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在家休息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充电。8月2日,建设街小学二年级语文组线上集中学习了《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解读了新课标,指出了新课标得“新”处。新课标强化课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内容全面,层次清晰。</p> <p class="ql-block"> 王培雅老师:本周我通过阅读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而关注到新旧课标间的差异,现将我的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新旧课标不一样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增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二是课程内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三是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四是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五是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关要求;六是附录: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四点: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新课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不仅是书面能力,还是这些影响人一生的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觉得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都是极高的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就是“从阅读到思辨”。现在的“新课标”中,就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无论阅读或者创作,如果太范式化,孩子们很难长远地、自驱地让自己成为终身阅读者或终身表达者。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表达与思考的场域。引导、引申、激发孩子的表达。在平等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认同的,不断地迈向自驱性的思考和表达。“新课标”中倡导的创作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语言逻辑”等目标,正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佩瑶老师:教学是⼀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暑假里我学习了《⼩学语⽂新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如下:</p><p class="ql-block">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教学提出⼀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p><p class="ql-block">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刚刚开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完善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定会使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上⼀个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陈璐老师: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活动,通过这段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能够做到师生互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努力用新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节课,尽量选用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p> <p class="ql-block"> 张会娟老师: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重视阅读教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作用。“读”得好会让人受益匪浅,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索。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丁子涵老师:1、新课标的修订原则: 坚持目 标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 最终是要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2、 关于课程标准主要的变化有: 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 课程内容结构, 研制了 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 指导性,加强了 学段衔接。 不仅明确了 “为什么教” 、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 而且强化了 “怎么做” 的具体指导。</p><p class="ql-block"> 3、 新课标明确界定了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指向了 三个维度: 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4、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 教学建议: 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 标,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 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其中要重视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 改进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5、 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 维度多元、 主体多样。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p><p class="ql-block"> 对新课标的内容需要反复学习和思考, 以至真正能够理解并在教学中贯彻落实。</p> <p class="ql-block"> 总之,学习新课标,让我们明白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培养学生“创新思辨”的素养上来,培养孩子适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