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6月6号,星期一,农历五月初八。今日芒种。</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好晴朗,我来到了颐和园走一走,这里是我非常喜爱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今天想看一看颐和园的城关,城关是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时期的安全保卫系统。</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中的六座城关,包括文昌阁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千峰彩翠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和宿云檐城关。</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六大城关”,从文昌阁向北向西依次排列,是颐和园中重要的建筑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六大城关”,之所以命名为城关,是因为这些建筑样式和历史上的很多城关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六大城关”与真正的城关不同的是,这些城关不具有实际的军事防御功能,只是将“清漪园”分成若干个区域,有利于清漪园的安全保卫。</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城关,位于昆明湖东侧的文昌阁城关是六座城关中规模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因为位置比较优越,是很多游览过颐和园的游客最为熟知的一座城关。</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城关”的名字,因为城关之上有一座文昌阁而得名,文昌阁中供奉的是带来文运昌盛的文昌帝君。因此也叫“文城关”。</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为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是道教众仙人的一员,为道教神明,在道教中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城头四隅角廊平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中供奉着文昌帝君铜像,两小侍童伴其左右,旁边一匹铜骡,体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建为二层楼阁,比原状减少了一层屋檐,高度有所降低。</span></p><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主阁两层,内供1860年英法联军烧毀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站在文昌阁上,既可以远眺万寿山和西山风景,亦可俯瞰昆明湖全貌,是个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旁边的“知春亭”,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地。</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是道教建筑,全国各地有很多座文昌阁,这是贵州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据万历《贵州通志》,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座落在园博园公园鹰山上面的文昌阁。</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文曲星就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的人。中国民间普遍认为,文昌帝君的原型是张亚子,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范仲淹、包拯也是文昌帝君。现文昌阁阁内一层北侧有须弥座,上坐文昌帝君铜像(坐北朝南)。文昌帝君头戴文昌冠 ,身穿蟒袍,腰束玉带,体态雄伟。在文昌帝君两侧各肃立一童子像(东侧为天聋、西侧为地哑),西侧为文昌帝君的乘骑铜特。民间俗称为“能知者不能言(地哑),能言者不能知(天聋)”。铜特为文昌帝君的坐骑,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天聋、地哑、铜特是文昌帝君的三个帮手。</p> <p class="ql-block">赣县文昌阁 位于江西省赣江源头,</p><p class="ql-block">“冲天高阁拔贡江,</p><p class="ql-block">唐风宋韵放华光。</p><p class="ql-block">地灵千秋涌才俊,</p><p class="ql-block">人杰万载颂文昌。”</p><p class="ql-block">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军权,消除了藩镇割据依靠的军事力量,取士不论门第,民间意识到通过科举可以改变社会地位,遂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并使文昌帝君的崇拜广泛在民间流行。</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在颐和园西北部。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是颐和园六大城关中第二大城关。</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位于半壁桥前,与文昌阁城关相呼应的。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城关高数丈,北侧有一株300多年树龄的古树,西侧是船坞,南侧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石舫。</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没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清末之时,很多外国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影像,至今还可以查找到一些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上的城楼中,曾经供奉一座关羽的银铸塑像,俗称“关帝庙”,号称“武城关”。</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为亭式建筑,城关上建有楼阁,上悬乾隆御笔匾额“浩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毫无例外的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把供奉在这里的银质关羽塑像抢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的这里古迹犹存,宿云檐城关外有古松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城楼改建为一座亭子,为亭式建筑,里面供奉有关羽的牌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宿云檐城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与万寿山东的文昌阁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颐和园“清晏舫”石舫向北行走,就可以远远看到宿云檐城关,宿云檐城关掩映在众树丛中。</span></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坐北朝南,方形,高数丈,城台中开南、北向拱券门。</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的城台上有垛口墙,两侧有马道,直通城关之上。</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上有关帝庙象征精武与东边的文昌阁城关东西相对,一文一武正是皇家规制。</p> <p class="ql-block">城关上悬乾隆御笔匾额“宿云檐”。</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是一首五言绝句:</p><p class="ql-block">蔚若真犹幻,</p><p class="ql-block">悠然散复凝。</p><p class="ql-block">白云应笑我,</p><p class="ql-block">常宿此何曾。</p> <p class="ql-block">作者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乾隆皇帝(1711—1799)。</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文治武功颇为后世称誉。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的名字,取义把云留住,周围美景一派宁静,天上的云朵也会舍不得离去吧。这也体现了古典园林命名既是周围景色的凝练表达。</p> <p class="ql-block">出了宿云檐城关的北向拱券门,直通颐和园的半壁桥。</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半壁桥,从半壁桥向西,是西堤六桥,向东是后溪河 苏州街。</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作为清漪园西部的城关,守护着西部皇家园林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西堤上的古柳。</p> <p class="ql-block">从西堤欣赏宿云檐城关的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