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池阳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张恒溢,我正在参加池阳小学,“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主题微实践“微旅行”活动。

石头妈

<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三班的张恒溢,快乐的暑假已经过半了,我想大家一定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地方去玩吧,那么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我们可爱的家乡—三原。</p> <p class="ql-block">  三原县史称“甲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古称“池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70多年历史,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p><p class="ql-block"> 三原县从古到今一直是周边城市的“弧心位置”,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唐朝大将军——李靖</p><p class="ql-block"> 明杰出的“政治家”“三原宏道书院”创始人——王恕。</p><p class="ql-block"> 三朝为官而家无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温纯。</p><p class="ql-block"> 创办“民治小学”、“民治中学”,三原渭北中学(今南郊中学)著名诗人和书法艺术家,被尊为“放翁”、“草圣”的—于右任</p><p class="ql-block"> 还有在各个历史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书法家—马理、茹欲立、贺瑞麟、孙髯等名人。</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古龙桥、佑任书法广场,一起听过去的历史故事,一起看现在的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龙桥,又叫崇仁桥。由明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倡建,知县高进孝倡导集资,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破土修建,历时12年竣工。桥身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孔大两边孔小,所以当地人也叫三眼桥。</p> <p class="ql-block">过去在关中大地,曾流行这样一首民谣 ———三原桥,泾阳塔,比不上咸阳塬上冢圪塔”,里面提到的三原桥,指的就是是三原县的龙桥。</p> <p class="ql-block">关于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话说在许多年以前,河面有木桥贯通三原南北二城。有一年清峪河水涨,发起了大水,有一条龙闯桥下,龙的身躯很大,桥甚危。眼看桥就要被龙破坏掉了,这时有一个名叫李靖的三原人抽出宝剑,将其斩之,桥才保留了下来,故得名龙桥,这是龙桥来历之一说。</p> <p class="ql-block">关于其二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三十一年,三原人温纯官居工部尚书。为造福桑梓,报答家乡父老,集资建成石桥一座,据说当时石桥建成后,南北二城各唱大戏数日以示庆祝。随之这桥得名龙桥,亦名尚书桥。</p><p class="ql-block">相传,温尚书的铁铸生辰八字至今仍镇在桥心腹部,心念家乡,用自己的血肉来报答家乡,为家乡的子子孙孙铺平道路,这是龙桥来历又一说。</p> <p class="ql-block">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这首诗句是用来形容古龙桥的。可见在古时这座富有神奇色彩的桥是极具魅力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三原在紧靠古龙桥的东边,新建起来了青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然成为每天晨练、夜跑人们的首选之地,每一个走在这新老交替龙桥上的人们,脚踏实地的踩下那斑驳摩挲的印记,踩下的是一代代人的传承、一代代发扬着三原人崇文尚武的精神品格,三原也用自己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故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要带大家来到位于三原县城东的“右任书法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座以于右任命名的广场中央,伫立着于右任爷爷长髯飘飘、威严且慈祥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北侧建有硬笔书法墙、篆刻文化园等景观,来到这里的人们不仅可以消暑纳凉,也可以感受书法魅力。</p> <p class="ql-block">右任书法广场设计将园林造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旨在使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可爱三原”旅行就要结束了,三原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愿我们的家乡会更美好,也希望未来的我们,也能够撑起更美好家乡!</p>

三原

龙桥

三原县

书法

古龙

家乡

于右任

广场

池阳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