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影】绝美的风景和支离破碎的现实,两个孩子的寻家之旅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风吹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1、</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0后独立电影导演李睿珺,目光专注于自己的家乡,西北那片荒漠大地。《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是他2015年的作品,是他对那块土地又一次的深情凝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元素很简单:两个孩子,两头骆驼,一段7天6夜行程五百公里的寻家旅程。画面简洁干净,西北广袤空旷、风沙弥漫,原始的粗犷,恶劣的生存条件,在镜头下流转。没有煽情,没有批判,有的只是默默的凝视,安静地叙述一个寻找家园的故事。但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导演阔大的内心,关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和消失,一个民族走向衰亡的抗争和妥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以在西北荒漠生活的游牧民族裕固族为背景,这个民族现今只有14000人,他们的语言、文化、历史面临着断裂,日益荒漠化的现实,游牧生活变成了艰难的坚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夹杂着裕固族语言、甘肃方言,浓浓的西北味。裕固族语言也只有老辈人会说了,这种民族言语正在断层,没有传承下来的方式,学校里教的是普通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2、</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开始,裕固族爷爷在土坯房屋边打井,井打了25米深仍然没有水。打井人说没有办法了,开采过多了,地下水位下降打不到水了。光秃秃的土地,缺水的现实,威胁着那片土地上人的生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弟弟阿迪克尔(汤龙 饰)和哥哥巴特尔(郭嵩涛 饰)在同一个班级上学,哥哥巴特尔从一岁起就住在爷爷家,远离父母,因此一直心有怨恨,认为父母抛弃了他,对弟弟心生隔阂,从不搭理。父亲来看他们,只给哥哥巴特尔买衣服,还偷偷把捡来的航空气球交到爷爷手上,叮嘱不要让弟弟阿迪克尔知道。爷爷对巴特尔唠叨,因为母亲有病只能把他寄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对两个孩子说,要转场放羊,去到更远的地方,远离城市才有水草丰茂的牧场。父亲去诊所给生病的妻子开药,医生追出来说:“你也得带老父亲去大医院看看病,他的情况不太好。”环境的不堪,生存的压力,忽然感觉到成年人身上的不堪重负的负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3、</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暑假到来,爷爷却去世了,父亲没有来接他们。阿迪克尔说服巴特尔一起上路,寻找迁往草原深处的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个孩子骑上两匹骆驼,带上水和干粮一起出发了。沿途的故事,不只是带我们领略西北的苍凉广袤之美,更让我们看到草原的荒漠化、河流干涸、村落迁徙、寺庙空置,故乡不见了。他们路过枯井、路过人工暗渠、路过已成废墟的村庄,阿迪克尔说,去年和阿爸从这过,还有几户人家。一只搁浅在沙土上的木船,被遗落的不知什么朝代的裕固人壁画,守着寺庙即将迁往镇上的喇嘛。一切都在诉说着无法挽回的“沙进人退”的现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想上学,我想放羊。因为一上学,我就成了羊。”阿迪克尔说。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传承在孩子身上,但这样的天性随着环境的恶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部缺水和荒漠化的现实,正让千百年来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生存愈加艰难。我曾经去过西部,一望无际的柴达木盆地,行进一天可能都看不见一个人影,风一吹沙土弥漫。大片的盐碱地里只有稀疏的芨芨草、碱蓬、盐生草这些耐旱耐盐碱地的植物,沙漠壁虎是我看到的最活跃的小生命。抽取的地下水煮出的沸水上漂着厚厚的一层盐碱,入口极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无法在这样的土地上生存。但一直有人居住在那里,每一小片微小的绿洲上,都生活着热爱故土的人们,他们被沙漠侵蚀着逐渐后退,由于工业化发展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在惊人地下降,枯死的植物越来越多。发展和保护环境始终是不能两全的问题,我在那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威力和人类的渺小脆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途他俩曾经迷路,阿迪克尔说,阿爸教过放牧时如果迷路,一定要顺着河流走,有水的地方水草才会茂盛,而牧民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巴特尔说,爷爷说过,放开骆驼,骆驼最会寻找水源,跟着骆驼走,一定能找到水。他们之间的隔阂在磕磕碰碰的途中消失了,游牧民族的特性在两个孩子身上重现着,但他们的根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哥俩路途的艰辛,我的心越来越和小哥俩共情了,非常期待着那片“水草丰茂”家园的出现,那里有成群的牛羊和妈妈的饭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4、</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他们见到了阿爸。从影片开始积攒的巨大期待,随着两个孩子的寻找之旅,到了一个释放的窗口。而导演在这里埋了一个雷。对于千辛万苦寻找家园的孩子来说,这个雷在心中爆炸,是不是非常残忍?对于观众来说,谁不希望看到美好的结局。我不知道,面对孩子的期待,现实以无比残酷的方式抹除了他们心中的向往,这是不是残酷,但导演好像就是要这样执拗地硬起心肠告诉所有人,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演李睿珺说:“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么绝望,拍完之后我就更绝望了。因为你真真实实地接触到了,以前看到的是表面的东西,当你窥探到他们内心的时候,你会发现环境或者外在的东西都是可以补救的,但人心已经改变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里老喇嘛对孩子们说:“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枯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这个比喻昭示了一种无可挽回的失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演以巨大的悲悯之心记录着正在流失的历史,这种消失是自然加诸于人,人作用于自然的结果。他没有强调草原沙化的原因,也没有去批判人对自然的破坏,他只是安静地、忠实地记录着在恶化的自然面前人的节节后退。让观众自己去感触、反思、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在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的脚步里,如何保存那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无所顾忌地破坏。如一句箴言:你所取的,必从你那拿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站在鸣沙山顶看远处的敦煌城,沙漠正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向敦煌逼近,而被树木包围着的城市正在拼命抵抗。这是人与自然的较量,它们的拼尽全力让人动情,但眺望更远外,沙漠一望无际,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你不敬畏,必被反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5、</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为八零后的导演韩寒称赞这部电影深情且充满诗意。从镜头美学来看,李睿珺确实要求完美,广大的白色盐碱地上,孩子和骆驼的构图,堪称摄影佳作。手持镜头的运用,虽然质感简陋,但并不减损影片的艺术水准。请不起大牌明星,李睿珺的几部影片一直是全家总动员,全村总动员。他的家乡,甘肃张掖花墙子村,是当地有名的电影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片中为数不多的演员,小演员阿迪克尔是他姨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演得超级棒,他处处让着哥哥,有爱心有宽容,质朴本真,镜头感非常强。寺庙里的老喇嘛是导演的舅爷。这位舅爷,因出演《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中的老村长,在澳大利亚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男演员。李睿珺在《水草》首映式上曾开玩笑地说,谁说我们的片子里没有明星,我们的演员阵容里有货真价实的影帝。虽说是玩笑,但看出他为坚持艺术,坚持小众电影付出的代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的音乐也非常独特,为影片增色不少。配乐是伊朗作曲家佩曼,他已经与中国电影合作过多次,影片中的音乐是根据一段裕固族的摇篮曲改编而来,有着特别孤独和苍凉的气氛,深深地击打了观众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曾获得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但在公映时它的排片却少得可怜,只有0.2%。如果不是刚刚上映了李睿珺的《隐入尘烟》,按图索骥,竟是错过了他的诸多电影。中国的小众电影好片多多,但大片因为充足的资金,先声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众电影受制于市场,票房业绩差,这是恶性循环,如何走出困境,是个大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提示:原创文字,严禁盗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感恩阅读,欢迎点评,支持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音乐来自网络,感谢提供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文刊登在</span><b style="font-size: 15px;">《思想的鸟巢》</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公众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