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式的“钢铁战士”,被弹片击中致死没发出一点声响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董永安烈士(1964.07—1987.01)甘肃省文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4年1月入伍。是139师417团四连的一名战士,1985年12月,他随部队到老山战场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任务。在老山“1.7战斗”突击队秘密前出潜伏中,被敌人试探性炮击时身中30多颗弹片,腿部、腰部、胸部和头部受伤,为不暴露部队的行动企图,他拼命忍住钻心的疼痛,从腰间解下一枚手榴弹用手帕裹住手柄,狠恨塞进自己嘴里,自始至终没有喊出一声,没有移动半寸直至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董永安随部队到老山战场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任务,1987年1月7日,四连及其配属分队奉命对敌人167高地组织拔点战斗。董永安三次写请战书成为31名第一突击队成员中的一名爆破手,他决心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血染战旗红的钢铁誓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临战训练中的董永安</span></p> <p class="ql-block">元月七日凌晨3时许,在第一突击队担任打敌火力点任务的董永安,身负30多公斤的战斗负荷,随战友们如蜗牛般向敌人167高地爬去。这次战斗能不能实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能不能成功的在战斗打响前,实现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的企图。每前进一米,战士们的心都紧张的提到嗓子眼上,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缩缩手缩脚,生怕发出一点轻微的声音,被近在咫尺的敌人发现。如果是这样,那后果将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0多米长的通路,他们爬行了2个多小时,每个人全身都被岩石和荆棘划的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但他们全然不知。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比刚才更加紧张,动作更加谨慎。他们清楚,自己已经爬到了敌167高地,罪恶的敌人就在眼前。按照战前无数次摸拟演习,突击队员们熟练准确的向自己的潜伏位置爬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时许,董永安按时到达了自己的预定潜伏位置,这里距敌人的5号哨位不足20米。他知道,先于自己到达的第一战斗小组,此刻已经在距敌六七米的地方潜伏了一个多小时。他爬在一块大石头旁,瞪大了双眼,严密监视敌人的动静,等待发起冲击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一突击队出征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可是突击队员们感觉就同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是那么漫长。接敌时被岩石和荆棘划伤的伤口被汗水和泥土的“折磨”下,钻心的疼痛,一点也不敢动的他们依靠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坚持着,似乎把自己完全融进了大地里。6时30分许,突然,3发炮弹在董永安附近二三米的地方爆炸,炮声在黎明前死一般寂静的阵地是那么的响亮,神经高度紧张的突击队员们的心,煞时好像要从嘴里崩出来一般。“难道已被敌人发现?”他们随时准备突然跃起,在队长的指挥下,由偷袭转为强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发炮弹过后,阵地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原来这是敌人的试探性的“冷炮”,他们并没有发现已经潜伏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我突击队员。然而离炮弹炸点最近的董永安却头部、胸部、背部和腿部十多处受伤,鲜血直流……剧烈的疼痛使他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抖,并控制不住的发出呻吟。潜伏在董永安身后的战友庞龙贵见此情景,慢慢向他移动,准备为他包扎。董永安虽被疼痛折磨的死去活来,但他的意识却异常的清晰,他知道,此时让战友来抢救自己,就增加了暴露的危险和可能,便急忙朝庞龙贵摆手,阻止他过来,庞龙贵含泪停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秒,二秒,三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永安的疼痛一秒比一秒加剧,呼吸一秒比一秒急促,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滴,冷汗出了一身又一身,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以坚韧的毅力坚持着。他怕自己昏迷后无意识的呻吟会被敌人发觉,就艰难地掏出一块小手绢,塞到嘴里,由于手绢太小,堵不住口腔,他又摸出背具里的82—1式手榴弹,用手绢包住后又塞了进去,他突然感到十分恶心,本能的又吐了出来,他强忍难受,又毫不犹豫的再次塞了进去,并用一只手死顶住手榴弹把柄,另一只手深深的抠进石缝中。他想:多坚持一秒,就为战斗胜利多一分保障,多坚持一秒,战友们就多一分安全。就这样,22岁青春的董永安,直至心脏停止跳动,没发出一声声响,为保证战斗胜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塑造了老山邱少云的光辉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董永安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而在这次拔点战斗前,董永安在有“绞肉机”、“火葬场”之称的李海欣高地坚守阵地100多天,在距敌人只有几米的猫耳洞中,和战友们一起抗击了敌人数十次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永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为保证拔点战斗的胜利,减少我军伤亡做出了重大贡献。战斗打响后,眼睁睁看着董永安牺牲的战友们,在他的事迹鼓舞下,勇敢战斗,全歼守敌,取得了战斗胜利,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四连”的荣誉称号。董永安也荣立一等功,被成都军区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