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只有努力成长的你

MilkMo奶莫

<p class="ql-block">近年来,热门影视剧中,女主角的身世经历一部比一部悲惨。</p><p class="ql-block">父母有多重男轻女,女主角的奋斗过程就有多励志。</p><p class="ql-block">观众喝下这碗鸡汤的同时,也把原生家庭这一心理学词汇,推广到人生的各个角度。</p><p class="ql-block">缺乏自信,是父母过度PUA造成的。讨好型人格,是家教太严导致的。脾气暴躁,是父母吵架感染的。缺乏安全感,是因为没有被家人爱过。自私不讨喜,是因为被家人过分宠溺。</p><p class="ql-block">自从知道有原生家庭这回事,过往数十年的不如意,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消极的人,借由这一概念,让自己的抱怨更名正言顺。</p><p class="ql-block">积极的人,却在不断照见和修正自己,以免下一代重蹈覆辙。</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沈奕斐教授曾解释过,从社会学角度讲,没有一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大后,我就成了你</p><p class="ql-block">阿茵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同班同学。</p><p class="ql-block">父母三天两头打架,偏爱弟弟,把她和姐姐当保姆使唤。她家的情形,我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那年,她来投奔我,加入北漂一族。</p><p class="ql-block">很快她在公司交了男朋友,成天忙着谈情说爱,我们之间交流便很少。</p><p class="ql-block">直到某天发现她脸上的红印,一再追问,她才坦白,吵架时他会动手。</p><p class="ql-block">简直匪夷所思,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动手的男人?更吃惊的是,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好几次。</p><p class="ql-block">在我频繁地洗脑下,她终于分手,辞职换了工作。</p><p class="ql-block">而我慢慢地发现,除了有学历和工作能力,阿茵几乎就是母亲的翻版。</p><p class="ql-block">听说弟媳即将分娩,她跟我闲聊,“要是生了男孩,我就给1万;要是肚子不争气,我就给5000。”</p><p class="ql-block">我立马回怼,“你有没有想过你姐姐和你,将来被婆婆家的人这样对待?”</p><p class="ql-block">28岁时,家里给介绍成有车有房的对象,她便回了老家,开启相夫教子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春节回家,我去探望她和女儿。</p><p class="ql-block">月子还没坐完,她竟自己动手洗尿布。婆婆只给用纸尿裤,孩子过敏了。</p><p class="ql-block">聊天中得知,生完女儿的第二天,婆婆就“安慰”她,“没关系,现在政策宽松了,还可以再生一个。”</p><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的烙印,完整复刻在阿茵的人生中。</p><p class="ql-block">父亲一言不合就动手管教母亲,她在两性关系中也默许过这样的方式。</p><p class="ql-block">父母重男轻女,她也保留了这样的潜意识,并间接决定了新生家庭同样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母亲没有工作,只能依靠父亲的经济来源,而她却主动放弃工作机会,放弃经济独立带来的话语权。</p><p class="ql-block">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如果没有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命运还是如旋转的铁笼,你仍然在笼子里面奔跑。”</p><p class="ql-block">那些曾经让你痛苦、愤怒、不平的事,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重播。</p><p class="ql-block">你看不惯的人生,偏偏又重复了一遍。</p><p class="ql-block">你想要的,永远是别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觉醒的人生,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微博上,一个网友逃离原生家庭的真实故事,感动了无数人。</p><p class="ql-block">父母离异,母亲不愿出去工作,倚仗女儿去找父亲讨要生活费。</p><p class="ql-block">父亲经常殴打并辱骂,“以后就是别人家的小三。”母亲也不甘示弱,“你早晚会出去卖的。”</p><p class="ql-block">她曾经报过警,得到的答复是,你爸都是为了你好。</p><p class="ql-block">也在极度绝望中,选择过割腕自杀。</p><p class="ql-block">17岁时,她决定逃离,去了北京。</p><p class="ql-block">为了挣脱原生家庭的魔咒,她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做摄影助理,去清华蹭课,并勇敢告诉老师,“我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能不能帮我批改作业?”得到了老师的赞许。</p><p class="ql-block">学习心理学,希望将来能做一个有资格的好妈妈。</p><p class="ql-block">学习钩针,“实在不行,去四五线城市卖毛衣也可以。”</p><p class="ql-block">参加韩语免费班,用摄影技术换花艺知识,接受成人教育。</p><p class="ql-block">不断尝试可以做什么,确定要靠技能活下去,不走父母眼中的“捷径”。</p><p class="ql-block">她在深度自我剖析中,理解了父母的举动,不再痛恨他们。认可某些好的特质来自遗传,比如聪明,受挫能力强。也能意识到不好的一面,焦虑,易怒,然后用心去修正。</p><p class="ql-block">她的摄影作品,登上过瑞丽和时尚芭莎。发表在公众号的花艺作品,引来别人主动邀请工作。最终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传播知识。“我觉得不妥协带来最多的就是快乐,我每天真的太开心了。”</p><p class="ql-block">这些经历治愈了许多网友,“我小时候受到的冷漠和委屈算个什么,居然还能让我现在耿耿于怀郁郁寡欢?”“人生的至暗时刻,给我带来了力量,要有逃离原生家庭的勇气。”</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不是每一个人在出生后都能被善待。但即使你经历过再糟糕的童年,受尽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过另一个环境重塑人生。</p><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的伤害,各有各的不幸。</p><p class="ql-block">觉醒并愿意做出改变,就能终止不幸蔓延。</p><p class="ql-block">竭尽全力追求想要的人生,终将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何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看见伤害</p><p class="ql-block">一位寻求心理咨询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父母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导致他总害怕被父母忘记。</p><p class="ql-block">娶妻生子后,他隔三差五回父母家小住,刷存在感。</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孩子问道,“爸爸,你为什么经常不回家?是不是忘了我们?”</p><p class="ql-block">他才意识到,孩子正在重复自己不想要的童年。</p><p class="ql-block">李松蔚老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看到原生家庭,就摆脱了原生家庭。</p><p class="ql-block">当你觉察并承认自己的创伤时,就已经开始了治愈。因为你知道那样的方式,是错的。</p><p class="ql-block">(2)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p><p class="ql-block">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了自卑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高赞回答里列举了各种可能的情形。</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逐条讨论时,一个非常自信乐观的朋友说,坦白讲,我父母条条都中。</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没有自卑,是因为读书和看世界。</p><p class="ql-block">上学时,小说传记人文地理,什么书都看。有了工作赚钱的能力后,去各地旅行,看别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的眼界被打开,发现人生有多种可能性,就不再受困于所处的环境。</p><p class="ql-block">懂得深入思考剖析自我的同时,也相信方法论,凡事总有解法。</p><p class="ql-block">(3)与原生家庭和解</p><p class="ql-block">在一次父亲的责骂过后,我历数了从小到大受到的伤害,暗自决定再也不回家了。</p><p class="ql-block">临近春节,父母轮番打来电话劝说,我依旧不为所动。</p><p class="ql-block">同事得知这件事,发来一段张德芬的视频。</p><p class="ql-block">“他从小到大都没有被那样爱过,他焉能用你想要的方式来爱你?”听到这句话,我瞬间泪崩。</p><p class="ql-block">想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是的,在八个孩子的原生家庭中,他没有被爷爷奶奶深爱过。</p><p class="ql-block">就像欧阳维建说的,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他们继承了不好的传统。</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能给你他没有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很认同这句话,“如果原生家庭有毒,作为成人,我们需要觉醒,需要寻找原因,需要从原生家庭中剥离出来,而不是传递这种消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当你意识到自己缺乏自信,安全感,处理不好亲密关系,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时,这些可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p><p class="ql-block">但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以后的生活负全责。</p><p class="ql-block">你可以决定让这些影响停留,继续伤害别人伤害自己。也可以勇敢面对积极弥补,惠及孩子和爱人。</p><p class="ql-block">愿你往后余生,无悲忧,常喜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