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歙县之行与老友陈总已经相约有十余年了,一直未能成行。趁疫情结束,利用难得的休闲时间,抽空完成这十年之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上海出发,沿申嘉湖高速转杭瑞高速一路直奔黄山市,记得二十年前,杭瑞高速黄山到杭州段刚修好试通车期间,我们从上海到东阳,又从东阳到上饶,从上饶到婺源,再从婺源到黄山,最后从黄山经杭州回上海。从黄山到杭州我们就走的杭瑞高速,当时路上几乎没车,又不限速,新买的帕萨特还没有好好拉过速度,在这一路风景的高速路上,我把车速一直拉到186马,那个爽啊!一路入无人境地。现在的车速只能开到100马,很不过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来打算是从歙县东下高速,一看时间还早,就直径开到屯溪东下高速,出高速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均要检查行程码,一看是上海牌照的车,立即要求靠边停车,全部人员下车检查健康码及行程码,登记上海住处,写承诺书,复查核酸。全部流程走完,方可放行。我们一行四人就直接驱车前往屯溪老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位于现在的黄山市屯溪区的中心地段,当年第一次到屯溪老街时还叫屯溪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正好处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地,我们沿着新安江边的马路向着老街方向驶去,见到“新安胜境”牌坊,马路边上正好有个停车位,即刻将车停于路边,下车赏景,新安胜境牌坊离老街还有400多米,天气炎热,想想还要赶去歙县吃晚饭,一帮朋友在那里等着。为了抓紧时间,还是将车子直接开到老街边上的停车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大约1272米,最为精华的部分约853米,宽5至8米。我们停车的位置正好位于老街的中央,我们选择了从东向西的一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现在的屯溪老街景区包括1条东西走向的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一个呈鱼骨架形分布街巷,西部狭窄、东部较宽。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就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最早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逐渐发展起来的。清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可见当时屯溪老街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最早的发祥应该始于南宋宋徽宗移都临安,外出返乡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最早在三江交汇的老大桥的桥头大兴土木,形成了一段曲尺形街道。到了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华山脚下新安江畔兴造了8间客栈,四所47间房,这个就是史称“八家栈”,也是屯溪老街的萌芽。到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时,屯溪已成为了中国当时著名的茶市之一。老翼农药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设号创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清初,老街已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向东延伸,形成老街。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繁荣的市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的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沿街共有300多家店铺,大都为二层,属典型的下店上房,前店后坊形制建筑体量有10多万平方米。老街的建筑群继承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的建筑,历史上虽然几经兵火,屡有重建,但是风貌没有改变,仍然保留原来的结构和款式,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古色古香。老街的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少数三层,店铺之间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木排门,卸去排门,店堂全部展示,便于营业。老街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实砌扁砖到顶。在挑檐、挑枋下,通常装有鹅颈轩,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楼上,临街装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的建筑平面,有沿街敞开式,也有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所谓“前面通街、后面通河”往往是大店铺的格局。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屯溪老街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老街两侧店铺门楣上流光溢彩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不少出自王朝闻、启功、沈鹏、亚明、唐云、林散之、黄苗子、费新我等书坛魁星之手,还有省内名家和地方书法精英的墨迹。“三百砚斋”拥有吴作人、沈鹏、罗工柳、刘炳森四位大师题写的匾额,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经营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徽商造就的屯溪老街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地处屯溪西部的黎阳于公元208年便有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为屯溪留下了包括徽派建筑在内的丰厚文化遗产。作为屯溪市重要发祥地的屯溪老街,是随着徽商的兴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元末明初,有婺源、歙县商人,为方便土特产和食盐中转,在率水、横江和浙江聚汇的三江口附近,建立栈房,屯聚货物。明代永乐年间,休宁商人程维宗在此基础上再建新的店铺,还在店铺之间建亭阁,供来往行人休息,从此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屯溪街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两朝,徽商崛起,屯溪老街凭借地处皖、浙、赣三省交衢,横江、率水汇合直通钱塘江的有利条件,成为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获得迅速发展。老街在明代成为颇有影响的“一邑总市”、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乱大量人口内迁,又发展成皖南的商阜重镇,获得“小上海”的名声。1949年以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屯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现代建筑鳞次栉比,但屯溪老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深厚的商贸文化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依黄山、伴新安江,空间景观特色依托于城市与自然(山与水)环境的有机结合。山、城、街、水呈平行的带状结构,老街又是城市最活跃的部分。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如鱼骨式形态,同时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和老街。屯溪老街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虽历经天灾人祸,几度兴衰,仍保持着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从店铺的内部结构看,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有“前店后坊,前店后户或前店后仓”,有的二进二厢,有的三进三厢,四周的走廊连接成天井,寓含“四水归堂”和“肥水不外流”的敛财之意。店堂一般都较深,前店营业,内厢加工或储存货物,有的则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临街的店面是可以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早卸晚上。店堂两楹和货架上多以字画点缀,徽商亦儒亦商的高雅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橱窗里的这一组竹根人物雕吸引了我的关注,人物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徽州地区如故乡宜兴一样,也是一片竹的海洋,这竹根雕刻也已经成为继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的又一著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与中马路口,一座高二十四米,上下共四层,占地面积有五百多平方米取名“万粹楼”的徽派建筑在夕阳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非常引人注目,雕梁画柱,飞檐翘角,集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当年游老街时未曾见到此建筑,看来是老屋新建。回宾馆后查阅了一下资料,果然是新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粹楼实为一座微妙古建筑博物馆。该楼主人万仁辉,历时三年耗资二千多万元兴建了我国第一家古建筑博物馆。楼内的每一个飞檐,每一副漏窗,每一块砖雕,都是主人用从民间收集起来的明清建筑构件重新组合筑成。亭园楼阁,天井门罩,古色盎然,古料新建,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粹楼於一九九九年四月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听说一楼展厅内珍藏了900方珍贵砚台。听说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来参观老街,在万粹楼就驻足整整一天,可想里面收藏的宝物之丰富。可惜今天博物馆闲馆,也没有时间,下次再来老街一定要进屋好好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挂在小楼最上面一方“万粹楼”的匾额听说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走在老街上,各式店铺星罗棋布,老街有店铺大约300余家,其中历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象“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其中各式茶叶铺的招牌是比比皆是,屯溪是我国最早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之一,黄山地区也是我国的主要茶叶产地,“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办于1875年(光绪元年)的“谢裕大茶行”就是黄山茶行的标杆,其缔造者谢正安是晚清著名的制茶专家,“黄山毛峰”就由其所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谢裕大茶行曾遍布九州各地,又通过外商洋行将茶叶远销远东与西欧,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美誉。晚清洋务重臣张之洞欣赏其诚信经营的理念,亲笔题下“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后又有新安画派大师黄宾虹盛赞谢裕大为“黄山毛峰第一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家位于老街上的“同德仁药号”更是创办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由徽州人程德宗、邵远仁合资开办,以经销中药批发为主,兼坐堂行医。店名“同德仁”,既包含两人名字,还寓意“同心同德,办事仁义”。同德仁药店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药店前面临街,后倚新安江,前店后坊,店后作坊用于药材收购及制作丹、膏等。中间有客厅客房,招待四方客商。李汉亭先生上世纪30年代为同德仁坐堂医生,而这“同德仁”金字招牌即是他的手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家新苏老徽馆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办于1876年。听说这家老徽馆的掌门人是位90后小伙,名叫</span>路志谦,几年前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到黄山继承祖业,成为老徽馆的第五代传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全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的</span>徽菜具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在烹调方法上以烧、炖、焖、蒸、熏等技艺为主。主要菜式有宴席大菜、五簋八碟十大碗、九碗六、八碗十二盘、六大盆、大众和菜等。主要名宴有八公山豆腐宴、包公宴、洪武宴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兼收并蓄,特别是解放以后,省内名厨的交流切磋、继承发展,徽菜逐渐从徽州地区的山乡风味脱颖而出,如今已集中了安徽各地的风味特邑、名馔佳肴,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不是今晚歙县朋友晚饭饭局已备好,四个人一定在这家老徽馆好好品味享受一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街上,除了各式茶叶店、药店和饭店,这些文房四宝店也是老街上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尤其是这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前二个月封控期间,《百姓问医》组织了一期《歙砚欣赏》,听了江华主任对歙砚的讲解,对歙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伏天的傍晚,夕阳的余辉洒满了老街的石板路上,我们漫步在金色的夕阳下,虽然是汗流浃背,但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一路向西,参观欣赏着这老街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屯溪老街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老街,徽州文化的众多门类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现。可以说屯溪老街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以同德仁药店为代表的新安医学文化,以书画、匾额、楹联为代表的新安书画文化,以老街一楼、老徽馆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砚徽墨为代表的文房四宝文化,以三味茶馆等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馆藏器物和工艺品为代表的民间器物文化等等,将屯溪老街构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值得来黄山游览的游客来此体验一下徽州文化,接受一次徽州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遐想之际,歙县老陈来电话了,催问我们到哪里啦?一看时间已经快6点半了,赶紧匆匆结束老街之行,驱车赶往30里外的歙县古城。</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