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心”开始——打破常规,重塑自我

盛夏Summer

<p class="ql-block">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创新”这个词放在现在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它也有可能是旧事物的改造重组或是原有思维的重塑。创新不是流于形式的“改头换面”,而是打破常规、拓宽格局、思维重构,最后落于敢为人先的实践。</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最后一天,走在略显空旷的足球场上,看着一旁嬉闹奔跑的女儿,听着手机里郑老师有关《班主任工作常态创新途径与案例分析》的讲座,心头涌出一种无以名状的满足感。郑老师口中谈及的”凉拌苦瓜“和”盲目爬行,至死方休的毛毛虫”无疑在提醒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需要冲出“固步自封”的牢笼,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那么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郑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四条路径:</p><p class="ql-block">1.改变心态,给枯燥的生活加点料。</p><p class="ql-block">2.打破成规,给陈旧的工作增添色彩。</p><p class="ql-block">3.文化引领,变简单的形式为隆重的仪式。</p><p class="ql-block">4.提升境界,赋予平凡的工作深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郑老师例举了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的实例,一首歌、一道题、一次游戏、一节班会、一面文化墙,处处彰显着郑老师作为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我在敬佩之余,对于班主任工作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心“开始</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他需要有一颗”求知之心“,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他需要一颗”向阳之心“,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积极乐观,拥抱生活中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他还需要有一颗”敏感之心“,用心感知教育中的小契机,敏锐捕捉每一个可以带来改变的突破口。最最重要的是,他需要有一颗”践行之心“,没有实践的创新只是理论上的束之高阁,终有一天会土崩瓦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于”形式“,终于”实质“</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日常在处理学生事务中最擅长使用说理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仿佛成了班主任的惯用法宝。但是,时代在变,那么时代所造就的学生也在变。一味地同他们讲道理,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生厌烦。理有时候是可以让学生去悟的,换一个学生可以欣然接受的方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在大四实习的时候,所带的班上有两个男孩子因为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双方大打出手。我二话没说,赶紧上前先把两人分开,待他们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我开始挨个了解事情始末。原来是两个人因为语文老师今天在课堂上布置的一个讨论题而争执不休,两人见解不同再加上一方措辞激进就干上架了。基于他们一直都是同桌,原先的感情基础较好,我就简单说了几句之后邀请他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当然,我不是这个游戏的原创。我让他俩站在一面方凳上,不管他们使用什么方式,只要站稳不掉即可。于是,这两个大男孩非常腼腆地站了上去,但他们很快发现上面的空间很小,只能容纳两只脚多一点点。怎么办呢?孩子毕竟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开始单脚叠放臂挽臂,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争执不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当然,对待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我只想表明:形式的改变会带来实质性的进展。</p><p class="ql-block"> 感恩郑老师的启智之讲,也愿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从”心“开始,打破常规,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创新思维。赋予每一个生命崭新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