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旧皮箱里,珍藏着一顶军帽,那是父亲的挚爱。</p><p class="ql-block"> 故事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21岁的父亲跟全国许许多多的爱国青年一样,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正当他身穿新军装、头戴新军帽,唱着“保和平,卫祖国”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准备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前方告捷,我们胜利了,不用援朝啦。只当了不到五天志愿军的父亲,只能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离开部队,回老家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临走前,指导员送给父亲一件珍贵的礼物——一顶军帽,父亲当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仿佛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 父亲进工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做任何事情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次上台领奖的时候,他都要戴上他的军帽。不仅如此,父亲还有一大“怪癖”,他把“八一”建军节当成自己的生日,每逢“八一”以及重要的走亲访友日,父亲都要戴上他的军帽,按照一个军人的标准来打扮自己。他站在镜子前整理好着装,一遍又一遍端正帽子,然后敬一个标准的军礼。每当父亲戴上那顶军帽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虔诚、严肃,充满了自豪,彰显出一个共和国军人的英武之气。那顶洗得发白军帽,不仅是他的最爱,装扮他的外表,更渗入他的灵魂,成为他一生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参加“八一”文艺演出,扮演抗战时期的儿童团员,需要一顶军帽。回到家跟父亲说,想借父亲的军帽一用,我好说歹说、死缠烂打,父亲就是不同意,生怕我弄坏他的军帽。最后母亲出面,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他才勉强同意我演出的时候戴上他的军帽。</p><p class="ql-block"> 细心的母亲把军帽缝小,我戴起来才合适。我对这顶军帽爱不释手。那时候,参加演出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买了绿色的布,叫裁缝缝制了一顶绿色的帽,可是戴在头上左看右看就是觉得很别扭。而我戴的军帽是货真价实的,是解放军指导员送的,尤其是帽子的上面有两个装五角星的钉眼,就足以让小伙伴们羡慕啦,不时被他们抢去戴在头上过把瘾。在争抢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帽子弄坏了,爸爸知道后很生气,后来妈妈找人把帽子缝好,爸爸从此不再让我碰那顶军帽。</p> <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已经退休的父亲到我工作的城市来看我,我到火车站接他。火站里人头攒动,我仔细寻找那顶熟悉的军帽,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始终没有看到。正当我有些失望的时候,有人在背后拍了拍我,我扭头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眼前的父亲,身穿一套笔挺的西服,外表没有多大的变化,唯一改变的是他的头上戴的不是那顶军帽,而是一顶鸭舌帽,显得帅气又年轻。</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何不戴您的旧军帽了?”父亲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风采啊。”</p> <p class="ql-block"> 那顶旧军帽,最终被父亲被珍藏起来,他买来一块红绸,认认真真地把军帽包了一层又一层,放在他的皮箱最下层。多年来,父亲对自己那五天军人生涯情有独钟,总是念念不忘。父亲与军帽,军帽与父亲,那份炙热的情感,永远留在他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b>此文发表在2022年8月2日广东《阳江日报》文化百花园副刊;2022年9月26日《曲靖日报》珠江源副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