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每外出旅游,大都去景点,更多的是关注当地的美景,用相机记录的也大多是风景。但去青海却不同,虽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令你驻足拍照,还有卓尔不凡的卓尔山令你留恋忘返,以及浩渺的青海湖令你魂牵梦绕以外,当地的人文习俗,风土人情它不可小觑,也非常值得用你的相机,将这些属于人文方面的影像纪录下来。</p> 环青海湖一周,即将到达下一景点,此刻我们的车被一群要横过公路的羊群拦住。我们索性下车休息,这时远处一牧羊倌哼着小调迎面走来。 长期的放牧生活,使他们难以有机会与外界交流。 我们主动迎上去与其搭讪,不想这汉子非常愿意与我们交流,他说他并不是此地人,而是从外地到这里帮牧民承包牧羊的。 我们委婉地问了一下他的年龄,他说,你们猜吧,我猜他就四十岁左右。青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将高原人们的脸都晒成了古铜色,冬天凛冽的寒风将其本不该有的皱纹雕刻的横七竖八。 我从他的法令纹与眼袋,看出他的年龄其实并不很大。他背着一个翠兰色布囊,这个布囊里装着他一天要喝的水与干粮。 说着说着,他的羊群跑出了很远,但他还是很耐心的按照我们的要求,摆出各种姿势为我们做拍摄的模特。拍完照,我们远远的看着他赶上了走远的羊群。 七月的仲夏正是青海湖的雨季,湖边草丛的蘑菇大量生长。这位小姑娘才六岁,典型的采蘑菇小姑娘,她的名字也叫“卓玛”。 <p class="ql-block">与高原所有的孩子一样,卓玛也有一张被高原紫外线造就的布满高原红的脸,正是这张在内地很少看到的健康并非常有特色的脸,深深的打动了我。</p> 卓玛毕竟住在公路边不远,对我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与羞涩。当我拿起相机为她拍摄时,她很自然的给以配合。 搁在一旁边的蘑菇是她今天早起的收获,她需要在石头上用小刀将蘑菇上的瑕疵剔掉。 未经整理蓬松的头发,稚嫩带着高原红的皮肤以及她的眼神,显示了她天生倔强与不屈的性格。 下面两张照片是她唯一的忙里偷闲勉强配合我们拍摄的。 她将捡到的蘑菇拾掇好了后,用塑料袋装好,送到公路边爸爸的摊位上。她远远的站在一边,看自己拾的那一袋蘑菇何时被路人买走。 <p class="ql-block">看到自己拾的那一袋蘑菇被人家买走,卓玛喜出望外。急忙挤到摊位上,问爸爸买了多少钱?卓玛,一个扎着两个小辫辫的小脸被晒得通红通红的小姑娘,不仅被我的相机记录下来,同时她的形象也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定格下来。</p> 初次看到桑巴是在一个山头上撒隆达。 从他的穿着与所骑的摩托车看,他应该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藏民。 这位大姐在炎热的太阳下,仍旧是每三步一叩首。据说她已经在这条公路上如此前进了好几天了。 她妈妈推着日常生活用品的小车就在前方等着她,她们将在这里过夜,然后明天又开始一个新的朝拜里程。 桑巴路过这里并停下摩托车,从藏袍中拿出钱向这位大姐布施。 这位充满笑脸的小僧人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原来他们在与当地的藏民在青海湖边开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派对”,这是一种类似丢沙包式的游戏。 参加“派对”活动的藏民在梳理她们特有的马尾辫。 披粉色头巾的两姐妹。 也是包粉色头巾的婆婆与儿媳。 都说黄河是黄色的河流,但在青海的黄河却一点儿也不黄。 特别是通过这些年人们对黄河的治理,黄河两岸都成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这是在青海的尖扎县德吉村,政府将其作为脱贫致富的样板村。是国家的好政策,为振兴乡村旅游,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下图是村里共产党员德吉央宗开办的农家乐经营户。 许多城里的居民都是冲着这里的良好环境来到这里度假,即便是省会西宁的市民也会慕名来到这里度周末。 一对当地的居民姐弟俩在黄河边玩耍。 他们的笑脸显示了他们居住在这里很惬意。 德吉村一个穿着阿迪达斯运动服的孩子。 一个跟着妈妈来到寺庙的孩子在广场逗鸽子玩。 待我将相机再次对着这个孩子时,他刚才的童贞与欢乐已经荡然无存,倒着的眉宇间显示他似乎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p class="ql-block">做祷告的婆孙俩。</p> 穿藏袍的孩子。 中国只有青海才有的少数民族--土族同胞。 外出旅游加拍摄,除拍摄风景外,我更钟情于人文方面的拍摄。这次青海湖的人文纪录,无论是满脸苍桑的牧羊倌,还是勤快干练拾蘑菇的小姑娘,还是生活富庶、充滿同情心的桑巴大哥,还有湖边的藏族同胞、僧人喇嘛和拉姆,黄河边的小姐弟,他们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在祖国蒸蒸日上的温暖阳光下,安宁幸福的生活着。愿这种国泰民安,长治久安的生活永久,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