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在崇礼

宗礼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宗德元1936年生于北京市东城区,母亲贾荫芝1937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深泽县。俩人是同班同学,1957年从河北省保定农校毕业分配到张家口地区崇礼县。图为保定农校农作十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母亲贾荫芝</p> <p class="ql-block">父亲宗德元</p> <p class="ql-block">说起为什么要去张家口,原来母亲与张家口还有一段渊源。1956年夏季河北省大中专学校运动会在张家口举行。母亲代表保定市参加了跳高比赛,还获得了名次。就是这次机遇,在酷热的三伏天,从闷热难耐的保定来到张家口的母亲第一次感觉到了张家口的凉爽和舒适!从此张家口进入了她视野!1957年毕业分配时母亲毅然选择了张家口,这一人生决择,把她的命运与塞外山城张家口连在一起,一待就是一辈子。父亲与母亲是恋爱关系,母亲的选择自然也是父亲的选择,于是俩个人把一生交给了张家口。下图是当年分配到张家口的十位同学。</p> <p class="ql-block">1956年夏天母亲参加河北省大中专学校运动会在张家口举行,这是当时的比赛场地一一五一广场。</p> <p class="ql-block">运动会自行车赛。</p> <p class="ql-block">1958年父母在崇礼县结婚。</p> <p class="ql-block">父母被分配到崇礼县农业局,父亲在农业技术推广站,母亲在气象站。这是1958年在崇礼县农业局与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崇礼县城西湾子全貌。崇礼县城西湾子,早在辽金始建,元朝名定边城,明末叫大东沟。清代初期,因该村所处之地在东沟门村西边的山湾和清水河的拐弯处,以地得名,称西湾子。</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崇礼县标志性建筑天主教堂前留念。这座教堂始建于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主持,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同事在崇礼县烈士陵园留念。母亲所在的气象站座落于距县城很远的荒郊野外,一年四季雷打不动按时监测各种气象数据,每天还要把天气预报准时送到县广播站,平常还要到大山里采集土壤,作土壤分析,甚至要到当地老乡家收集气候谚语,整理分析,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积累资料!</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气象站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母亲参加完张家口地区气象局举办的全区各县气象站负责人会议后,与参加会议人员在张家口市水母宫留念。</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张家口公园留下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事。推广站主要工作是到农村指导农业生产,传授先进种植技术,这就需要常年下乡,我的印像里,父亲极少在家,几个月见不到一次面。</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崇礼县行道坑五七干校。在干校父亲主要是跟皮车(马车),就是负责装卸车和马车下坡拉车闸!他一个从没干过活的人从头干起,吃了不知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发生过大的翻车事故,摔坏了车马,侥幸人还平安。</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红旗营下乡时与同事在山坡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9年父亲去崇礼县石窑子公社下乡,一待就是8年。石窑子是距县城最远的公社,到西湾子一百多里路,几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家里还有4口人,弟妹尚小,生活的重担都落在母亲和我身上。直到文革结束父亲才回到县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与同事在他们指导推广的高产土豆地里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全民皆兵反修防修,父亲在石窑子做基干民兵。</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了崇礼县第四、五届工会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1976年回到县城,在家门前留念。文革结束后,县里启用知识分子,父亲才恢复正常家庭生活。</p>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们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刘允清和胡淑英两位好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县政府前与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县委书记贺章合影。</p> <p class="ql-block">去承德参加会议,在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去北京参观农业展览馆在天坛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加政治学习。</p> <p class="ql-block">我1960年出生,生在保定大姨家,随后母亲带我到北京奶奶家,因60年生活困难,我得了软骨病,多亏了在北京医疗条件好,看病极时,才得以侥幸活下来。随后母亲带我回崇礼县,继养在一个老乡家,每月给人家小米和钱,由于三年困难时期,保姆把粮食和钱都给自家人吃了,只给我喝点米汤,整个人瘦的一把骨头,只剩下一个大肚子。后来,母亲把我送到北京托给爷爷奶奶看护,一直到1965年上学前班才回到崇礼县。</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母亲在北京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爷爷奶奶在天安门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5年和父亲在县政府蓝球场。因为父亲常年下乡工作,极少见面,年少的我竟对父亲十分生疏,这是父亲为增进父子感情,硬拉着我到县委大院玩时留下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和母亲及法振荣、胡淑英阿姨在崇礼县气象站合影。母亲也是常常下乡,她不在时就把我托付给她的同事,我是跟着阿姨们吃百家饭长大的,因此对母亲的同事们都十分亲切!这是母亲刚从三道河下乡回来与看护我的阿姨们照的一张相。</p> <p class="ql-block">母亲下乡时的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父母已年过八旬,这是俩个人在保定农业生态园追忆在保定农校上学时期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父母把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张家口,奉献给了祖国的农村事业,他们尽管一生很平凡,但正是像她们这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一辈支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她们就是大厦的基石,是星星之火,她们用一生谱写了祖国建设者的美丽华章!</p> <p class="ql-block">保定莲池</p> <p class="ql-block">回母亲老家深泽,在西关秀水公园。</p> <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广场</p> <p class="ql-block">晋州周家庄人民公社</p> <p class="ql-block">晋州魏征故居</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p> <p class="ql-block">我和母亲在古城墙上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