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在我心中流淌

郝老师

<p class="ql-block">谈起中国的当代作家我最喜欢的就是余秋雨先生,尤其是先生的散文,给人一种意境美和精神寄托,而说到先生的作品《中国文脉》则是位列作品之首,有提纲挈领、开宗明义之重任。非常有幸能共读先生的作品,读此书叹历代文人之风华,观旧事品往来故事之繁多,行万里现久远景色如目前,籍散文书朴素情怀于一身,但是才疏学浅至今没有读透文中所意,只有后生晚辈致敬先贤前辈的历史责任与担当。<br></p> 先生贯穿古今,纵横捭阖,将文脉的正统连接于中华品格之上,把传世经典,镶嵌于人生海海的沉浮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生动的情节,尽揽名士风采,章节轻重,笔锋急缓,寥寥数笔,墨落留白,气势恢宏,丰盈饱满,都给人更立体更全面的享受。 初翻此书,内心是激动,是欣喜,甚至还有些急迫,读到“每个试图把中国文脉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轻人,首先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出,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的苍穹之中。然后,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星座的受光者、寄托者、企盼者。”这一段给我的都是震撼和感动,都是鼓励和所托,心里想先生所说的下一人不会是...但想完也是会心一笑,还差的很远很远...再往下读,书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人、文学、文化,而是延绵不断的中国文脉中蕴含的根、魂和情。“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才明白原来文字不仅可以传承,亦可以流淌在心中,闪耀在千年星空,洒向每一位你我。<br>读完此书后,就感觉画面感十足,那种畅快和潇洒,想画一幅盛唐气象,未润色就想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想歌一曲大汉长歌,未起调便看到大漠风沙,骠骑驰骋,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想写一封千里家书,转告平安,未动笔就看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赏烟霞。接着是一帧帧动画呼啸而来,看到了天真烂漫的李白,饮酒赋诗仗剑天涯的侠气,看到了坎坷之中的司马迁,身心摧残下仍然直笔坚定,更有任由纵浊浪翻涌,潮起潮落,唯我不喜不惧,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可惜,也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无可奈何。文之所以能成脉,正是千百年的文人墨客不断注入力量,使其源远流长散发魅力光辉。<br>可是再次关注到余秋雨先生提到的八位地位极高的古人,全文从头到尾不断强调,没有加等。细细琢磨,这八人前后跨越了2400多年,大约300年一位,可惜元朝后的650年间就出了个曹雪芹,文末作者也只写了一句“中国文脉在今天,只有等待。”啊—只有等待? 当我第三次翻开此书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激动、向往和欣喜,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深深的坠在了我的心中......我读到了先生的叹气,“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我读到了先生的想法,“一直主张,一切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都应该虔诚背诵老子那些斩钉截铁的语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层级不高的文言文上厮磨太久。”我读到了先生的欲言又止,“试看天下万象:一切准备,如果没有展现,那就等于没有准备;一切贮存,如果没有启用,那就等于没有贮存;一切内涵,如果没有表达,那就等于没有内涵;一切灿烂,如果没有迸发,那就没有灿烂;一切壮丽,如果没有会聚,那就没有壮丽。”所以,这句话“中国文脉在今天,只有等待。”又一次深深的刺入了我的心,千年文脉之承继,千年等待于一叹。<br>想想原来失落是快乐和幸福感之后延伸更久远的情绪,这种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落差,真的很难抚平。失落我还是真想写写,最近两次感觉到失落,一次是从外校参观学习后,天色已晚看到教学楼最顶上亮着的一盏灯,洒向我,再回想那几天的工作,能在一次课程设计中提出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真是无比幸福和激动,但幸福过后就更多的是失落了,而这种失落伴随着我回家的路上越来越浓。再一次就是我又翻开了《中国文脉》,断断续续已经好几次没读完就放下了,但是坚持读完一整遍后又吸引继续再翻一遍,从一开始的幸福、激动到如今的失落,这条河好像在我心中流淌,这穹顶星光洒向我,却只有等待,所以越读进去越感到无限的失落,蔓延至每一个文字里。想必将要来的第三次失落就是我已经搁笔、停笔、又提笔写了好几次这次读书感悟,始终写不到我自己心里,写不出我想说的话,写的不满意。<br>于是放下笔,问自己为什么会失落呢?也许是达不到,也许是未读懂,也许是等不来…读到了《诗经》,读到了屈原,读到了老子,拜读到孔子,了解了司马迁,读到李白杜甫,又读到苏东坡我停下了,这跨越千年的潜流,仰望星空,唯有孤独于怀。深夜的书桌上,只有我面对黑暗的思考,文脉的长河里,仿佛乘舟渔船,有客于我,起身一望竟是东坡先生,耳边忽又响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于是我又看了一遍《苏东坡突围》,才觉得原来先生的作品交织交汇,并不孤独。我忽然明白原来那些未读懂,等不来是自己年浅笔拙,只能看到几笔表象,这根文脉需要太多的积累和补充,景色里的景色就是最好的你我,置身景色里就是最美的景色,所以随着不断的充实,我坚信失落过后必将又是砥砺前行。 想到这,我就特别想写下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但是需要我留下些什么吗?还是我真的能留下些什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我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自己,认识到有限、愚钝和幽暗,然后能靠着这种力量每天活在一种洒脱和坦然之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自己未完成的使命里,在黑暗中,在等待中超越一切的虚无和虚幻,勇敢迈进,大步向前,文脉也就会一直在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