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情思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血肉模糊的伤口,压抑着的痛苦呻吟,满是泥水血水的污垢身体和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稚嫩脸庞”的伤员画面,定格在我脑海里30多年,而这群20岁左右伤员的英雄壮举,在我这位前线医院护士的心里始终没有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悬念,在我有幸参加2020年5月30日--31日,原199师596团6连在邹城市举行的纪念“老山对越作战‘5.31’战斗35周年”座谈会,听了大家的介绍,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心肃然起敬:英雄呀,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战友间生死兄弟情,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你们的英雄事迹和生死情怀,震撼着我,感动着我。一时间百感交集的我热泪盈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十五年后的拥抱</span></p><p><br></p><p>鸟语花香、蝶飞莺舞的五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而在35年前老山战场上的五月,却是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五月,就是在这个五月里,一批祖国的优秀儿女,共和国的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安宁,粉碎了敌人“M-1”计划的大规模进攻,打响了著名的“5.31”战斗。在隆隆的炮火中,青山变成了光秃的焦土,岩石化作了白色的粉末,树木变成了烧焦的木炭,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诞生了一批不朽的军魂。就是这群战火中的幸存者们,在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灾难过后的五月,又相聚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孟子故里山东邹城。</p> <p>30日,也许是他们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上天,天空飘逸着细雨赶走了炎热,鬓染霜白的昔日帅哥英雄们,也陆续从各地相约而至。</p><p><br></p><p>我这个曾经的前线战地67医院的护士,作为特约代表应邀参加了他们的活动。走进这批英雄的团队,近距离接触他们也是我多年的夙愿。</p><p><br></p><p>由二等战功荣立者、邹城中农公司老总徐士峰发起组织的这次纪念活动,得到了6连战友们的积极响应,因为疫情的影响, 6连干部和战士只有20人参加了活动。</p><p><br></p><p>上午10点,来自安徽安庆、凤阳,江苏徐州以及山东各地的战友,纷纷赶到了酒店。久别重逢的惊喜而激动的招呼声和热烈的真情拥抱以及嬉戏打闹声,让这群年过半百的老兵们各个变成了青春少年,仿佛又回到军营又回到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感人的场景化成欢乐的海洋,大家顿时也成为了令人嘱目的焦点,在酒店大堂里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浪潮,给原本冷清的酒店带来少有的生机。</p><p><br></p><p>5月30日下午,东道主徐士峰主持活动。“战友们,我们回来了!可是你们永远地留在了南疆......”.在三分钟的默哀中,老兵们眼睛红了,心里默默怀念着血洒南疆光荣牺牲的战友。昔日生死战友的英雄壮举,再一次融入到纪录片《老山精神》的录像声中,枪声、炮声和冲锋时的呐喊声在战友们的脑海里盘旋。在大家深情地演唱《战友之歌》的歌声中,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也把思绪一下子带到了火热的战场。</p> <p>中等偏高的身材,精气神十足的连长刘凤本,讲话时比较温和的语言,让战友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稳重指挥的睿智连长的身影;有些发福的指导员徐士亮,圆圆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讲话时也笑眯眯的,和蔼可亲,标准的政工干部的风范;战场上,雷厉风行,勇打头阵的瘦高个副连长刘根云,依然是直言快语,声音洪亮,敢想敢干敢说;副指导员郭公泉则沉稳许多,严谨的言语,始终做好配角身份的话语,深入大家心田;七三年入伍的老兵炊事班长周启臣,是当之无愧的六连老大哥,忠厚老实、不善言谈;司务长张月国是个胖子,和周班长一样,不大爱讲话,对于在前线的事迹只字未提;从武装部部长位置转业的马家宏,非常沉稳,不过他对前线的事讲述也不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炮火声中修战壕</span></p><p><br></p><p>来自黄梅戏之乡安徽安庆的一排长赵云鹏,瘦瘦的中等个,非常精干细致。他的发言,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艰险、艰难与艰苦的战场,讲到挖坑道、挖猫儿洞修筑工事的辛劳和越军炮轰阵地时的紧张情景以及给养不及时挨饿的窘境,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如此残酷的战场生活,让我这个没去过前线阵地的人,胆战心惊,提起的心久久放不下来。</p><p><br></p><p>在他的讲述中,我也穿越了一次前线战场的生活。他说,六连刚接防的时候,阵地上连个像样的掩体工事都没有,副连长刘根云带领我们,用最原始的挖掘方式,用人力、用镐、用铁锹,一镐一锹地挖出了猫儿洞,也挖出了一条生命坑道。所以“5.31”战斗以后,我们6连凭借坚固的工事,抵抗了敌人炮火的袭击,虽然有伤员,但是没有战友牺牲。</p><p><br></p><p>住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吃的东西却是考验大家的耐力了。战争的残酷,给养有时供应不上。当时的17号阵地,由于所处地形地势环境非常恶劣,根本就没有路,所以给养的配送成了最大的难题,以至于我们在阵地上经常出现饿肚子的情况,所以我们才会非常节约,不敢有丝毫的浪费,就连烂菜也舍不得扔掉,成为战场的奢侈品。</p><p><br></p><p>说起战斗,那可是刻骨铭心,阵地经常遭遇炮火轰炸。一次,越军炮火轰炸了一天的阵地上,大家遭遇了最严酷的考验。一边是敌人炮火的轰炸不停,通讯被炮火炸的中断,在哨位没法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战,战士进入猫儿洞整整一夜的盯住战地上的一草一木的变化和敌情情况。第二天一早,待敌人的炮火停歇,我们的通讯兵去检查线路,发现线路还完好无损,应该是敌人的电子干扰,才使我们的通讯没有了信号,所幸的是大家都平安,不久又恢复了通讯,也算是有惊无险吧。</p><p><br></p><p>能在战场上立功受奖,也是每个参战军人的共同想法,可是,大家对荣誉,大都是推让给了伤员、烈士或其他战友。</p><p><br></p><p>战后,上级给了我一个一等功,让我很是为难,一方面,上级看到肯定了自己的付出和成绩,我从心里是很高兴的,更知道这个一等功对于我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却也让我有些于心不安,我想:如果我接受了这个功,其他的同志就立不了功了,他们同样也战斗在一线,同样做出了牺牲和努力。最终,我放弃了这个一等功而是和上级讲明情况,换成了三个三等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猫耳洞里的守灵夜</span></p><p><br></p><p>在这次纪念活动上,很高兴认识了一个同行,当年六连的卫生员王德宏战友。中等个微胖的他,很精神,有点谨慎,说话时略微腼腆。他的“四个忘不了”,包含了他对当年的怀念怀恋。他深情地说:“徐指导员的殷殷嘱咐,刘副连长的身先士卒,战友之间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战地救护伤员时的艰辛艰险”随着他充满了感情而生动的讲述,呈现在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前线、对战地救护有了一个比较真实而直观的了解。因为卫生员的身份,他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六连最先进驻阵地的人员之一。</p><p><br></p><p>他接着说,每次战斗打响,其他人可以呆在坑道、呆在猫儿洞里,我却不能,因为我必须上去,上去包扎和抢救伤员。我们连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就是我亲自抱回来的。面对敌人炮火的袭击,自己一开始也担心害怕,尤其是5月31日的那次战地救护,对于只接受了两个月的培训而且又是第一次经历战场救护的我,印象是太深刻了,紧张又不得不坚强面对。</p><p><br></p><p>5.31那次战斗,我们六连其实是在刘根云副连长的带领下去增援九连的。在战斗中,我一共抢救了4名伤员,只有九连的一名伤员伤势太重没能抢救过来而牺牲,其他三名伤员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并转出了阵地。当时刘副连长带着我们六连的其他战友留守在了九连的坑道里,由于天黑无法把牺牲的战友抬下去,我自己则在九连的猫儿洞里守护了那名烈士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p><p><br></p><p>还有一次,我和张鲁贞、姓张的报话员(名字记不得),我们三个人在阵地值守时,越军的一发炮弹打了过来,就落在我们的哨位上,万幸的是一颗哑弹,不然的话,三个人一准光荣了,当时我们三人反应过来时非常后怕,现在有时还会在梦中惊醒。</p><p><br></p><p>随着大家的讲述,他们在阵地上的防御,残酷战斗的画面以及战斗间隙的战友之间的互动,就这样呈现在了我的面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行军锅里煮炮弹</span></p><p><br></p><p>前线广为流传的“行军锅里煮炮弹,煮熟的鸭子飞上天”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六连的真实故事。我从亲历者吴启明老兵那里听到了完整版的所谓“煮炮弹”的故事,特别惊险,特别刺激,也特别幸运,幸运的是6连无一人伤亡。</p><p><br></p><p>那是85年中秋节,炊事班为了能让战友们在前线过好这个节日,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采购了一些牛肉、鸡和鸭等,用来改善生活。</p><p><br></p><p>当时连里共有六个大行军锅,其中三个锅里盛满了清水(生活用水)相当于蓄水池一样的储存着,另外的三个大锅用来煮饭和炒菜。</p><p><br></p><p>中秋节那天,用来做饭的三口锅正好用来煮鸡煮鸭和煮牛肉。牛肉刚刚煮熟还未起锅,越军的第一发炮弹就在山上民工驻地爆炸了,接着是第二发炮弹落在了其他连队的阵地,就在这个时候,闻讯赶来的赵云鹏排长带着十多个战士过来增援,帮助炊事班将炊具等撤回到猫儿洞里。</p><p><br></p><p>班长吴启明命令大家:“熄火,快撤!”。正在做饭的小胡,看到快要煮熟的牛鸡肉等食物,有点舍不得,犹豫了一下还又开了一下鼓风机加火,被吴班长上去一把扯了就往猫儿洞跑,才到洞口,敌人的第三发炮弹就飞了过来,正好炸在煮牛肉的那口锅里。爆炸的冲击波直接把两个人掀翻在地,他们的脸和胳膊都被蹭破了皮,火辣辣的疼。</p><p><br></p><p>这次炮火轰炸,有惊无险,最庆幸的是六连无一伤亡。可是,炊事班却要四处拣拾炸飞了的鸡鸭,清洗干净,又重新采购了些,总算给战友们过了一个还算丰盛的中秋节。</p><p><br></p><p>讲完这个故事,吴启明跟我感慨到,其实这真不算什么,最难的其实还是往阵地送饭送给养。没有路,雨水又多,全是泥水,上山时难,下山时更难。背着铝制装饭菜的箱子,背上常常会被热乎乎的饭菜烫红而起了痱子,尤其是后期往阵地不用送热饭了,改送煤油炉用的煤油,才是真的艰难,因为背负油桶往上爬,平衡不好掌握,煤油很容易就被渗出来,渗出的煤油沾到皮肤上就会烧起燎泡来。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酸楚。为他们的艰辛却又不辞劳苦而感动;一时间,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战后,六连炊事班被成都军区评为战地模范炊事班。吴启明班长个人荣立二等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徐士峰的百万救助金</span></p><p><br></p><p>一直坚守在21号阵地的徐士峰,他向我们讲述阵地上艰苦的经历时,表情凝重而深远。他说,从上阵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老鼠、蛇以及蚊虫的叮咬,个人卫生无法清洁以及潮湿引起的“烂裆”等困难,对大家真是一种摧残。还要时时防备越军的攻击、袭击和炮火。睡觉时,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p><br></p><p>在5.31战斗中,我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自身的生命危险,在百米生死线上,孤身勇救战友,将受伤的李宗明背下了火线,但李宗明战友终因伤势过重,还是壮烈牺牲了。说到这儿,他的声音暗哑了许多,神情也格外凝重。接着,他又向我们介绍,在前线身体上的痛苦还好,关键是精神上的那种压力,整天在炮火中生活,在死亡中漫步,担惊受怕,有时候真的感到精神都要崩溃了。</p><p><br></p><p>正是有了这段经历,锻造了他的坚强、坚持、坚韧的品格,战场上,吃苦耐劳、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p><p><br></p><p>他离开部队回到地方后,始终不忘生死战友情,把战场上经过血与火考验的生死战友情感,看的很重很重。他忘不了那场战争,更忘不了生死与共的兄弟。所以,他的邹城中农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拿出100多万设立扶贫救困基金。用于救助596团邹城籍的困难战友及烈士父母。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15年从没有间断。这位有情有义的战友,可谓是战友中的楷模。</p><p><br></p><p>座谈会,在热烈激情的气氛中进行,有的战友慷慨激昂,有的战友表情凝重,有的战友欲言又止,无言的沉默中,大家在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时,几多感慨几多惆怅几多怀念。</p><p><br></p><p>尽管有的战友,不愿意说出那生死瞬间的壮举,但是,在残酷的战场上,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豪情,永世难忘的经历,无不展现八十年代“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爱国情怀。无论有没有立功受奖,只要上战场,在我们这些不能亲临第一线的老兵们心里,他们都是功臣、是勇士、是英雄!</p> <p>5月31日上午,战友们参观了千年古村落上九山等风景区,体验了民俗风情。下午,观看了毛主席纪念章纪念馆以及孟府孟庙。</p><p><br></p><p>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战友们重温了战时的记忆,增进了战友之间的情谊;通过大家交流,再一次经受老山精神的洗礼,更加激发了老兵们的爱国情怀,“退役不退色”成为老兵们共同的心愿。</p><p><br></p><p>在招待晚宴上,指导员徐士亮的总结发言振聋发聩,不管当年有没有立功受奖,参战人员都是功臣。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们能活着,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获得!我们这些参过战的老兵们,应该发扬老山精神,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p><p><br></p><p>难得的座谈会降下了帷幕,短暂的相聚,战友们又奔赴各自的家乡。但是,那恋恋不舍的情感,那望眼欲穿的思念,期待着我们下次再会。</p> <p class="ql-block">作者:于 凤 张玉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