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上把人格障碍划分为三类十种:A类:偏执型(妄想型)、冲动型、分裂样人格障碍。B类:反社会型、边缘性、自恋型、表演型人格障碍。C类:焦虑型(回避型)、依赖型(虚弱型)、强迫型人格障碍。所谓人格,就是五感收集信息分配到前额叶或者下丘脑仁核形成习惯性应对方式。人格障碍是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在长期应对环境中产生的。比如说不停地唠叨是强迫症的一个主因,比如说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带有典型的攻击性,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糟糕的,黑暗的,是因为容器不能接纳,因引投射到了社会中,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对待孩子,做父母的不断地去纠正他、指责他、否定他,他的价值感就会崩塌,这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其实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就是追求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父母的要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容器,如果孩子能够从这个容器里获得他需要的这些感受,那么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特别阳光特别自信特别温暖有爱的孩子。但如果这个容器里只有挑剔、指责、纠正、唠叨,孩子为了寻找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就会发展出各种人格障碍来抵抗家长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从而在性格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后,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去觉察去反思然后去调整这个容器的内容,这在心理学里叫去毒化,父母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给自己的容器去毒,让孩子在这个容器里重新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多少父母,还在等着儿女说一声“谢谢你”,而我们的儿女,却在等父母说一声“对不起”。《正面管教》中写道:我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你也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但是,孩子知道你爱他们吗?如果你去问问孩子,也许你会感到十分惊讶。深以为然,如果爱超越了界限,孩子感受到的将并不是爱,而是一种被控制后的痛苦和压抑。</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只如你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