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忆芳华—电影《芳华观后感》

子君(郑小萍)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八一建军节,看见圈里很多朋友都在晒当兵的历史,晒他们对部队和战友的深情,晒他(她)们的青春芳华。不由回想起几年前风靡全国的电影《芳华》。</p> <p class="ql-block">回顾2017年,原本国庆期间要上映的电影《芳华》在经历了大肆渲染后戛然下架,引起众人愤怒和不解,然而披着神秘面纱的她更吸引了许多观众也包括我。</p><p class="ql-block">12月15日《芳华》终于公映了。怀揣无限期待的我于12.17号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影剧院,为了赶最近的场次,我别无挑选的选择了一排最边上的座位。近几年也不乏看过一些好片子,如国产片《狼图腾》,《战狼2》,《长津湖》,美国片《萨利机长》、《末日坍塌》,印度片《摔跤吧爸爸》,也有看了极其失望的《武媚娘》等,但从未见到今天这样的座无虚席,且什么年龄段都有的观众,可见冯小刚这部影片在概念上卖得超好,已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电影一开场,我就仰起脖子(一排,角度必须仰头)全神贯注,当屏幕上出现红彤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字幕时,还别说,真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当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戴着红领章红帽徽的青年男女跃入眼帘时,让年轻时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女兵的我再次心旌摇曳,六五式军装是我心中最美的服装。可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角色的演绎,故事的跌宕,直至剧终,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压抑,堵得慌。</p> <p class="ql-block">《芳华》的宗旨是从象征着美丽青春的军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们展开,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p><p class="ql-block">《芳华》自上映以来反响甚大,网上见到的帖子不少,追捧的、抨击的,众说纷纭,一时间纷纷扬扬聒噪在各种媒体中。其中不乏有身边熟悉的同学、朋友。本人水平有限,也不善于唇枪舌剑,影评,自然没这个水平了,无能评价影片的功过,只想谈点自己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首先对文工团这个军队的集体来说,排练和演出时那种美感,即演员美、舞蹈美、音乐美,特别是一张张原汁原味、青春逼人的面孔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年代。然而,除此之外向我们展现的没有丝毫人性之美,相反只有内心的丑恶。那个年代,虽说是有着时代的特殊性,但那时的人大多都是单纯、善良的,我虽然没当过兵,但我的亲人中、朋友中当兵的不少,听过他们的讲述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那时的军人,积极向上,纯洁、自律、真诚、向善是绝大多数,军队的主旋律是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战友之间的感情也是建立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之上的。可纵观全剧几乎没啥好人,郝淑雯、林丁丁的嫉妒、尖刻、嘲弄、刁钻,之间的勾心斗角,男兵朱可对何小萍的歧视,高干子弟的自命清高,玩世不恭,陈灿用了暗恋他许久的萧穗子的金项链做牙托,而转身就和“门当户对”的郝淑雯恋上了。林丁丁平日很享受刘峰对她的好,可当刘峰向她示爱被别人看见时竟落井下石。</p> <p class="ql-block">何小萍,应该是正面人物女一号了吧,一直在撒谎,就是对男主角正面人物刘峰的塑造也不尽人意,许多事情交代不清,而且看不出他在这个集体中应得到的尊重。所有的战友对刘峰这个平日里被呼来唤去的“活雷锋”,为大家有求必应、做过数不清好事的人,在他“犯了错误”被下放时,没有一个持有关心和帮助,没有一个站出来表达一下最起码的人情(除何小萍)。而对林丁丁的揭发和“撇清”没有任何人表示质疑,至于审查他的干部简直就是流氓加土匪,语言手段极其下作。</p> <p class="ql-block">还有内衣事件,简直令人发指,几个女兵集体撕何小萍衣服的镜头,真是丑陋不堪!这叫侵犯人权,侮辱人格。即便这样,分队长看到也仅仅是驱散大家,连批评都没有,更谈不上让侵权者去道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人说,军队是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我询问了在部队干了三十年的先生,回答是:有,但不是主流。我很赞同。不要说部队了,即便在社会的任何地方,恶人都有,军队不是真空。单纯的我是这样想的:没有一个思想过硬、作风优良、团结友爱的集体,这个文工团能成为一个“能打胜仗”的部队吗?</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虚构的,是放大了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我总觉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反映军队的“芳华”,塑造的就是这样一批军人吗?记得先生对我说过,他参军时,也就是《芳华》所述的年代,无论出身,无论年龄(刚当兵时小的只有十四五岁,大的已经22岁了),都是一样的干,他们中间也有开国将军的子弟,更多的是工农子弟,但谁干得好谁就是“英雄”,干得不好就是“狗熊”,就说提干部吧,也不是你有背景就提你,多半重在表现。</p> <p class="ql-block">和先生一起入伍的一位战友,父亲就是开国将军,他一直干了八年才被提了干。怀念那时的好风气。记得先生对我说过,当时他所在的部队领导曾经说他一点不像干部子弟。对此,先生一直引以骄傲,他说他就看不惯所谓高干子弟的自以为是,以父辈的官职为傲。当兵,就是一个兵,没有任何特殊。那个年代有没有这种靠老子靠背景的呢?当然有,但没有市场,多半会被淘汰。(有点跑题了哈)</p> <p class="ql-block">再有,剧中两位上前线的英雄都是被发配去的,刘峰是因为犯了“流氓”罪,何小萍是被文工团抛弃的,这本身就玷污了对这场战争参战者的尊重。而结局呢?一个“活雷锋”变成“流氓”,再变成战斗英雄,最后被时代抛弃;一个一直备受欺负的女兵,受过太多的不公、见过太多的鲜血,而到坦然时人已被击垮。所以对刘峰、何小萍来说,这个《芳华》不属于他们,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拥有芳华的,有的人的青春就是一场劫难或者就是一场噩梦。说实话,我也理解不了作者和导演歌颂的“芳华”主角究竟是刘峰、何小萍?或是这一代人?也可能我的境界不够,“芳华”拟或就是青春的含义吧。</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感谢《芳华》的上映,让我们重温青春年代的美好和丑恶。我们这个年代经历过的人,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同辈人的影子,找到共鸣,总能感到心灵的撞击。当然,更多人的芳华是平平淡淡的,就像一朵朵毫不起眼的雏菊,静静地绽放,默默地点缀着山林和大地,一如我。</p> <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写完曾给有三十年军龄的先生看过,结果是一反以往的“妇唱夫随”,估计他不想打击我,只说我太单纯了,不了解部队的复杂性。其实我知道他对部队是有感情的,15岁当新兵时得到基层领导的关心爱护是难以忘怀的,在部队大熔炉里得到了很好的锤炼;但我也知道,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所遇见的人和事都不尽相同,所谓“阶级烙印”是有道理的,平凡的人只能对身边的处境体会深刻。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所以我的这篇文章纯属一孔之见,欢迎拍砖。</p> <p class="ql-block">真心希望每个人的芳华都有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剧照来自网络。</p> 谢谢驻足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