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中华民族文化信仰之大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霍福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今修缮、复建、仿建古城池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是出类拔萃者甚少。唯一一座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奇葩盛开在忻州市城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都是文化产业投资,打造的都是文化旅游产业利益增长点,目的是带动一方经济多渠道发展,同时发扬传统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信仰,促进大众文化旅游消费,拉动地域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忻州古城奇就奇在文化定位超出了其它复建的古城,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统领的道教、释教(佛教)及中华民族特有的俗教(天庭)文化为集合体的民族文化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时时处处流露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信仰。儒学思想、释家禅理、道家精髓合三为一的中华民族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明清时期出现过“三教寺”或称“三圣寺”,供奉的是孔子、老子和释迦摩尼,这就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根脉,也是三教归一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化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承载民族文化信仰的表象元素有:秀容书院(文昌庙)、泰山庙(老爷庙)、护国寺(关公庙)、义士阁等等。而财神庙、义士阁是平民世俗化(天庭文化)的体现。纪念元好问的遗山祠则是文人的向往;王爷府则是封建社会贵族生活的写照。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等都是活化了的民族文化信仰例证。秀容书院不仅仅承载着丰厚而浓烈的儒学思想和社会学术价值,而且记忆着忻州古城柔美倩影——秀容丽质。是否可以这样说:忻州(秀容)古城具有极其广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根脉,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民族历史文化信仰的瑰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溯忻州古城的历史沿革,从东汉建安20年(公元215年)至今已经历了18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论朝代或者政治地域的更替和变换,始终秉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信仰,即“三教合一”的政治生态与世俗文化(天庭文化)相结合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有军事上的“三关总要”“晋北锁钥”之称,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拱卫着忻州古城。文化信仰有儒教、佛教、道教浸润着忻州古城。造就了商贾往来,名人云集,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的忻州古城。忻州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外游牧文化交流、交融最频繁、最持久、最典型的代表。虽然前后经历了北魏拓跋珪和辽、金、元等时期的异域文化冲击,但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原生态文化不仅没有被异域文化改良。反而吸纳了异域文化的长处,丰富和强化了中原固有文化内涵。构架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隐现着蒙元文化的文化特点。于清末形成了自成一格的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特色之忻州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民族文化信仰另一个载体是城门,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中轴对称、闻声四达、八面通衢、通观衢路、智圆行方、盈满遗缺的建城理念。沿南北中轴线从南到北分别建有土稍门、南城门(景贤门)、八座门、木质卯榫结构牌坊、明月楼、北城门(拱辰门);东西对称各置一门:东门(永丰门)、西门(新兴门)。北城门为威震晋北的军事设施,匾额题为“晋北锁钥”望北而居。南门为通向太原的通衢大道,故名曰:景贤门。重修时为了方便交通,修建了东西拱辰门、丰宁门、永泽门、锦云门、瑞麟门、春里门、秀中门穿古城东西而连接南北交通。一门一景致,一门一世界,一门一天地,一门一格局,一门一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文化表现最突出的是八座门,南北向共开两大四小六扇对应贯通门,而西面只有一扇大门,东面开一扇小门,而且是与西面门错开了的小门。寓意着留缺与守财,也寓意着南北向为皇天后土的通衢,东西为留缺守成的中华民族文化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另一个民族文化信仰集中体现在民俗、民居、民间美食载体。打造出忻州地域内的民间烟火味儿,全市14个县市区的特色民居、特色民俗、特色美食集中展现在南北大道上,还原了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景致。古色古香的店铺,地域特色的民居,琳琅满目的民间美食和传统工艺制作的小物件,描画出秀容古城的生活场景。浓烈的民间烟火味儿与“儒道释”文化信仰、世俗文化(天庭文化)、城池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忻州古城自成一格的文化魅力,活化了忻州古城的文化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既有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生活的特征。历史与现代交织、古韵与新声融合、传统与时尚对接、文化与旅游衔接,将时代文明与古典的文明交相呼应,呈现出文化信仰之大观。启发人们产生: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哪里去的文化信仰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彰显了忻州人的文化观、家国观、信仰观、历史价值观、现实趋向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基因,文化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文化是不自觉的约束。那么“内心的基因”、“内心的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就是文化信仰的精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信仰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忻州古城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包容的历史文化瑰宝闪烁着历史和人文光芒,蕴含的民族文化信仰,最适合沉浸式体验感受古典而端庄的魅力。从心底产生了将她推向世人面前,让她的端庄和魅力影响更多人探知的冲动。于是向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的朋友请教如何能够使忻州古城被更多人仰慕?朋友说:最好的办法是“非遗文化”,忻州是走西口的输出地,“走西口文化”到现在没有人重视,如果能够将“走西口文化”发掘推广出来,又将蒙元文化元素移植到古城,呈现出历史文化中汉蒙民族文化的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差异,带动忻州古城文化旅游是必然的利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细细一品挺有道理。“走西口文化”提高一点就是“走西口”精神,勇于开拓、吃苦耐劳、开疆拓土、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历史上忻州是中原文化与蒙元文化交融最频繁、最深刻、时间宽度最长的。形成了开放包容、崇尚礼仪、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的文化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忻经济区要求忻州创建成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创新型田园城市,并将忻州古城定位为全域文化旅游的中部旅游集散地。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于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打造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实现宏伟的蓝图,首先要有吸引游客、留得住游客的资源;其次要有有别于其它旅游目的地的文旅产品,我有你无,你有我优,你特我新,你单我全,你全我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旅游,文化在前,旅游在后。没有文化内涵,旅游就失去了依托,没有文化魅力就留不住游客,没有吸引游客的文化产品就没有服务业效益个人提高。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恰恰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形成多元文化产品是古城成为忻州城区中部旅游集散地的不二法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具有的民族文化信仰是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晴朗(霍福平),男,汉族,1964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大学文化。曾从事教师、新闻工作。现从事文化产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