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中国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称,2021年中国人口肥胖率成人达50%,青少年儿童达20%。导致肥胖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但食用油脂超标当是主要的罪魁祸首。科学研究表明,一克油可产生9千卡热量。如果一个人每天多吃15克油,一个月后体重会增加700~800克,一年会增重近10千克。人体过量摄入食用油,不仅易引起心脏病、脑中风,还会引发消化不良及“三高”等疾病。想想四十年前国人食用油稀缺的遭遇,真让人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话说得真不错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可知道,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农民是怎么吃油的吗?那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生产力比较落后,各种物资十分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品都是按计划分配,食用油也不例外。彼时,一般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名称为生产队。生产队夏季收了芝麻,秋季收了棉籽,都会送到大队的油坊榨油,然后由队长和会计将香油和棉油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每家将分得的油脂装在陶制油壶中,那时没有轻便的胶制油壶。一个家庭分得的那点油按现在的用油量,我敢说吃半个月就会告罄,可当年却要用365天,这要怎样精打细算才能做到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人民群众有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现状逼迫人们发明了省油神器一一油套。你见过油套吗?就是将竹筷或长短粗细适中的木根一端包上一团棉絮,然后用线缠好,不让其脱落。炒菜前,就将油套伸进灶台上的小磁油壶里蘸一下,拿起来在油壶口沥一会儿,再用油套在锅底来回擦几下,根本见不着明油,只起光锅作用,炒出来的菜干巴拉糊的,难以下咽;哪像现在炒菜用油,用勺子浇或直接往锅中倾倒,油如溪流汇集锅底,几乎是“炸”出来的菜,吃时口感颇佳,满嘴流油,心中舒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油套,避免直接将油淋到锅中造成“浪费”。即便如此,有的家庭还是出现“食油赤字”,往往新油还没出来,陈油已经吃得壶底朝天。菜园里的蔬菜就算极少用油炒也还能将就,倘若是煎茄子、炒鸡蛋、煎鱼,那就必须忍痛“奢侈”一回,油太少菜就易糊,更没味道。如果来了客,家里的大厨很纠结:不多用点油炒的菜口感差,无形中拉低了自己的厨艺;多用油很心疼,而且很长一段时间炒菜几乎不用油,要把待客多用的油省出来。那个年月,食用油不只数量很少,种类也比较单一,一般只有香油、棉油,能杀猪吃猪肉猪油的家庭凤毛麟角。这是因为很多家庭经济拮据,千辛万苦喂大的猪舍不得自己吃,宁愿卖些钱贴补家用,过年时割几斤肉待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逮鱼摸虾,每每大有斩获时自己心里像喝了蜜汁,又可以改善伙食了。可回到家里,奶奶和父母似乎并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了当时人们互相调侃的那句话:逮鱼的,你莫喜,又糟油盐又糟米。在池塘田沟捉几碗鱼,恐怕是很多家庭的美味佳肴了,但煮鱼是很费油的;而难得的美味又让人胃口大开,必定多吃饭,那句谚语是对现实生活的鲜明写照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以后,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及油料产量逐渐提高。农民食用油数量、种类和质量不断提升。当年的“油套”成为一代人的沉痛记忆,多少人因为吃油太少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易出现疲劳、体力不支、水肿、目光黯淡,肌肤还出现干燥、面色无光、易长皱纹等疾病。如今,我们已从以前油缺乏时代走向摄油过剩的极端,身体在大饱口福中受到很大伤害而不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摄入过少或过多的食用油对身体都是一种伤害。其实,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有保持某种平衡才不会出问题。这就是儒家为什么主张中庸之道,它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愉快与身体健康的根本理论。愿你我他都践行中庸之道,享受幸福美好人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