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优秀作业获得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组龙旺庄中心初级中学李瑞杰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组纪格庄初级中学李新花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组万第中心初级中学赵丹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四组羊郡中心初级中学林懋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五组莱阳职专高秀兴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优秀作业和指导教师点评</b></p> <p class="ql-block">莱阳一组8号 李瑞杰的打卡作业</p><p class="ql-block"> 孔子教导人们为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仁。真正为仁,“我未见力不足者”,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的努力 。</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家三口,父亲弹琴唱歌,琴盒打开着,希望大家能够捐助,母亲抱着年幼的女儿在一旁坐着,听说他们的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当时我犹豫了,因为我觉得路上这种事情很多,我分不清真与假,所以,我并没有做出仁义之举。回到家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应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是真的,那我是不是太没有爱心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在去买菜的路上又遇到了这三口人,当时,正好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捐钱,瞬间,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因为我也是有孩子的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又为何烈日炎炎之下抱着孩子街头卖唱?更何况,人家是唱歌赚钱,并不是乞讨。于是,我也捐出了100元钱,当时我就想,不管是真是假,不管对方是否是仁义之士,我最起码要让自己问心无愧,我要做一个有仁德的人。</p><p class="ql-block"> 事情过去两天之后,我又在路口听到了音乐声,我以为三口之家又来到了这里。可是这次又是另外的三口人,这次的孩子是个小男生。除了人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此时,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孔子为仁的方法,让我豁然开朗,无论如何,我的仁义之举是对的,不管我面对的是真还是假,我都坚持了仁德之道。</p><p class="ql-block"> 仁不是人天生就有的德行,需要努力以赴才有可能达成。好仁的人,凡事都能依于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仁,没有人能比这样的人更勤于思考、勤于践行仁的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会伸出援助之后,在仁德的路上,让自己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指导教师孙军英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李老师,您好。感动于您的分享。这一章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仁。孔子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依靠自觉的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当日起就去做,今天行仁了,今天就得到了仁。通过您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也深有同感。以前我看到乞讨之人,总是在心里纠结,一方面觉得应该捐钱帮助他们,一方面又担心乞讨之人是骗子,自己上当受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通过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第四》的内容,我也豁然开朗,很认同您的观点:无论如何,我的仁义之举是对的,不管我面对的是真还是假,我都坚持了仁德之道。我相信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我们都会积极的帮助他们,因为这与他人无关,这是我们自己仁德修养的体现。仁德本身就需要包容,劝导,原谅,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为您的善举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莱阳二组13号李新花的打卡作业</p><p class="ql-block"> 本章中最触动我的一句是: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意思是假如真要有人肯花一天的工夫用自己的力量实行仁道的话,我从来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孔子认为只要内心真正做到好仁恶不仁,经过个人自觉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反复听周老师的讲解,反思良久。我的心是不是真的有志于仁?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用力于仁?答案令人惭愧。</p><p class="ql-block"> 就拿手机来说事吧,在这个网络时代,许多大人甚至小孩都被手机“绑架”,说起来惭愧,假期中,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追剧,刷视频……明明知道大部分时间在与手机消磨,虚度光阴,损伤视力,于身心无益,但不善不仁的念头却没能放下。而同样的问题,我老公的做法就极富正能量,为了不让那些不善不仁的念头做主宰,他为自己制定每日必做“阅读与健身”计划,在简书中记录下每日执行情况,并反思一日工作与生活或写写读书心得等,已坚持六百多天,其身心皆受益。</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为仁”我们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只要内心不麻木,有对不善不仁的惭愧之心,真心想去做,从一日开始做,每日观心,归心于仁,不去担心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只担心自己每日是否已尽全力去做,担心自己是否持之以恒地去做,不懈地“求仁”,相信我们始终会是受益者。读《论语》,观照自己,觉察自己,修炼自己!为自己加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指导教师王新艳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李老师,赞叹您的觉醒。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有觉醒的机会,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拥有一颗敢于觉悟的心。当手机附身,游戏、追剧、网购成为我们日常的所有,我们是否有勇气放下?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总在无数次放下与拿起中循环往复、摇摆不定,太多时候我们因不自知而不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恭喜勇敢的李老师。今天您勇敢的迈出了袒露自己的第一步,我的心是不是真的有志于仁?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用力于仁?一针见血的叩问,让我们看到了您直面自己问题的勇气,相信当我们向李老师一样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时候,是接纳,是唤醒,更是成长。愿我们用勇气消融一切不仁,坦诚道出内心的挣扎,不掩饰、不回避。坚信在圣贤的指引、自我的觉醒下,我们会不断切记体察,反躬自省,从而遇见更澄明、更智慧、更有志于仁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莱阳三组20号赵丹的打卡作业</p><p class="ql-block"> 本章主要就是劝人好仁,行仁道,成为真正的君子。不要拿力不足作为借口,实行仁德,就是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p><p class="ql-block"> 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每个班级总会有学困生,但是,学困生的情况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还没有努力,就跟老师说我能力不足,学不会,自我放弃。而这些同学打游戏,玩手机的时候,从来不会说自己力不足,甚至可以通宵玩游戏。有的同学,自知能力欠缺,却能笨鸟先飞,不放弃。每天早起背诵课文和单词。所以说,当你内心真正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力不足的。如果感觉力不足,可能是你还没有真正喜欢上。</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在好仁这件事上,当你内心致力于仁的时候,是不会力不从心的。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都可以有仁德,我们给他人一个微笑;我们走在路上帮助他人拿东西;在工作休息之余我们帮同事倒一杯水,举手之劳不需要多大的力气;看到他人痛苦的时候我们给一句鼓励和安慰也不需要我们多么富有。当我们一心志于仁的时候,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当下我们富贵或者贫贱,无论当下我们有没有智慧,我们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这都是仁爱之心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吾日三省,有没有哪一件事是我一直喜欢,不厌倦的呢?是有的吧。成为教师,就是我无悔的选择。我相信,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明白“好仁者,无以尚之”,我们就会时时刻刻让自己处在仁的状态。我们懂得了里仁为美的道理,我们去实践和求证过就会选择安于仁之上。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有智慧,就会变得通达,变得喜乐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指导教师王晓荣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通过一篇篇心得,慢慢地了解了赵老师。赵老师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三言两语就归纳出了本章的要义;赵老师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的人。您以学生学习为例,强调了“真正喜欢上学习”的重要性;您以凡人求仁为例,指出了“时时处处为善”的必要性;赵老师也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您明晰了教育的真谛-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非常赞同赵老师所说的“真心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力不从心的”这一句话。是的,只要真心喜欢,就会100%的投入,会充满活力。试想哪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的呢。就拿本次《论语》学习来说吧,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师,一定会惜时学习,及时提交反躬自省的打卡作业,也一定会自觉践行经典,带动学生及身边的人。他不会感觉“力不足”,他会“乐以忘忧”。</span></p> <p class="ql-block">莱阳四组17号林懋的打卡作业</p><p class="ql-block"> 通过孔夫子的话,我了解了真正奉行仁德的人,是先自己实行仁德,不会说自己力量不足,现在还不能实行仁德,而是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另外,即使看不惯不仁德的事或人,也不会对其实行不仁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在教学中和学生相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生对事情表达看法的方式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向仁德的方向发展,给学生树立起榜样。尊重学生多样性,而不是选择一些过激的方式去强制学生变成一个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指导教师徐任荣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感谢林老师的心得,正如孔夫子所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真正让身边人实现仁德,一定要从自身出发,自身变的仁德也是一种感化他人的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人心本有仁,无不仁,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身边人事物的影响,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做到不让自己不好的习惯和行为表现出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这里,还有更高的要求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们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到仁德和善良,无时无刻将功夫放在仁上,就一定可以做到尊重孩子们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和学习仁德思想,真正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我们自己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享受到生活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莱阳五组6号高秀兴的打卡作业</p><p class="ql-block">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人每天的所作所为,都按照仁道的要求来做的吗?有没有给自己找一些借口说自己力不所及呀?</p><p class="ql-block"> 想起前段时间,我们学校新生报到时的一件事情。我们学校的新生报道程序有点复杂,有一些学生家长会感觉有点混乱,迷茫,所以每年新生报到时间,都会有一些家长会联系我,我也乐意去帮助他们。今年的新生报到还是这样,但是,在报道那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我现在还心有愧疚。</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帮着三个学生家长办理手续。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你们怎么安排的?这么乱!我什么都不知道!”原来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家长,可能在办理过程中感觉的太混乱了,心中不满。我恰好在另一头就站队,心里当时就自然而然地想,这个事情,暂时我帮不了忙,我身边还有需要我帮助的那些家长来的,可能会有人去帮助那个家长,再一个可能会有招生办的老师过去处理这个事情。</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经过那个家长的时间,看旁边有一个人在安抚着,还是在想,我得把我手中的工作做好,然后有时间我再过来看一下,当我把我手中的三个学生的事情办好了之后,再回过头来就看不到那个家长了,人也太多了,可能有人帮助到他了吧,也可能自己知道怎么做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忘,为什么在那个时间,当别人需要的时间,自己还不义不容辞的站出来去帮助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一些借口?还是说明自己格局不够,内心时刻按照仁道的要求去做事情,这个定力不够。还是要加强内心的修养,假如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要瞻前顾后或者找理由。也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我未见力不足者!力不足,只因未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指导教师姜秀琴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有人说,在本章中有孔圣先贤的三个未见。第一个是未见好仁者跟恶不仁者;第二个是未见一日行仁而力不足者;第三个未见是,或许真有力不足者,可是我未见。三个未见告诉我们仁的可贵,智的可贵,以及实践仁的勇气并不困难。我们懂得把大目标拆成很多的小目标,一天一天去完成,就会发觉到自己的能力愈来愈强,心力愈来愈能承担,也会愈来愈有信心。孔子的未见就是期许每一个人能够自我勉励,变成孔子想见的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高老师,在您今天的浅浅言深深思的感悟中,我看到了您的君子之行,切察自己,更看到了一颗坦坦荡荡的君子之心,同时,要深深的感谢您,为我们提供一份为仁之方。钱穆曰:此章孔子深叹世人不知所以为仁之方。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恶。己心真能好仁恶不仁,则当其好恶之一顷,而此心已达于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虽知重仁道,而多自诿为力不足,此乃误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面对一位与您无联系的到校报到的家长,您有三次看见:第一次,看到了家长的身份。第二次,您看到了家长的被安抚。第三次,您看到了家长的离去。在这三次的看见中,家长的身影渐行渐远,而仁德之心却离您越来越近。夫仁,人心也。人即体质素弱,而自存其心,志之所至,气亦至焉。岂患力之不足?故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者,期之至近而速者也。恶不仁者,不只是指不与恶人来往,不受他们的牵连,最重要的是自己念头里的那些“不仁者”。不能让那些不仁的、不善的念头夹杂进来,污染自己的身心,这就是在自身上下功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仁道在心不在外,这心,是好仁之心,这心,是恶仁之心,“好仁者,就是惭。惭者,自不作罪,他自己不做恶,不会做不仁的事情。恶不仁者,就是愧。 “愧者,不教他作”,恶不仁者就是愧,内心如果有不仁的念头,他能立刻警觉,立刻改过自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高老师,在自我践行中,成为了孔圣先贤相见的人!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能不能做到呢?只要肯在心上下功夫,一定能做到。愿你我共勉同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