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林 <p class="ql-block"> 2000年,我受命筹办雁北师院音乐系。这篇文章是我在2002年所写,记述了我对新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与建系办学的构想。今天读来感觉亲切有趣,现记录于美篇,以作纪念。——作者题记 2022.8.3</p> <p class="ql-block">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包括高师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已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综合大学、各类学院、新设置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许多学校扩招后新生数量成倍增长。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该具有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要认识到面临挑战的严峻性。</p><p class="ql-block">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同时也必须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基本教育质量保证的扩招,不是健康的发展;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扩招,也不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陈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原本就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而现在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数量的骤然增加,一些办学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现,各种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并造成错综复杂的局面。具体表现如:一些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不一致,有的“综合大学、音乐学院”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基本教学条件、各种软硬件的建设配备均不达标准;有的片面追求办学效益,班容量严重超编,师资力量不足,甚至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开成“讲座课”或上成“小组课”、“集体课”,提高教学质量力不从心;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变得相对模糊而复杂化,课程设置有偏离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的倾向、缺乏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等等。</p><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合理设置专业,力戒盲目“升格”</p><p class="ql-block">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要量力而行,附合客观规律。要在进行社会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近期规划和中期、远期发展目标。不可一味攀比,贪大求全,一哄而上。原本是艺术系音乐专业,立马变成了音乐系,原本是音乐系,摇身一变就挂上了音乐学院的牌子。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使人想起了极左时期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最终受害的是人民群众和党的教育事业。当然,改革发展的形势有时容不得我们四平八稳,万事俱备,步子迈得快一些是必要的,但要有明确的“底线”,做到两个“保证”:即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切不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让学生失望。否则其结果将是昙花一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遵循教育规律,力戒片面追求办学效益的不良倾向</p><p class="ql-block"> 高等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和规律,很多专业课程,如钢琴、声乐、器乐、作曲等课程需要以个别授课为主,可适当增加一些“小组课”、“集体课”的上课方式以弥补单纯个别课之不足,但绝不可取而代之。否则,表面上看确实“节约”了大量课时,但实质上却是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这对区域性的基础教育发展,势必将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p><p class="ql-block"> 要办好高师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有有足够的硬件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对师资的数量、质量等软件条件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说来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储备,很难应付突如其来的扩招局面,因此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定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畴之内。</p><p class="ql-block">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教师是高校中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主体力量。建设好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结构、梯队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p><p class="ql-block"> 1、大胆使用中年骨干教师</p><p class="ql-block">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梯队的断层现象。现在多数学校中,是以40岁左右的中年教师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要大胆放手地重视和使用他们。可以让他们担负系、教研室的领导职务,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2、大力培养年轻教师</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学校中,教师队伍的主体是近几年各类学校毕刚刚加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这也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他们刚刚由“学生”变为“先生”,有的甚至还不适应这种换位。对他们则应重在引导,注意在使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对他们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并担负重任。对有的青年教师要重点培养,要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并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3、注意发挥老年教师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岗和离退的老年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科研能力。要注重发挥他们的余热,尤其要注意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有些老教师,可考虑配备相同专业的青年教师做助教,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相得益彰,这既能更好地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又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 四、狠抓教学质量,巩固教育事业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只有做好前面几条,提高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在当今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扩大规模效益,绝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在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竞争的要害恰恰在于质量,质量低下的办学机构,不管你具有多大的规模,多么响亮的招牌,都将会被市场经济的规则所淘汰。到那时,我们个人的荣辱姑且不论,办教育误人子弟却要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任的。</p><p class="ql-block"> 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断提高高师层次的办学质量,我们尚需进一步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做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系,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就是为中小学或各类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文化艺术工作实际需要,并能较好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既能从事各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又能各种从事多方面活动的音乐师资及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包括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读谱能力,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了解中外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熟悉一定数量的中外作曲家及其他们的优秀作品,能运用所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2、具有一定有关歌唱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并具备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及一些声乐教学及合唱训练方面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程度的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的演奏及伴奏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了解和掌握初级钢琴教学的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了解和熟悉一般常用的中外乐器的特点,掌握一些常见乐队形式的组建原则和训练方法。</p><p class="ql-block"> 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 4、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广泛的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外语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一定的自学提高和科研能力。</p><p class="ql-block"> 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有“集传统之大成,开未来之先河”的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严谨治学精神,也要努力学习国外新鲜、科学的先进经验,探索、创造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知识传授应注入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启发学生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积极探索研究的新起点。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应努力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人类的自然习性入手,开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多年来,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介绍推广这些新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如果能进一步“中国化”,择其精华融入我们的教材与课堂教学之中,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七、围绕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优化课程设置</p><p class="ql-block"> 高师的音乐教改已有数十年的历程,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不管如何改革,“万变不离其宗”,服务基础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不能变的。围绕这一点,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上有以下几点考虑:</p><p class="ql-block"> 1.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以中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为主要依据。随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母机”的高师,要适应新形势,对现行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 针对目前高师音乐系课程结构有雷同于音乐学院、课程设置多而难的倾向,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可对现行多门理论技术课程进行综合与精简。 如:可将 曲 式 分 析 的 部 分 内容 纳 入《歌曲写作与分析》;《和声学》的教学内容应在培养和确立学生基本和声思维的基础上,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和声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即兴伴奏》及其他一些相关课程相结合并得以实际应用;将《音乐美学》中的一些内容纳入《中外音乐史》的教学中;将《音乐欣赏》与《曲式分析》、《音乐史》相 结 合;将《复调》写作的内容纳入《多声部写作》等等。多门课程的综合与改革,将适当减少课程数量,提高课程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课的水平;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大为提高。</p><p class="ql-block"> 2.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伦理道德到社会历史文化、从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世界多元文化都应涉及,可把这些内容的课程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修,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以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新世纪的大学校园应该形成自由开放、平等和谐、充满创造精神与青春活力的育人环境;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志存高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思想道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具备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的市场需求,具有竞争的实力,从容面对21世纪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2.6.23. 于山西大同</p> 2003年1月在音乐系办公室 2001年学校表彰 2001年11月参加教学研讨会漓江留影 2010年5月6日和参加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部分同学在一起 2010年5月和参加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部分同学在一起 <p class="ql-block">于立强作词 李恒林作曲的合唱《大同大学之歌》(2006年)</p> <p class="ql-block">王守义作词 李恒林(合作)作曲的《使命——大同大学校歌》(201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