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寻找逝去的家园》发出100篇之后

无边

在《寻找逝去的家园》发出第90篇以后,总有关注公号的朋友问我,是不是100期了,会出个书。吓了我一跳,都这么喜欢看书吗?其实人家有这想法也正常,你看现在,画画的,写散文诗歌的,拍照的,玩了几年或十几年,怎么也得给自己做个册子,哪怕没有出版社愿意出,自己花钱找印刷厂印个三无产品,逢人发一本,好像自己的东西就得到了尊重和认可。其实,也就其实吧。<br>就算真的出书,说些什么呢,传统的优秀文化早在1919年就开始遭到批判,到1949年后,最甚到1966年后,让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万劫不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早已没有了文化,何来自信。<br>自己水平没有,倒是有点自知之明,与其花钱增添垃圾,破坏环境,不如省点钱花在去古村的路上,路上确实也花钱,买路钱不便宜,油价涨那么高,5年多的时间,我也只跑了110个左右的古村,就算平均每个村子花费500元,加起来也等于报废了一台国产低配的小汽车啊。对于有钱的主这根本不叫钱,对于我一个五线城市的小市民来说,说没有一点压力的话也是蛮虚伪的。<br>但是爱好这东西太魔障了,我又是个身陷其中的人,其实除了经济压力以外,最大的压力是知识储备的压力,看古村,怎么也得学点历史、地理、古建、人文、风俗等知识吧,年少时不务正业,把时间花在抄碑、刻印、玩相机上了,忘记了赚钱和学习的正事。“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花时囊中羞”,现在看来,古人诚然不欺我也。<br><br>拍古村,只不过是我一些爱好中又添了一项玩乐而已,人活着不就是想让自己生活得有趣一点罢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我这才开始玩呢。<br>当然,最后我还得说几句客套话,没法子,俗人一个。跑古村这五年多,真心感谢村子里的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嫂,是你们收留我,让我在找不到饭点时,填饱了我的皮囊,找不到客栈时,借一室一床,了却我一夜黄粱;真心感谢我的老师敖普安先生,一直鼓励我坚守传统;真心感谢关注和热爱古村落的各界朋友,也是你们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谢谢你们,时不时给我写的字、刻的印打个赏(都做了去古村的盘缠);真心谢谢我的师兄弟们,动不动被我打扰来帮我辨识古文字;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宽容,让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即使背负几十斤的行囊,也神清气爽。还没感谢到的,就此原谅我的粗俗吧。100,只是个数字而已,以后肯定有200、300,……<br>仅此而已。 <br> <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壬寅年七月初一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无边敲字于风荷草堂窗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