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尖山行</p><p class="ql-block"> 王 方</p><p class="ql-block"> 尖山海拔1547米,此山独立成一锥体,远望山尖插入云霄,所以谓之尖山。万历《乡宁县志·山川》载:“尖山在县南二十里,巉岩峻险,峰峦苍翠,上有廉颇祠。”乾隆志上说,“廉颇将军庙在尖山”但当地老人都说:“不知有廉颇庙,”我个人认为纯属是误传的。</p><p class="ql-block"> 乡宁高天山、云台山、尖山、林山,四大山系奉祀的全都是玄天大帝真武。乾隆志又说:“林山庙在县坤方三十里,与尖山奇峰对峙,正祀真武。”廉颇只是一个将军,且老年失宠,赵王不用,奔走魏国,魏王生疑,只能远走安徽,老死寿春,终年85岁。是唐六十四将、宋七十二将十哲之一。就是在武庙只是陪祀太公望武成王姜尚姜子牙的武将之一。</p><p class="ql-block"> 尖山庙建筑形态为宫殿式庑殿顶。大殿为砖砌仿木构建筑,正殿长10米,宽10米,高6.1米,通高在9米以上,殿内以砖砌八卦攒顶,无梁起顶,八角每边宽2.76米,正壁砌有神龛,2.4米以上逐层叠涩成八角藻井,。井内是砖雕五彩双昂斗拱。其八卦攒顶质量十分牢固,长在厦顶白皮松树根,经年以来扎不过砖缝,使其殿内干燥无露水痕迹。其建筑艺术精美,对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庑殿顶,一条正脊为二龙对舞造型,四条戗脊,四角起翘,俗称:“五脊顶”,在数子上占了“九五”之尊中的“五”。四角飞檐翘角,腾飞欲翔,厦坡上长一棵白皮松树,村民为了保护殿顶,将其锯掉。正脊龙造型构件,散落在殿内、殿外。檐下仿木砖雕五彩双昂斗栱七具,垂莲花柱(占天不占地)四柱。雀替花带缠绕四周。仿佛宫殿二层廊坊,让人游览。拱券式门洞,高2.3米,宽2.6米,门洞两侧各宽3.75米。墙壁上对称地各雕一方盘龙,飞龙跃动,栩栩如生。龙壁外框0.95米,内框0.84米。一个有着卧龙、盘龙、飞龙、腾龙的大殿是“九五”之尊的大殿,享祀者应该是非圣莫神,而不是赵“信平君廉颇”能僭越的。无疑是玄帝宫真武大殿。</p><p class="ql-block"> 好在民国县志202页:“赵将军廉颇墓,在县东南二十里碾东岭。”205页又载:“廉颇将军庙,在碾东岭。”修正了前志的误记。</p><p class="ql-block"> 碾东岭有“廉颇将军墓”,但是关于“廉颇将军”庙,因碾东岭庙只留瓦砾土堆,无碑无文,只能成为遗憾。但是宋朝创建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庙时,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己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工部吏部大臣裁定对战国名将“取功业始终无瑕者”享祀。另外大臣们又加了一条:“有墓有庙者享祀,有庙无墓者罢祀。”所以廉颇有墓,应该有庙。正如柏山寺上荀息有墓,寺内有庙一样,但是庙的规格是公侯君一级的,相当于土地庙享奉祭祀。</p><p class="ql-block"> 尖山祖师大殿,建于前朝何时无考,但万历县志已有记载,后在康熙元年翻盖。但是在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大地震,将东墙损坏,在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动工,七月终告竣工。管工香老冯亮、杨启家、柳青林、张自明;住持吴一禅、杜阳春。太平泥水匠张纪胜、张纪翠;土工王付羽、王金胜、李广德、赵三。</p><p class="ql-block"> 大殿内披发祖师真武塑像是2002年,村民冯彦龙老先生自筹资金,自发组织,自已动手立骨架、绑草人、和泥巴、塑金身、涂彩绘,终使披发祖师玄武神,享受千年香火。(敬请关注:探秘乡宁人文碾东岭行)</p> <p class="ql-block">尖山庑殿顶又称五脊顶,享有九五之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