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凤鸣】寻根谒祖炎帝陵·革命老区瓦窑头——凤鸣小学五(12)中队游基地·学党史红色研学

林可

<h5><font color="#ed2308">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b></font><br><font color="#ed2308"> <b>----习近平总书记</b></font></h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牢牢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母体、深深熔铸于中国精神的沃土,又升华凝结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最新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历经时代的涤荡、实践的检验,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基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div> <br> 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凤鸣小学五(12)中队全体队员于近日赴高平炎帝陵景区及瓦窑头村开展了一场红色研学之旅,旨在弘扬爱国精神,砥砺强国之志。</div> 队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满怀期待地去近距离接触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炎帝遗址的庄重与魅力;亲历高平革命的发祥地,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第一篇 探索中华文明源头</font></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下五千年,辉煌三晋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史在岁月的沉淀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山西留下神圣印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为神农炎帝故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平拥有着最为密集的神农炎帝文化密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片黄土地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祖炎帝试种五谷、教民稼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华夏后代开创灿烂的农耕文明。</div> <div> 炎帝陵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农业之神炎帝的陵墓。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西望羊头山,巍然挺拔,南眺丹河谷地,云蒸霞蔚。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div><div><br></div><div> 据专家学者考证,在新石器文化时期,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以农立国的基础,开启了我国原始的农耕文明。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炎帝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必将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进炎帝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部关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历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徐徐打开。</div> 队员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怀对炎帝的无比敬畏,开启追寻中华文明源头之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冲天石牌坊,牌坊正面摹刻“炎帝陵”三个金字,背面携四个行楷大字“福佑中华”。 从石牌坊进入,便是用高平当地黄砂岩铺砌的朝圣大道。朝圣大道全长500米,宽12米,象征5000年古老的中华文明。 从朝圣大道一路走来,拾级而上便是中间镶嵌有12块雕龙的天梯。天梯上承炎帝广场,下接朝圣大道,长95米,宽12米,共12个梯段108个台阶,左右栏板各雕刻有五谷图和百草图。 从天梯而上,进入中轴线的第一站,山门,又称“三门殿”“四季殿”。两侧墙壁绘有炎帝四大臣子“四季神”的画像。关圣殿与聚贤堂相对,位于山门西侧的三合院内。 中轴线的第一殿——功德殿,殿内东西两侧壁画向世人展示了神农炎帝发现五谷、教民耕种、垦渠凿井、制麻为布、五弦礼乐等十大功绩,再现了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 先祖炎帝劳作的图景在同学们眼前一幕幕展开...... 中轴线的第二殿——始祖殿,它规格等级仅次于炎帝大殿,为祭祀神农炎帝的场所。 始祖殿前面便是钟鼓亭,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教化民众,振兴民族精神。 队员们在这里深切感受到先祖的伟大,纷纷向先祖致敬,感谢伟大的神农贡献了五谷,让现在的我们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 中轴线的第三殿——炎帝大殿,座落于月台之上,它是中轴线三大殿中的主殿,为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规格等级仅次于故宫太和殿。 队员们被炎帝开创华夏基业之功,神农广济天下苍生之德深深折服,认真做着笔记。 认真地查看景区内的每一处介绍,深入了解璀璨的华夏文明史。 第一站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璀璨的炎帝文化却深深留在队员们心中。通过此次之行,队员们了解到了远古时期农耕文明的肇始,也领悟到了中华民族五干年文明绵延不断、中华精神代代传承的缘由所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仿佛是一本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诉说着过去的故事<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续写着未来的希望<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夏儿女怀着虔诚之心<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始祖前享受烦恼尽散的平静<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忱地感受着炎帝文化释放的璀璨光芒<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定信念传承五千年的文明火种<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篇 亲历高平革命的发祥地</font></b></h3> 瓦窑头村位于高平市西4公里处,是一个有着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村落,素有高平”革命摇篮“之称,“红色瓦窑头”之美誉。 这里是高平革命早期发祥地,走出了高平历史上“四个第一”——第一位共产党员袁致和、第一个“中共特别支部”、第一个党的外围组织瓦窑头农民协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高平县牺盟会、县政府、八路军115师兵站、高平县抗日前方司令部驻地。 队员们整队集结,将在这里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教育,循着先烈的革命足迹探寻红色印记,聆听革命历史故事,用英雄事迹滋养童心,让伟大的革命精神走进队员们的心灵,让红色文化的种子在队员们心田孕育、萌芽、成长。 队员们引吭高歌,鼓舞士气,感受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感悟先辈们的崇高信仰。 通过一个个游戏体验团队的协作,队员们明白了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走得长远。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构建了最广泛、最团结的统一战线,才取得了今天伟大的成就。 短暂的休息后,队员们换上红军服,此刻开始,他们就是一位位光荣的八路军了。从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参观中,了解袁致和的革命事迹,感受峥嵘岁月。 袁致和在上学期间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接受革命思想,三年后经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周玉麟介绍,成为高平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长平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 他利用寒假之机,在家乡瓦窑头村,联络进步青年,向他们讲解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袁致和在高平成立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高平特别支部,袁致和任书记。公开发动领导、进步学生和农民群众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中共高平特别支部一建立,袁致和就领导高平人民群众向本县的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驱陈(县长陈乃蓉)倒刘(劣绅刘干臣)国民革命运动,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烈火,使高平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队员们也在参观纪念馆前跟随演员一起走上街头,高呼口号,亲身体验1927年高平县开展的大规模“驱陈倒刘”运动。更深刻地了解了当时高平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从1926年到1949年,这里先后涌现出革命先烈近百名,共产党员60多名,参军参战40多名,革命烈士12名,并产生了10多位党的高级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瓦窑头村走出的老党员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高级领导干部,袁致和、袁少华、郭肇修等同志受到了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div><br><div> <font color="#333333">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翔实的党史资料为大家再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font>队员们<font color="#333333">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每一句解说,仔细观看着展板上的每一张照片,无不为袁致和同志和共产党人伟大崇高的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折服和感动。</font></div></div> 最后,队员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了讲述袁致和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党史教育片《初心录》。这里把革命历史故事讲活,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教育,让队员们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双脚丈量晋城的历史<br><br>用双眼品读晋城的文化<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天的研学之旅结束了,队员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悟到炎黄始祖背负山河、怀抱日月的艰辛及用勤劳智慧创造人类历史无数奇迹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创造性思维,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满溢于心。革命圣地瓦窑头之行在队员们的心中种下了红色种子、厚植了家国情怀,激励他们牢记先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与不忘初心使命的殷殷嘱托,队员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用实际行动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洪流中!</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创作/编辑:五(12)班家委会贾子琪同学妈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审核:纪淑芬</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