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事游痕:湖北沿江行(3)

东北风刘洪利

出了龟山公园的东门,马路对面就是晴川阁。由于我们才疏学浅,以前不知这个景点有极丰富的内涵,只是画版的门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br>  到了景区的门口,这里也是搞预约登记,见到这种事我们就发蒙,暗怪武汉为什么都整这事,遇到这事只好装傻,干脆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在她们的操作下我们总算过了关。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修缮一新的禹稷行宫,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 荆楚雄风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为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 铁门关位于晴川阁景区的一端,始建于三国时期,史载“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 在晴川阁的旁边就是大禹神话园,如果在晴川阁我们看的很细致,到这个园就是走马观花了,因为还要去两个景点,不知有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其实这个神话园里面真不错,是汉阳江滩的一部分,位于晴川阁与长江大桥之间的江滩之上,是以大禹神话雕雕塑为主题的景观园。 根据实际情况,下两个景点就要靠出租车司机引路了。开始我为了省钱,主张坐公交。这可把刘洪利气坏了,说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事后证明他是对的,下面还有两个景点加上火车站,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出现一点差错,不但钱省不下,而且要耽搁一天时间,我自责是妇人之见了。<br><br> <font color="#b06fbb">作者: 张占芝</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