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前的六月某天,我和武功作协张亚兰老师一起到武功镇拜会了张俊杰老师。那天我们刚到武功镇报本寺他的办公室前,张老师早早的等在路边,进了房子才发现茶盘上放着已经切好的西瓜。张老师的热情让我们感动和钦佩。 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张俊杰老师,在这之前,有次我和李彬、丁群练老师一起在武功城隍庙院里见过一面,那次因为不期而遇,天又快黑了,大家简短交谈,匆匆地照了张相,就互相道别了。后来我才知道,张老师退休前是武功县特级教师,在教育战线辛苦耕耘,教书育人三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 昨天我有幸参加了《武功书院》组织的古城采风会,一大早就来到武功镇,在镇管委会院里,我见到了许多参会朋友,他们中有的来自西安和咸阳,有的来自宝鸡和杨凌,有许多老教授,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其中不少人是在朋友圈里神交多年却头一次见面的书友,特别高兴的是又见到了张俊杰老师,我们是第三次见面了。</p> <h3> 朋友相见分外亲切,也许是我比他小两岁和以前见过两次的缘故,一见张老师便有一种熟悉和亲切之情,所以我们的谈话也无拘无束。<br></h3>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十岁时他才上学读书,由于少年时体弱多病,曾中途掇学。但他倔强的性格又使他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在患病期间他坚持自学,凭着年轻时的博闻强记,几年时间里,一本新华字典中八千多个汉字他能倒背如流,并熟悉了每个字义和用法。其间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这就为他垫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后来在文学创作方面才能够得心应手。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他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民办教师,从此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在教育战线奋斗了三十八年,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坚持不断学习钻研和提高,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最终成了一名特级教师,而他也成为年轻一代从教者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张俊杰老师是一个对教学工作倾尽心力的人,从一九七一年开始,他总计发表教研论文四十二篇,其中《试论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教育改革》,获国际优秀新思想新学术论坛金奖,《三步七环反馈教学》《乐学苦思教学》《育美教学》《创新教学》等分别获国家或省级奖项。</p> <h3> 退休之后,张老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转移到宣传宏扬武功古城文化中来,坚持笔耕不辍,十几年来已经陆续出版了五六本小说,内容都是宣传和介绍武功古城历史和文化的,这使我对张老师肃然起敬。后来听说他被人誉为武功古城文化的守护神,这更引起我对他的经历进行探究的兴趣。正是他的经历和事迹让人感动,一年前我们几个人才一起相约,拜会了这位年逾古稀的文化老人,并到那堪称简陋至及的书屋观看了他写作的书稿。</h3> <h3> 在今天的釆风会上,张俊杰老师在古城报本塔前,向与会的书友们介绍了报本寺的历史和传说,他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谈吐间就能让人感到他对古城历史文化渊博的知识,这也许是他在长期的考察探索中积累起来,也许是不断学习和创作中形成的。在我看来,对于一个已经七十五岁的老人,这些又是多么难能可贵。</h3> <p class="ql-block"> 采风会结束时,张老师把自己的两本著作赠给参会人员。其中一本《吴德印》,是张老师的新作。这部书13万多字,是张俊杰老师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第六部历史长篇小说。作品以中共武功党史为依据,全面地记述了大革命时期,武功县的地下党组织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明兵暗匪进行殊死斗争的壮烈故事,成功塑造了吴德印、左思明、左信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此书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荡气回肠,引人入胜。一年前的巜吴德印》审定会上,当时的县史志办主任伊唐波做总结时说:张俊杰老师74岁高龄,甘于清贫、忍受寂寞、不计得失,一直为武功县的精英志士树碑立传,一直为武功县的历史文化弘扬传承,是武功文化人的楷模。而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张老师的这部新作,心中更加对他充满了敬仰! </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张老师身体健康,每天都有快乐的心情,期待能不断看到您的新作!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