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之旅---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嘉龙

<h3>  甘南,即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辖自治州,位于甘肃西南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州不仅有辽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拥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它完美地融合了景色与人文两大独具魅力的异域风情。既能满足你视觉的享受,又能帮你找到心灵的归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甘南是每一个爱旅行的人都无法绕开的人间天堂。在人世间,没人见过天堂,还好我们有甘南---这里有古朴的民俗民情、旷世绝美的风光,还有草原、湖泊、蓝天、白云、牛羊、寺庙、经幡、信徒……足以让你的心境远离凡尘,它就是高原上的香巴拉。 </h3><h3>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描述:“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这些横向的山谷像旺藏寺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见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h3><h3> 甘南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也曾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h3><h3> 每年夏天是甘南的旅游旺季,此时的甘南平均气温为10--20℃,满眼绿草如茵,野花遍布,草场茂盛,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别样的景致。当你站在草原上,你可以尽情地吮吸空气中弥散着沁人心脾的酥油香;在拉卜楞寺你可以倾听脆朗的辩经声;在郎木寺你可以体验恍如世外桃源的与世隔离;在扎尕那你可以看到奇秀山峰在云雾缭绕中的偶露峥嵘;在花湖你可以感受湖水透彻的蓝,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纯净美;在九曲黄河你可以品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这大概就是游客们常说的九色甘南,也何许就是你天堂中的那般圣境。 </h3><h3> 7月1日我随深度摄影团一行18人由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直飞甘肃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兰州,别名金城,是甘肃的省会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市内景点虽不多,但黄河母亲雕像、水车博览园、中山桥和白塔山公园还是各地游客们络绎不绝的打卡地。当天下午因为没有拍摄计划,我们一行摄友冒着雨在这几处景点也相继去打了个卡,摄下了自己心中的兰州,也算不枉此行。 </h3><h3> 2018年夏,我在前往新疆的途中曾经过兰州,为相见战友特意短暂逗留过两天,此次再度故地重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市区穿城而过的黄河水,明显比4年前清澈了许多,说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有了一定的效果。<br></h3> <h3>  上图摄于傍晚时分,兰州地标建筑---中山桥。也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的前身是座浮桥,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时任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为了经济和军事需要,重提修建铁桥的计划,最终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建起了这座长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正式命名为“中山桥”,并沿用至今。作为一种文物保护,现在的中山桥仅供市民往来黄河两岸做步行大桥。</h3> <h3>  这张图摄于白塔山公园一隅。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座元代白塔而得名,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h3> <h3>  7月2日晨,当地一台随行的38座大巴载着我们,正式踏上了心神向往的甘南神秘之旅。</h3> <h3>  上图是一款专业的户外出行社区软件,名叫两步路。同行的老师用它精准的记录了我们从兰州至甘南往返拍摄活动的轨迹。</h3> <h3>  数小时后我们抵达了首个拍摄计划点---拉卜楞寺。它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背依风山,面对龙山,得“金盆养鱼”之地。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h3><h3>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br></h3> <h5>  上图,为了体现拉卜楞寺的宏伟建筑气势,我用13张照片合成了一张全景图。</h5> <h5>  正午时分,阳光照耀在拉卜楞寺的上空,我在拍完全景图后又拍了一张拉卜楞寺的局部图。</h5> <h5>  在这里,你要习惯于轻言细语,因为跨进了那扇佛堂经门,不要惊扰了佛门的清静。</h5> <h5>  有欧洲学者曾说,这些庞大而完美的藏传佛教建筑体系,几乎能与闻名于世的法国凡尔赛宫媲美。</h5> <h5>  拉卜楞寺还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经过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其规模相当于一所大学。</h5> <h5>  在这里,你要静心聆听,因为那沉闷的长号角声和唱诗般的诵经声,会让你找到心灵的慰藉。</h5> <h5>  围绕着拉卜楞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环绕寺院,绵延近4公里。</h5> <h3>  离开拉卜楞寺,我们在夏河吃过中餐,一路驱车来到第二个计划拍摄点---郭莽湿地,准备拍摄尕海日落。郭莽湿地位于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海拔3562米,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从拉卜楞寺到郭莽湿地,很适合自驾,一路蓝天白云,崇山峻岭,给人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 到达郭莽湿地,已是日落时分。当我带着摄影器材,从停车场走过一段栈桥登上观景台的那一刻,尽管还体会不到高原的反应,但站在海拔3562米的高度,加上五、六级的大风,瞬间感觉身上的衣衫太过单薄,体感温度迅速下降。这时我才清醒地意识到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原来早晚温差竟如此大。其实在每次外出旅行拍摄时,我都有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估计大多数摄影老师多少都有些同感,即旅拍时生怕遗漏某个镜头或滤镜,希望能把摄影器材带全了,但又害怕随身行囊太重。所以每次出行我带的衣物都不多,此行带的最厚衣物是一件普通连帽外套、一件保暖长袖内衣、一条长裤和秋裤。事后想想,如果在高原地区因为衣衫单薄而感冒,那么后面的拍摄计划将如何完成,痛苦和不堪只有自知,所以我果断地在当晚住宿酒店附近买了件冲锋衣,用来御寒后面的行程。至此,我才明白那些高原藏民为何将厚厚的外套扎在自己腰间,目的是为了应对高原随时降温的御寒需要,这也算是我在高原旅行的一点教训和感悟。<br>  郭莽湿地也是丹顶鹤栖息的地方,所以当地为开发旅游在湿地中间修建了一处丹顶鹤观景台。<br></h3> <h5>  一条长长的栈道好似伸向遥远的天际,指引你去祈求神的庇佑。</h5> <h5>  日暮黄昏下的五彩经幡,在大风的吹拂下,似乎多了几丝神秘的气息。</h5> <h5>  日落时分的郭莽湿地显得十分的辽阔和安宁。</h5> <h3>  当晚宿郎木寺,按计划7月3日清晨将赶往赛赤寺拍摄日出。郎木寺并不是一座寺院,而是坐落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一个风情小镇,海拔3800米左右,镇中有一条小溪横穿而过,别看它宽度不大,且不足2米。但是名字却是足够响亮,叫做“白龙江”。小镇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一镇跨两省,以白龙江为界,它的西北一侧属甘肃管辖,它的东南一侧属四川管辖。属甘肃管辖的地面叫“郎木寺镇”,属四川管辖的地面叫“纳木寺镇”。 坐落于郎木寺镇的寺院叫“赛赤寺”,坐落在纳木寺镇的寺院叫“格尔底寺”,两座寺院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br></h3> <h5>  清晨,一片晨曦从地平线升起,柔和的光线映照在赛赤寺上,使辉煌的寺顶泛着一层金光,让原本静谧的寺院平添了几分详和 。</h5> <h5>  阳光唤醒了熟睡的藏民们,赛赤寺上空渐渐蒙上一层薄雾,寺院内多了些烟火气。</h5> <h5>  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汉、藏、回3个民族的居民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这方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h5> <h5>  “绕佛塔”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习俗,他们手握佛珠,虔诚的心按顺时针方向绕塔行走,途中口念六字真言,以求平安。</h5> <h3>  离开郎木寺,下一站将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藏地秘境---扎尕那。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也就是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笔下的“伊甸园”,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地带,海拔 3000-3300 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 4500 米。</h3> <h5>  走进扎尕那,红尘渐远,喧嚣不再,境内森林草场广袤,高山峡谷连成一片,溪流清泉遍布,藏寨寺院共生,古冰川遗址独特秀美,是一个以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淳朴民俗风情为特点的藏族村寨。</h5> <h5>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其命名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四周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的石峰群,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天然而完整的“石城”。</h5> <h5>高耸入云的雄伟奇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变得十分伟岸。</h5> <h5>  扎尕那不仅有美丽的藏寨和寺院,同时也不缺满山的野花和郁郁葱葱的草原,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给扎尕那的绚丽景色。</h5> <h3>   天渐黑,我们一行驱车回到迭部县,晚饭后住藏巴拉大酒店。 迭部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山神“摁”开的地方,它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岷、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h3> <h3>  迭部县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森林之城,天然氧吧,人居天堂”的美誉。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8.46%、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先后两次途经迭部,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和崔古仓开仓放粮遗址等一串串红色印记以及迭部人民帮助红军、支援红军的历史佳话。</h3> <h3>  7月4日早起,驱车前往若尔盖草原。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若尔盖草原的盛名在内地人心中是因为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人们常用“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历史地位。<br></h3> <h5>  一望无际的热尔大坝草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如此纯粹又那般辽阔。</h5> <h3>  其中的花湖是我们此行的重点拍摄计划之一,它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因湖中盛开有一种白色小花而得名,这里是观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最佳去处。花湖湖面辽阔,水下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沿着湖边的栈道行走,可以走到湿地中间去。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湿地,最佳旅游时间是在六至九月,七月中旬是花开的最盛时期。</h3> <h5>  7月的花湖阳光明媚,水天一色,天水相接,水色纯净,湖边水草丰盛,如同进入仙境一般。</h5> <h5>  静静的湖面好似一块调色板,五颜六色,甚是好看;远山、蓝天、白云与湖面的倒影相映成趣。 </h5> <h5>  花湖生态旅游区配有环形木质栈道,进入景区需换乘大巴,沿途对生态的保护十分严格,也之所以有如此严格的保护,才能让我们大饱眼福。</h5> <h3>  离开若尔盖花湖,我们直奔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卡拉山,自西向东,迂回曲折,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镇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隔河与甘肃省相望。欣赏河流曲线之美最好的办法是登高望远。登上山顶最高观景台有两个途经,一个是绕过索克藏寺,沿着木栈道一步步向山顶爬去,多数人爬到前面几个观景台就喘得不行,止住了脚步,毕竟这里的海拔已达3500米,沿途有“高原缺氧,不要奔跑”的提示;另一个途经就是花钱走天边云梯,它号称“天下第一梯”,梯高158米、长538米,共由14台扶梯组成。我们一行人为保持体力,全部上了扶梯。</h3> <h5>  天边云梯,号称“天下第一梯”,它的右侧有条上下山的栈道。</h5> <h5>  抵达山顶观景台,极目远眺,唐克大草原一望无际地铺陈开来,发源于四川红原的白河由此汇入黄河,两河交汇处,河汊纵横,蜿蜒曲折,“蛇曲”的河水在草地上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河面宽阔,气势浩大,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型画卷,有人称其为“宇宙中的庄严幻影”。</h5> <h3>  遗憾的是,当我登顶眺望九曲黄河第一湾时,虽然是傍晚日落时分,可惜这一刻云层有点厚,并且在不足一炷香的时间,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我无缘拍到传说中的“黄河天上来,红日地中落”的美景,只留下了乌云压来暴雨将至的场景。原计划沿着木栈道徙步下山拍点其它素材的想法,也被落空。无奈撤离九曲黄河第一湾后,当晚住在了唐克镇。 </h3><h3> 7月5日早我们开启了瓦切塔林、红原草原、阿坝县油菜花的拍摄计划。 </h3><h3> 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br></h3> <h5>  瓦切塔林藏语的意思为“大帐篷”,这里是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1982年和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曾先后两次到这里给当地信教的群众传经说法。</h5> <h5>  这里的游人很少,反倒显得整个塔林更空旷了许多,但也更加安静,与塔林的神圣更加契合。</h5> <h5>  有佛塔处,必有经幡。经幡随风猎猎飘舞,由风诵读予佛陀之耳,再由佛陀,给飘忽忽、茫茫然的众生,指引生命的来去之路,众神的天空下,有神祇呓语,四处弥漫。</h5> <h5>  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h5> <h5>  根植于藏传佛教下的瓦切塔林,佛性无处不在,它们来自于信徒们虔诚的双眼,来自于不停转动的经筒,来自于禅意浓浓的寺庙。</h5> <h3>  红原草原位于四川省境内,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北雪山草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 红原大草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h3> <h5>辽阔的红原草原和无处不在的牧马人。</h5> <h5>在茫茫的大草原,只要你愿意,随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h5> <h3>  在红原短暂拍摄后,我们转场到了阿坝县拍摄油菜花。每年的7月,阿坝油菜花相继绽放,金色染尽草原,花期可延续一个月时间。</h3> <h5>  这里有一万五千余亩高原油菜花在乡村藏寨、民居前后、田野河畔上盛开,油菜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形成了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金黄色风景线。</h5> <h5>  满眼绽放的油菜花终于让同行的女性摄友扑向了花海,顿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种馨香夹杂着高原特有的味道。</h5> <h3>  完成一天的拍摄任务,当晚宿阿坝县。至此整个行程已过大半,期间我们几乎没有在各县城做过多停留,也没有时间去详细探寻当地的民俗民风,吃住行都交给了旅行社,而将重点放在了风光和人文的拍摄计划上。 7月6日早,我们驱车来到莲宝叶则。“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之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它是巴颜额拉山南段支脉的一处风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四川省的阿坝县和青海省久治县和班玛县之间,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 <br></h3> <h5>  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湖泊星罗棋布,银瀑飞悬。</h5> <h5>  莲宝叶则也是观光、摄影、探险、科考、登山等特色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h5> <h5>  莲宝叶则集雄、奇、险、秀于一身,融湖泊、奇山、异石、溪流于一体。</h5> <h3>  莲宝叶则的神奇秀美虽然让我们不忍离去,但下一行程--- “阿万仓湿地”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其行程路线也逐渐向甘肃兰州折返。</h3> <h5>  阿万仓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玛曲县境内,整个湿地平坦广阔,牧草种类丰富,牛羊成群,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美、最大、最原始和最优质的高原湿地草原。</h5> <h5>路边随处可拍到草原中的牛羊和马儿,照片摄于行驶的车上。</h5> <h5>  日暮下的阿万仓湿地,似乎另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气象。</h5> <h3>  当晚宿玛曲县,它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藏族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3700米,我们一行人也逐步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过度,曾经受高原缺氧困扰的部分团友,身体也渐渐得到适应并开始缓解,团队的氛围也明显活跃起来。 7月7日早,我们驱车来到玛曲草原。<br></h3> <h5>  当你站在高高的山岗,俯瞰整个草原,视野所及满是生机盎然,镜头下的毡房、炊烟和赶着牦牛的牧民,这一切是那样的祥和。</h5> <h5>  玛曲的藏民为安多藏族,千百年来,藏民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有人称之为游牧民族,也有人叫他们马背上的民族。</h5> <h5>  无处不在的五彩经幡,其中的“蓝、白、红、绿、黄”五色,分别象征着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h5> <h3>  午饭后,我们赶到位于甘南合作市郊的米拉日巴佛阁,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有点儿长,不太容易记,其中的合作市是甘南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还有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群众。之所以叫做“合作”,就是取各民族团结、和睦共融之意。“合作”的藏语谐音叫做“黑措”,意思是“羚羊出没的地方”,也正是“羚羊之城”的由来。合作市是我们甘南之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但风光与人文依旧,神秘的安多合作寺院和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仍是此行中重要的宗教历史文化拍摄地。 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原建楼阁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整个佛阁有四千多平方米,高达四十余米,独自耸立在一片殿堂与白塔之中。</h3> <h5>  上图是米拉日巴佛阁的侧面照。佛阁与佛殿的建造形制大致相同,外墙都是赭红色,最上层有边玛墙,屋顶仍旧是精铜鎏金的歇山顶。像这样融合了堡楼式与佛阁式的建筑风格,在整个藏区也是少见的。</h5> <h5>  米拉日巴佛阁四周的围墙十分讲究,用的是原石与片石层层堆砌的方法。石墙上部都有边玛墙,依旧是金色的檐顶和白色的月亮坊。让人感到惊叹的是墙头,整整齐齐排列着两层小白塔,足足有一千五百个。</h5> <h5>在藏区,只要有寺院和佛塔,你便可见“绕佛塔”的信教藏民。</h5> <h5>  年轻的僧侣好似怀着信仰的力量,迈着匆忙的脚步,从我的镜头前穿过。</h5> <h3>  此刻已是7日下午16时许,我们一行摄友将要不舍地离开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而且也要离别甘南这片充满神奇美丽的土地,回到兰州、回到武汉。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一刻,我们每个同伴都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行程显得太短,有一种深深的眷念和不舍,因为甘南的美,有一种色彩斑斓的质感,一种深入骨髓的惊艳,这种美藏在蓝天白云里,藏在高原的山川河流里,藏在牛羊成群的草原里,藏在色彩浓厚的寺院里,藏在藏民的笑容里……。<br></h3> <h3><br></h3> <h3>  </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