会接纳了不同的环境和群体,不管它有多大的意义,多深刻的教训,我们都应该尊重,应该祝福。</p><p class="ql-block">生活本身是枯燥的、单一的,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意义。感慨富贵跌宕不幸的一生,我们扪心深思:命运是反复无常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用平常心看淡一切。要始终保持足够的勇气和忍耐,面对责任勇于担当,面对不幸豁达开朗,对自己的人生做到足够的尊重。时光荏苒,人生不易,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人生,用好自己的人生,在且行且珍惜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让“活着”更有意义,让人生无悔,让自我灿烂。</p> <p class="ql-block">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p><p class="ql-block">——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水落坡镇中学 李俊芳</p><p class="ql-block">在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之前,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文中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读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想做到的吗?</p><p class="ql-block">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p><p class="ql-block">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我们为师者在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p><p class="ql-block">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俗话说打一巴掌要揉三揉,教导学生也是如此。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p><p class="ql-block">于老师就是一个愿意做甘草,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要学习于老师的做法,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沙里淘金,渡人渡己</p><p class="ql-block">------阅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付国芹</p><p class="ql-block">杜荀鹤说:“卖却屋边三亩地,添下窗下一床书。”忙里偷闲,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这本书,寻得几许金句,录于下:</p><p class="ql-block">(一)《我心中的理想学校》</p><p class="ql-block">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学校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才能接近为“特色”</p><p class="ql-block">1.突出学校的特色</p><p class="ql-block">2.彰显学校的品位</p><p class="ql-block">3.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拥有远大理想的校长</p><p class="ql-block">4.有一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5.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p><p class="ql-block">6.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p><p class="ql-block">7.有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p><p class="ql-block">这些条件许多学校不能完全具备,大家都在努力的实现更多,提高自己学校的标准,提高自己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p><p class="ql-block">(二)《教育:创造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第七章</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的奇迹~~身残志坚的张海迪》</p><p class="ql-block">1.我是船,书是帆,知识是海洋.</p><p class="ql-block">书,对海迪而言,是她的爱和信仰,书,为她在生命的大海中支起一片强劲的“人生之风”</p><p class="ql-block">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在书中体验人生百味,在书中获得自我成长,这艘坚强的小船从此无惧风浪,在人生的证途中扬帆远航……生命就是每天在克服困难中行进.</p><p class="ql-block">2.从海迪懂事起,父母就不断从正面对她进行引导,熏陶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锻炼她,激励她,注重培养她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她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3.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海迪树立起生活的榜样,教她学会爱和宽容。身教是一首最美好的乐曲,深情宽广亲切舒畅。</p><p class="ql-block">4.母亲认未放弃学习,与父亲一样,每天认真看报纸,读余志无论是谁,我们的生命中都有父母的影子</p><p class="ql-block">(三)《两个人的学校”一生的力量》-----爱迪生的成长故事</p><p class="ql-block">1.托马斯·阿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气学家和发明家在母亲南希的帮助下,在发明创造之路上,不探索,勇于尝试</p><p class="ql-block">2.读书对于智慧,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p><p class="ql-block">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在厦门前边晒太阳边止课</p><p class="ql-block">夏天,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一边纳凉一边上课 。</p><p class="ql-block">入秋,爱迪生读起了《鲁滨孙漂流记》《悲惨世界》一类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冬天,外面白雪皑皑,她坐在火炉边给爱迪生授课。在爱迪生“灵光乍现”的刹那,母亲的认同如同一片肥汉的土 壤,滋养着小爱迪生的信心,从而使他相信:问题是可以探索的,不 断尝试是可行的,失败走可以的,即使失败也是有收获的。南市为爱迪生创设了宽松的,适合他的教育氛围,给予了他无条件的爱。</p><p class="ql-block">3.爱迪生不断地用自己的努力去摘取理想的花朵,用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断书写着又生的传奇</p><p class="ql-block">4.在爱的底色里,对孩子再多一点鼓励,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帮力和支持让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精神家国中安意畅游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四)《9岁大学生的成功秘诀》-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如果能够愉快地与人相处,轻松地与人沟通,开心地与人交往,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p><p class="ql-block">(五)《把13个孩子全部培养成博士》-王淑贞的“教子经”</p><p class="ql-block">1.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教子经“只有十五个字: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p><p class="ql-block">2.培养孩子的气质:</p><p class="ql-block">第一,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阅读中能潜移畏化地影响着孩子,静下心来读书,能培养孩子的专注文</p><p class="ql-block">第二,体育:培养个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困境中不断突破自己,寻找自己的极限。</p> <p class="ql-block">妙哉!语文课</p><p class="ql-block">——读王君《更美语文课》有感</p><p class="ql-block">杜梅娟</p><p class="ql-block">对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的教学理念向往已久,暑假伊始,就网购了王君老师的《更美语文课》,细细阅读以来,真的被惊艳到了,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有活力,可以这样有魅力,可以这样妙哉美哉!</p><p class="ql-block">王君老师提出“群文阅读”关键词为单位时间、同一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新版课标中同样也提出“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我想也许有什么共通之处,或许王君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创新。通过阅读我的感悟如下:</p><p class="ql-block">“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一篇一课的教学思路,文本选择有 “大”“小”之分,不一定要拘泥于整篇文本,但要为主题服务。可以是基于课文内部的同质信息整合:“群点”(标点群)、“群词”(词语群)、“群句”(句子群)、“群段”(段落群),这是“小”群;也可以基于单元之内、单元与单元之间、多册教材之间的文本整合,这是“稍大”群;也可以基于教材内外、同一作者的异质文本、不同作者的同质文本、各种经典影视作品的文本整合,这是“更大”群;更可以是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整合,这是“最大”群。书中,王君老师所提到的课例真是让我惊艳,原来一个句号,一个分号,一个副词,一个形容词都可以有这样大的表现力,这是我上课时没有过多关注的细节。</p><p class="ql-block">王君老师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对话,感受“语言暴力”,感受小说文学色彩,培养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读罢王君老师的《更美语文课》之后方恍然大悟,我之前所理解的小说教学是多么的狭隘,视野有多窄,目光有多浅。对这些经典小说自己还是老套的处理方式——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等等。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生生的把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教育扼杀了。</p><p class="ql-block">教然后知不足。越教就会越能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需要营养,王君老师的教学思想正如甘霖倾泄于干涸的麦田。语文要立足文本,要融合多种媒体资源,语文也可以更加妙哉!美哉!</p> <p class="ql-block"> 远方</p><p class="ql-block">——读《宋词背后的故事》有感</p><p class="ql-block"> 张爱军</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生命里每一个晨曦与晚霞里,我们的精神是否不断茁壮成长?心为物役,我们再没有出岫之云的那份潇洒与自由,在物欲横流里迷失了自己,在攀比计较中,幸福感也离我们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星河欲转千帆过,花自飘零水自流里,心湖再无骇浪,只有微澜,平淡岁月里,我们的心似不系之舟,任意随波而去。失去心中那份诗意,更没有对诗意的追寻,我们的灵魂何处安寄?</p><p class="ql-block">记得巴金老人在《灯》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不言而喻:一个人不能仅仅依赖物质生活,还需要以精神作为支柱。即便我们生活少不了一地鸡毛的琐碎,也需要心中那份对诗词的向往,对美好诗意的细细品味,更需要心怀远方,让柔美的理想之光,浸照进我们的每一处行走之地。</p><p class="ql-block">今之盛夏,炎炎热浪间,偶遇《宋词背后的故事》一书,捧卷在手,在一阙阙风格迥异美好宋词里,理解了易安的清灵与豪气;见识了苏神的博大与有趣;见证了陆游的痴情与忠贞;读懂了稼轩的悲愤与沉雄。</p><p class="ql-block">和一首首宋词对话,就是和大宋这些名士灵魂对话,随着词的情感起伏,我的心也随之跌宕翻滚。言简义丰的精巧赏析,诗词背后那一段段让人心有戚戚焉的直击你心灵的故事,199页的一本书,我多次回看与体味,与词相伴的每一刻每一秒,似乎让我的心灵澄澈崇高了不少!混沌的头脑里,我心中那个“远方”,也不再似以前那般海市蜃楼般的缥缈与遥远了!</p>

学生

情感

自己

老师

诗意

教学

朗读

生活

语文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