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晴,33℃</p><p class="ql-block">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父亲收藏的照片。从父母的结婚照开始到我们的出生、我们下一代的出世以及我们老李家的大家庭相聚的美好时光,就像是过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动,其中不乏有令人感动或者开怀会心一笑的故事。看着这些照片尤其是父母年轻时候的照片,让我后悔没能在他们年轻时好好的陪伴他们,享受与他们年轻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种后悔只有在经历过了才会有所醒悟。人类什么时候能够进化到“可以预知尚未发生的事情”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既是抗美援朝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又是在党50年的老中共党员。</p> <p class="ql-block">↓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和平万岁”抗美援朝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59年本溪市平山区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烈军属复员军人五好奖章”,与我同年。</p> <p class="ql-block">↓本钢公司员工徽章。原来父亲本钢的工号是42418。</p> <p class="ql-block">↓父母同是湖南衡阳人,祖辈都是以农为生。1950年父亲从家乡当了兵扛枪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回国后听从国家的召唤,在辽宁本溪钢铁厂当了工人。1956年把母亲从家乡接出来在本溪安了家。1959生了我,1960年底二妹出生。</p> <p class="ql-block">↓1965年四妹半岁时的全家福。1971年父亲又听从国家的召唤支援钢铁建设,从本钢拖家带口来到了地处南京的九四二四工程指挥部如今的梅纲公司。五十年后2015年的全家福(右下)。唉,岁月真是个不留情的家伙啊!在梅山这块土地上,父母亲他们为了国家的钢铁事业贡献了青春也贡献了子孙。四妹考入上海的幼师学校后就在上海安家生活了,我们姐弟三人都在梅钢公司接过父辈肩上的担子继续为钢铁事业贡献,也都在这块土地上生了根。</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一家即将南下时与父亲的两位亲密战友的家庭合影。好珍贵的一张照片哦!这种情景在我的一生当中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真是一位能干的女人,桌面上的菜都是她一个人操持的。她不识字没有文化,却具有一等一的人品。用二妹的话说,如果母亲有文化的话,就连当了厂长的父亲都不是她的对手。</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手牵着手,一生恩恩爱爱,也吵过也闹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夫妻各有辛酸。一路走来,到了(liao)既不吵也不闹了,许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吵的了,或是吵不动了。有的只是相互牵挂,一个住院了一个在家心神不宁,即使晚上起夜也互相招呼一声。唉,人啊,真是个奇怪的动物!这是在梅山小公园和梅山老年活动室留的影。↓</p> <p class="ql-block">↓左图是父亲带着母亲参加梅山老干部支部组织的南京栖霞山游玩活动。国家对老干部以1949年建国这条线划分为两块,之前的为离休,之后的为退休,一字之差自然是待遇也就完全不一样了。父亲是1950年参的军,只相差几个月,与“离休”干部失之交臂。右图的背景是我们梅山公司曾经的大门口,现已改头换面了,“梅山集团”被“宝武集团梅钢公司”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父亲70岁生日的家宴。</p> <p class="ql-block">聪明的母亲晚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剑术、太极、扇子舞的动作都能熟练掌握,有时还讲解给我们听。那时广场舞尚未兴起,不然的话,她也一定能随着音乐的起伏而翩翩起舞的。</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最后的五、六年是在我们的陪护下度过的。这是二妹居住的朗诗街区,有几个冬天父母亲是在这里躲过了寒冷的时光的。</p> <p class="ql-block">↓87岁的母亲和90岁的父亲还有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儿子降生了。那个时候的父母亲真是年轻啊!父亲30岁时生了我,我让父亲54岁当了外公;而我儿子让我48岁就升级做了奶奶。照这样的速度整整可以多出一代人来!其实当初减少人口完全可以提倡晚育这个政策,就不至于现在要放宽二胎甚至三胎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舅舅的颜值实在是不能与外甥比。</p> <p class="ql-block">↓外孙好像对外公有什么想法。</p> <p class="ql-block">↓儿子十岁时,母亲竟然带他去拍了张照,我都不知道。我儿子出生的第二年,母亲才退休。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带孩子。我三个月的产假期满就带着儿子一起去上班。把儿子放在厂里的哺乳室,我则到车间去上工了,中间有一个小时的喂奶时间。又过了三个月,儿子断了奶,也就从哺乳期“毕业”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其实很有意思。眼神有点怪异的这个小男孩,看到没有?他是我二妹的儿子,看着被他称之为的大哥哥,那是我儿子正在照顾着四妹的女儿,好像在说“哼,有了她就不管我了!”四妹完全不理会前面的三个小屁孩,她右手边我母亲也是在自顾自的做着小动作,后面远处手里像是拎着个相机的人,那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姐妹与母亲的唯一的一张合影。其实母亲是一个比较喜欢拍照的人。每次拍照她都很配合。现在看来是拍少了,尤其是在她晚年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姐弟罕见的一张合影,自左至右,我(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下面一张分别是我们的子女。我们这辈性别的差异在下一代得到了平衡。每当说起我有个弟弟时,都以为他是最小的。其实是父母在生了他以后还想再要一个儿子,他们也想把子女的性别扯平,没想到四妹来到了人间。父亲并没有如常人那样怨恨四妹是个女孩,而是像喜欢儿子那般把她从小养到大,开口闭口“小儿子、小儿子”的。这在我们老李家并不是秘密。每逢在上海的四妹回来探望父母,我们就会跟父亲说“你小儿子回来了”,“这是你小儿子做的红烧肉,可好吃啦!”</p> <p class="ql-block">↓小豆芽长大了。有趣的是小时候的排列是自左而右,女生一边一个护卫男生;长大以后竟然顺序不乱只是方向相反自右至左,男生居中还是女生护卫着男生。</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相隔六年,上面那张是在2015年春节时难得的上海人回梅山过年合的影,下面的是2021年也是春节期间拍的,这年的年初四(公元2月15日)我母亲去世,上海人回来奔丧。到今天为止,四人中只有在上海的老大(我的儿子)把媳妇带回了家,那三人最小的也三十岁了,正享受着快乐的单身狗的生活呢。这件事让我们父母不能理解,直到父亲去世前还在操心着他们的婚事呢。才半年前刚知道老二早已谈上了女朋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暂缓婚事的办理。父亲已经为他们计划好了,婚礼该怎么办,该请哪些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孙子,我父母亲的重外孙。想来父母亲也是有福之人,曾经享受过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这是2015年的照片,孙子八岁,正在与他的大表姑玩的不错呢。看不出来是两辈人吧!虽然他们同在上海,但是能像这样相聚在一起也是很少的。</p> <p class="ql-block">↓孙子长大了。今年(2022年)下半年就升入初三年级了。</p> <p class="ql-block">2015年春节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