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往事

作乐人

<p class="ql-block">酷暑,女儿说到外面去换换气,于是,就带着她的女儿——即将的中学生涵,驱车到了成都市以北83公里的绵竹市。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在年画村里欣赏了许多精美的作品。</p> 清平镇在崇山峻岭间,云缠雾绕、空气清新,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镇以山地风光、羌汉风情为元素,建出了一个童话世界。 九顶山下的麓塘温泉酒店风光尤佳,那园林的广阔、秀美都市恐难找,小住之后便来到德阳。<br> <div><font color="#333333">德阳的记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那年——1993年,我在这里完成了电视片《</font><font color="#ed2308">路娃娃</font><font color="#333333">》的最后</font>拍摄,四川电视台摄制组到这里休闲,那时的“艺术墙”已经变成“石刻公园”,场景如此恢弘,园林清秀幽静,据说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现代艺术石刻雕塑群。<br></div> 有点吴哥古迹、古墓丽影味道?石塑还真有些神话色彩! 现在的十二生肖石柱。 当初正在修建的石柱。 三十五个木雕拱门,现在大都是艺术工作室。 全长1080余米,五组大型浮雕群,让第一次来游玩的涵妹很兴奋。 摄制组的卓蕾是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很兴奋,不过这可是二十九年前的照片。 “艺术墙”,是德阳正打造的城市景观。我们摄制组共七人,从左至右是编剧我、编辑颜琳、主持卓蕾、摄像魏敏、录像黄凌格林、司机刘荣湘、制片黄洋(办事去了,不在图中)。 那时,作为作者的我是这番形象。 现在可就是这样了,“艺术墙”都变了,我咋可以不变? 黄洋(右一)来了,入镜。摄制组许多照片都是他拍的。 现在的“石刻公园”树木茂密,以前可是这样的空阔无物。 少了一个人,是黄洋,一定是他在操相机!可惜,他因为车祸已去世多年,只有怀念他了。 这是摄像师魏敏给我拍的一张纪念照,后来剪裁成一寸,还贴了一些会员证之类的本本。 <p class="ql-block">颜琳、卓蕾、魏敏是川视的,搞少儿节目都是行家。</p> 这草坪而今已被树木点描,阳光下到处金灿灿,光束透射美的线条。 魏敏是一个大块头、大胡子,总觉这人“名不符实”,其实这人挺好,做事认真细致,很好合作。 旧地重游,再留个纪念吧! 位于德阳市罗江县鹿头山的白马关,距县城仅5公里,摄制组来这里拍片。这是现在的场景,以前就是一山坡,一座庞统祠墓。 庞统墓不差成都武侯祠刘备墓,环境幽美、古木葱翠,有山有水,蝉鸣鸟叫,好不让人心旷神怡。 庞统是蜀国的大将,建安十八(即 214)年夏随刘备进攻雒县(今广汉市) 率众攻城,被守城的兵将乱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痛惜爱将,遂将庞统厚葬于此。 庞统祠前的广场。 就在这祠前广场,当年可有一趣事。 是这样的:摄制组到达现场,我让等阳光,就短暂休息。祠前有一位算命先生,一元钱费魏敏给了,硬拖我去算,我从不相信,便出了些难题,然算命先生见多识广、善察言观色,竟然绕过不出错,厉害! 参加拍片的娃娃们,就在祠前空地喝水休息。 庞统墓祠周边小山岗作外景地很不错。 开机了。 这个镜头是片头中的画面。 白马关庞统祠拍摄结束,与小演员们合影。 二十九年后,旧地重游,再次拍片,不过不是上电视台,而是上网络。 我家的娃娃与“路娃娃”们一般大,只是生活环境完全不同。 在德阳继续拍摄,与编辑颜琳商讨。 拍摄现场,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修路人家庭的故事,我首次采访就被感动了,所以,拍了个专辑。 在摄制组充当“导演”,因川视台长说,“按你的眼光拍,不要有框框”。摄制组人都挺好,很合作,也就无拘束了。 开机前,给主持人卓蕾提示剧本寓意。 前后一月余,电视片拍摄结束,川视后期制作完毕,举行看片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审议。代表摄制组作创作、拍摄的情况介绍。 这是片头,川视以每周一集连续播放。 后来,川视以短片形式参加全国第六届电视短片大赛,获得唯一的特等奖,中央电视台两次播放。 这是获奖证书和奖杯。我看到《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电视报》、《四川日报》等20多家报纸的报道。 作品的成功,是电视台的看重支持、摄制组人员的精心制作、还有被拍摄的铁路局上下支持配合,特别是那些进入故事的家庭人物、他们真切的“入戏”,不是表演的表演。在全国参加大赛的一百多部片子中脱颖而出,其独特之处就是真人真事、事事动人,这也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吧! 几年后,偶然在《四川政协报》上看到卓蕾的报到,原来她去美国了!还干她的老本行。 在重庆璧山拍摄时,摄制组搞了个签名纪念卡,为啥要叫“黄色”?因为作者姓黄,还有两个也姓黄! 本文着意说在德阳的趣事,摄制组在他地拍摄的故事就不再赘述了。 黄柏庄 <div> 2022.8.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