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乐平里是宜昌市秭归县的一个四面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庄,公元前340年,屈原就诞生在这里。所以,秭归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诗祖的根脉。</p><p class="ql-block">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一个姐姐,在屈原流放前,赶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秭归”。</p><p class="ql-block">说起秭归,使人联想到子规鸟。相传,子规鸟为屈原的妹妹屈幺姑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p> <p class="ql-block">屈原祠是国家文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秭归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唐代始建屈原祠,原址就在“屈原沱”。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屈原祠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清烈公祠迁建于归州,更名为“屈原祠”。现在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p> <p class="ql-block">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的信任,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后来,由于屈原的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疏远。</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怀王不从,楚国一步步投入秦国的怀抱。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汉北。屈原流放其间,心中郁闷,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离骚》,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秦国派大将白起灭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一消息,毅然纵身投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这一天就是农历五月五日。屈原忠贞爱国的情怀,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牢牢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凝固和沉淀,演变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在屈原故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照面井、读书洞等。</p><p class="ql-block"> 香炉坪对面的伏虎山的山坡上,有口古井,相传是屈原所凿。因为岩石特别坚硬,屈原挖了很久才挖了个小坑。但他毫不灰心,终于感动了山神,山神赠给他一把铁镐,他又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挖成此井。此井四季不涸,清澈可鉴,屈原和他的姐姐每天都要来井前梳洗整妆,故名“照面井”。清咸丰十年,乡民在井边常青树下置“照面井”碑,上刻“此系屈公遗井,以后切勿荒秽;此株青树,永世勿得砍伐”。井与碑石,至今犹存。</p> <p class="ql-block">读书洞在响鼓溪的半山上,相传为屈原的读书处。传说屈原在洞内读书时,曾有石桌、石凳、石椅。乡民盛传,夜间行经洞旁时,常听到洞内若有朗朗读书声。其实,这是因为夜深人静,读书洞里的山风水声所造成的一种错觉罢了。</p> <p class="ql-block">游完屈原祠,我们打道回府,途中经过江渎庙。江渎庙是人们为祈求江神保佑船民平安而进行祷告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纪念和缅怀伟大诗人屈原的场所。这座凉亭,“屈原故里”牌匾是郭沫若先生所题。值得注意的是,凉亭附近有两块石碑并立,分别镌刻着“楚大夫屈原故里”和“王昭君王嫱故里”。这里是屈原的故里,也是王昭君的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