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谨以此文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70周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张桂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资 图片提供:邓红艳 邓勇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欧阳 船长 方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8日,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致敬英雄--寻访身边最可爱的人”公益活动,寻访了我们身边第二位最可爱的人一93岁高龄的邓凯老战士。老人家不仅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战,而且亲历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2022年是上甘岭战役70周年,这次走访显得更加有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 周六上午九点,很多人也许仍窝在温暖的被褥中,在享受周末的慵懒,阳光明媚拍客群小分队一行五人,已各自从家中出发了。背着拍摄器械、提着画框,迎着寒风,撑着雨伞,手捧鲜花,相约在萍乡老电影院门口集合,心怀敬意来到了西门藕塘边巷内邓凯老人家中。</p><p class="ql-block"> 93岁的邓凯老先生,腿脚虽然不是很利索。但身着一身部队旧军装,感觉他仍然是一名精神抖擞的老战士。看到我们的到来,全家非常高兴。老人家接过鲜花之后,热情握手、寒暄,把我们引进客厅。</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楼房,虽不是很宽敞,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走进客厅第一眼,便看到墙上挂着他和夫人于2007年拍摄的“金婚”彩色合影。对面墙上,是他在部队一身戎装、挺拔帅气、年轻时的几幅风采照片。不仅仅如此,他还有一本保存非常完整、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宝贝相册。一帧帧泛黄模糊的黑白相片,记录着老人激情燃烧的青春与战火纷飞的岁月。尤其是老人床上那平整得如“豆腐块”般的被褥,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内心深深的军人情怀。</p> <p class="ql-block">邓凯老先生,1929年2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双坪乡(现改为黄兴镇)一个贫苦家庭。两岁时他的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远离家乡,母亲也因此精神失常。自幼孤苦伶仃,生活艰苦,是娭毑和婶婶把他拉扯带大。战火频繁的旧中国,民不聊生,为了生存,6岁时他开始在地主家放牛,后来又做长工,勉强度日生存下来。19岁在长沙县㮾梨镇拜师学木工。1951年2月,积极响应新中国征兵号召报名参军,编入醴陵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1团2连任战士,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186师553团3营8连。在部队里,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文化知识,1952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9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1师93团1营3连1排3班,由辽宁通化进入朝鲜,入朝时被编入三棑九班担任副班长,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在敌方飞机大炮疯狂猛烈攻击下,志愿军人员伤亡巨大,弹药几乎消耗殆尽。为了保存实力,时任15军军长的秦基伟将军下令,暂时放弃两个表面阵地,所有前沿分队退守坑道,以躲避敌军炮火攻击。志愿军发明了“猫耳洞”防御工事,上级领导动员部队大规模修筑坑道工事。这时邓凯所属的12军31师93团工兵连也轮防被调派到上甘岭修筑防御工事。因他参军前做过几年木工,技术娴熟,在上甘岭战役坑道阵地战中得心应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得到当时部队领导的认可与表扬。</p><p class="ql-block"> 邓凯老先生在回忆70年前亲身经历的上甘岭战役时,精神激奋,思路敏捷,长沙口音的语调很响亮。在他热泪盈眶的眼里,似乎又一次出现了那惨烈的战争场面和战友牺牲的场景,心情十分激动。时而兴奋高昂、时而老泪浑浊、时而振臂高呼地回忆着:天天飞机大炮轰炸不停,战友们也就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防御工事,挖“猫耳洞”,架木梁,坑道越挖越深,越挖越精。“能防,能打,能生活”的坚固“地下长城”防御工事,为上甘岭战役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战斗激烈程度实属罕见。战斗中,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最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他作为工兵连3排9班副班长,以身作责勇挑重担,工作中大胆管理班上老兵。当时他班上有部分老兵,很多年纪比他大,又打过多年仗,但在打坑道方面都很佩服他的修建技术,绝对服从并且主动配合他的工作。战场上缺少挖掘工具,就运用木匠技能,用石头、废弹片制作挖掘工具,面对敌军飞机日日夜夜的狂轰滥炸,勇敢无畏,并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不停的挖掘和修补坑道,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艰巨任务。当时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相比,双方武器弹药衣食物资等各种条件差距悬殊。他说,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他们睡觉时身下垫的只有树叶,茅草。即便这样,作为副班长,他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时常把不多的茅草让给战士,以致于他到如今还是经常感到腿脚风湿疼痛难忍。</p><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邓凯老先生说他能幸存活下来,实属幸运。当时作战有严格保密的纪律规定,很多战友名字都叫不出来,特别是领导名字都是以代号称呼,他现在清晰记得名字的只有排长王砚田(上甘岭战役后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刘胡德(工兵连连长),米玉坤(工兵连指导员)和战友张贵生。他不停地念叨“′不知道我的这些战友现在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问他:“伯父,您做梦时会梦见您的战友吗?”</p><p class="ql-block"> 他又一次眼眶发红,点点头激动地说:“我活着,就是要做好党交给我的工作,完成战友们没有做完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那些逝去的年轻战友,才能让他们安息。</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结束之后,邓凯老先生又随部队调防在朝鲜谷山、元山等地方挖掘坑道,修筑工事,执行各项战斗保障任务,因为表现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1954年5月随抗美援朝部队回国,先后随部队调防到浙江江山、金华,上海川沙,北京,安徽合肥,内蒙古张家口,江苏苏北地区(宿迀),四川绵阳、广元等地进行国防施工建设,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56年8月被授予少尉军衔,1960年2月授予中尉军衔并被部队送到南京工程兵学校学习。1964年10月被授予上尉军衔,1970年在安徽合肥,以省驻军军代表身份帮助地方政府针对当地派性武斗进行调解工作,1971年9月起担任四川绵阳国防407厂军代表,期间受到绵阳军区领导嘉奖一次。在他天南地北多个省市忙于国防施工建设的这些年,他的妻子章喜秀带着四个孩子也随军生活,工作学习在各个城市。他妻子勤劳聪慧,织衣做鞋弄饭炒菜样样在行,是个难得的贤内助。1976年3月,他以正营职干部级别身份转业到江西萍乡市建筑工程公司任副经理。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1988年10月光荣退休之后,担任公司退休支部书记一直工作到2000年</p> <p class="ql-block">安源阳光明媚拍客群小分队成员,有幸聆听了邓凯老先生在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历史虽然远去,但无数志愿军战士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冲在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用青春、用热血、甚至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采访即将结束时,邓凯老先生对下一代提出了几点希望与要求。</p><p class="ql-block"> 他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听党的话,跟党走。干一行,爱一行。其次,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邓凯先生一生清正廉明,对党无限忠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节俭。他常常教育他的儿女要诚实为人,要踏实工作,要遵法守纪。</p><p class="ql-block"> 邓凯老先生自豪地对我们说,他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一、亲身经历了著名的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 ;二、他在部队工作生活26年,有幸参加了196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庆”阅兵仪式,当时他双手紧握冲锋枪,走在整齐威风的方阵里,通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所有志愿军老战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著名漫画家秋天先生,现场作画,赠送给邓凯老先生与他夫人以表敬意。我们衷心祝愿邓凯老先生和他的夫人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尽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