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夏日(2)

雯雯(邱薇薇)

古人言:心静自然凉。无奈的三伏天,连这古老的训言在30多度的高温下也显得苍白无力。那时每到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扇子:篾扇、折扇、团扇、鹅毛扇;竹的、纸的、绢的、塑料的,形形色色,材质各异,式样繁多。使用最多的当属大蒲扇,天转凉就把它们收好,天转热就拿出来用,至今仍记得儿时那夏日闷热中大蒲扇带给我们的丝丝清凉。<br><br> 古老的时间、古老的地点,那淡去鲜亮外衣的房屋,没有空调的呜鸣声、没有风扇的呼啸声,有的只是那人们赖以生存的纳凉工具——大蒲扇。中午酷热的阳光照射在窗外急躁而仓促鸣叫的知了身上,似乎要穿透厚重的砖墙灼烧着房屋,椅席炙手,姥姥拉上窗帘和我并排躺在大床上,阳光对房间的入侵遭到了遮光布的阻挡,稍稍降低了室内的热度。姥姥依旧一边挥动着手中的大蒲扇,一边哼着小调,,夏日的熊熊热火仿佛在大蒲扇的摇动中渐渐淡了下来,家里的大黑猫将身子放成长长的一条懒懒的躺在脚下不远处,远处传来孩子们来回跑动、嬉戏声,不一会儿我便渐渐沉睡…… 高温天气,屋里闷热无风待不住人,吃过晚饭、洗过澡,擦了满脖子白白痱子粉的我们一家人便到院子里乘凉。一个用凉水泡了一整天的大西瓜、每人一把扇。我手不停地摇着扇子,嘴里吃着西瓜,耳朵听着哥哥姐姐们扯着闲白:学校里的趣事、各路的小道消息,有时爸爸妈妈也讲个小故事:有古有今。身旁的大黑猫不时的用身子蹭着我的腿,或是把脖儿伸出来让我给它抓痒。呵呵,小小庭院成了热闹的露天茶馆。我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聊西摆东,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都是从他们的闲谈中知道的。 沈从文先生在散文《新与旧》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大家饭后坐到院中心歇凉,挥摇蒲扇,看天上的星同屋角的萤,听南瓜棚上纺织娘子咯咯咯拖长声音纺车,远近声音繁密如落雨,禾花风悠悠吹到脸上,正是让人在各种方便中说笑话的时候。” 说的也正是此情此景。 本想传一张全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照,却找不到一张!再仔细找找,居然连一张在照相馆照的全家福也没有!悲哀啊……突然在想若是会画画该有多好!每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根据内容,插上一幅,哪怕是简笔画那意境又相当的不同了。 待到夜深人静,睡意袭来,回到屋里,仍旧和姥姥睡在一张床上,扇子还是不能离手的。屋子里还是有些热,扇子一停,身上的汗就会冒出来。姥姥拿着一把大蒲扇“嘎吱嘎吱”的扇,虽然两边都有风,不知为何我这边总是比较凉爽。偶尔深夜梦中惊醒,听见“嘎吱嘎吱”的扇风声便又安然入睡……<br><br>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把大蒲扇,为何可以扇去几代人的闷热、扇去众多子孙后代聒燥的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早有不同的答案。<br><br>“嘎吱嘎吱”夜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