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颜如玉</p><p class="ql-block">所谓悲悯就是慈悲和怜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它也应该跨越国家和民族,应当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一直强调仁爱、慈悲、怜悯、善良。孟子说:“仁者爱人。”(见《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仁者是充满慈爱,充满善良的人。孟子又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见《孟子•告子章句上》),意思是说,人人都有同情心。</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多怀有悲悯情怀。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却心怀苍生,悲天悯人。他在四川成都客居时,他草堂的屋顶被狂风卷走,他并不以自己的悲苦身陷其中,而是心怀天下,惦记着像他一样的寒土,祈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大诗人的悲悯之心。杜甫的三吏和三别,更是倾注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怜悯。</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他写的著名诗篇《卖炭翁》,描写了一个卖炭老人的日常辛酸生活,给予了生活在底层百姓深切的同情和关注。</p><p class="ql-block">“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p><p class="ql-block">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p><p class="ql-block">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p><p class="ql-block">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p><p class="ql-block">读了上面的诗句,你会有心痛欲哭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大词人苏轼同样有悲悯情怀。他由自己不能与弟弟苏辙中秋团聚而联想到天下人的悲欢离合,发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呼求。由个人对亲人的思念推想到天下人对亲人的思念。境界高远,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宋代士大夫文人,范仲淹则表达了另一种家国情怀,悲悯之心。他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这样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具有这样胸怀的人,心中全是人类大爱,对君主对百姓都怀有悲悯的情感。无论居庙堂,而是处江湖,他都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他是真正的仁者。</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曹雪芹先生一反历代文学轻视女性的传统,在他的经典名著《红楼梦》中,高举女性。他笔下呈现出的女孩子,有的高贵,有的多才,有的贤淑,有的清冷。对这些美丽的女孩子如花凋谢,曹雪芹满是同情和怜悯。他借黛玉的《葬花吟》道尽了旧时代女性的无尽悲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着这样的诗句,叫人怎么不心疼怜惜像黛玉这样的悲情女孩呢?曹雪芹先生自己遭遇人生不幸,但仍旧怀着一颗慈悲善良之心。</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代的鲁迅先生,对黑暗的封建制度充满了批判和揭露,但对下层劳动人民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在不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闰土》中对闰土,都倾注了悲悯之情。</p> <p class="ql-block">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之先生也是有悲悯之心的仁者。他和陈独秀先生及鲁迅先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来由于理念不一致而走上了不同道路。但适之先生依旧珍惜以前的友谊,对这两位曾经的同道都给予帮助。陈独秀先生入狱,适之先生奔走营救。陈独秀后来经济困顿又患疾病,适之又设法安排出国就医。虽然陈先生婉拒出国治疗,但适之的善良、侠义,令人感动。鲁迅先生过世后,许广平先生想出《鲁迅全集》,但没有援手,她找到适之先生。适之先生马上出手相助,使书得以顺利出版。适之先生一生帮助了无数的人,而且一直怀有善良仁厚之心,他是真正的谦谦君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正处在新的时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变化多大,最起码的慈悲善良,同情怜悯,我们应当守住。</p><p class="ql-block">愿你愿我都有仁爱之心,悲悯情怀。</p><p class="ql-block">2022.07.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