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山秀水武夷游(3):天游峰

中庭月华(刘中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美山秀水武夷游(3):天游峰</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汀县河田中心小学 刘中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8月1日作</div><div><br></div><div>【作者简介:刘中华,男,1972年出生,小学教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汀县作家协会理事,长汀县诗词学会理事,长汀县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五届李辉选文学奖。电话13850610463,微信hua13850610463】<br></div> “未游天游,等于白游”,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这是因为天游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第一险峰。 夏天游天游峰,最好是阴天,才不热。2022年7月19日上午,挟着老天昨晚下雨的恩惠,今个正好阴天。女地导吴健是个幽默风趣的资深导游,手举一个拴着草莓的导游杆,引领我们前行,我们笑称她为“草莓姐”。 进入景区第一道门,有暗红三角屋顶,上有“武夷山”三个金字,我们在广场合照,疫情时期,戴好口罩后,三码联查,扫描身份证,刷脸,过五关通八门,才坐上观光小火车出发。 沿着九曲溪边一路上溯,大王峰,铁板峰,玉女峰……诸峰秀美,初先领略。<br>  大王峰是入武夷的第一险峰,原名天柱峰,上丰下敛,俗称纱帽岩,他雄踞于景区南大门,巍峨挺拔宛如天柱,因宋朝大王玉女的民间故事改名。<br> 前行,左路旁有一坪,坪侧一棵茶树下有一巨石,刻乾隆帝所题“御茶园”三个红字,石后有亭,筑于竹林杂树间,隐若避世道士。坪旁有行草“茶魂”石,石后修篁密插,右侧有小道进入茶园。御茶园设计精巧,建筑宏丽,是宋元时代朝廷贡茶产地,明朝嘉靖三十六年,由于贡量逐年增加,茶农负担沉重,建宁太守以“本山茶枯”为由,将御茶改供南平,茶园荒废。 沿大道前数百米有大桥,桥上俯瞰九曲溪,碧绿悠悠,游人坐于竹筏,漂流而下,拐弯浅滩,水花银白,如半轮月亮。过桥进入林荫石道,头顶竹树枝叶交互,清爽阴凉,路右而上有武夷精舍,为朱熹讲学创办。 前面是天游峰入门,天游峰海拔408.6米,848级台阶,单向绕上山,从山后侧下山。 我们前行道边,随处可见奇花异草,岩石杂叠,苍苔密布,怪洞幽暗,右岩有明代万历年间摩崖石刻“重洗仙颜”。穿过一个小石门,进入云窝,云窝山石洞壑生云聚雾,花木飘逸,翠竹潇洒,鸟鸣啾啾,溪涧水声叮叮,宛如仙境。洞口有石凳、石几,端坐此处,陶然物外。洞外有碑文“背倚接笋峰,面向仙迹岩……” 前行不远,就见旁边有一如台似桌的岩石,上刻“问樵台”三字,下面有一首七绝诗:“剔尽蓬蒿见石台,临流学钓趣悠哉。投竿终日忘钓饵,独与樵翁话几回。”落款为“万历丁亥上元明溪谒”。按一般人理解,就是要向山中樵夫问路,免得迷途。俗话道:“傍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欲知山中事,须问砍柴人。”其实它还有向世外高人询问之意。 续行,过一古旧石门——叔圭精舍,回望石门,上又有“云关”二字。往前看,顿觉豁然开朗。这里地势开阔,比较平坦,有许多的景致。左边九曲溪绕山而过,岸边有个凉亭叫石沼亭,旁边有岩石联曰“归去难忘千里约,到来已叹一日还”,然而下联模糊,仅剩前三字,“叹一日还”是我网搜而来。右边是一座峭拔千寻、直上直下、方正如屏的山,叫隐屏峰。在其峰下有一长形凉亭,叫水月亭,近处岩石有一道裂隙。据说在秋高气爽、月明星稀、浩月当空时,来水月亭把酒赏月可以得到最有诗意的收获——能够得到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隐屏峰,水月亭】</p> 空阔前有伏虎岩,岩左壁密布摩崖石刻,诗词古雅,或大或小,或楷或草,笔力苍劲,给岩石平添文化气息。 沿伏虎岩右侧谷口翠竹小径前行,我们开始登山,前行见隐屏峰,隐屏峰蹬道极为险峻,号为“鸡胸”“龙脊”。隐屏峰腰,有一个深达数丈的岩洞,叫“先天洞”,又名“伏羲洞”。峰下有一块岩石,秃顶圆肩,卓然而立,俨然像摆在石龛里的一尊弥陀,是为罗汉岩。岩下有一洞穴,称罗汉洞。附近又有一个洞穴,曲折幽深,初入洞内,漆黑一片,稍过片刻,才能辨明石色,故名“黑洞”。洞口两石高耸,上横一条长石,称为云桥。 紧靠隐屏峰西的是接笋峰,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三险峰之一,接笋峰崖壁上贴着一片尖锐的危石,就像是一枝破土而出的春笋,从壁根上钻了出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此为接笋峰】</p> 过一石门前行,抵达茶洞,钻洞穿出上阶十数,得石坪,石坪群峰环绕,危崖耸立,左上始登天阶,天阶陡峭,愈登愈险,山脊有台有亭,供气喘吁吁的游人休憩。前面的一位老师体力不支,晕倒了,无法说话,三个老师在抢救,塞食物、掐人中,捏足底……晕者慢慢地缓过神来。续登十米,又见一老师因累极跌倒,头碰于岩石,鲜血渗出,同事在旁边照顾询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下是4个视频,可点击观看】</h3> 台阶绕着山峰蜿蜒而上,崖石上凿出的台阶如线如龙,折返陡峭铺展而上。山路边便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山路两边安装着水泥扶手护栏,以防不测。 走走,停停,喘气,喝水,休息,赏景,攀登,前进……脚下的山峰不断抬高,眼前的景色变换美妙。对面的山如同劈开一般,从头至脚齐刷刷地直立,如同一面石壁,一道道浅浅的沟槽竖立上下,山峰的顶端圆鼓鼓的,有些长些草木,导游说这叫“绿帽子”,千万别戴回家。一面峭壁显出老者沧桑的面目,以厚重险峻的身姿,极其睥睨地凝视着攀爬崖壁的芸芸众生。 站于高处,回首四望,正应了毛主席那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山峰岩石,千奇百怪,阔耳垂鼻者或像大象,眉目开嘴者或如人头,鼓涌丰满者或似双乳,溪涧裂缝者或宛女阴,曲水绕赏者恰像碧带,似帽似船似鸭似狐,如帘如布如雄壮男根,青苔点点,飞泉高溅,山伴着水,水倒映山,人在画中,画在眼前。 终于抵达峰顶,这里建有天游观,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观外坪中有小卖部和茶室,可为游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楼阁,名叫“天游阁”,阁上有 “遨游霄汉”匾,楼阁周围绿树浓阴,清泉涧流,真是:“飞泉响落晴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 坪前角落的栏杆上,有很多游人在此挂连心锁以及红色的祈愿牌,密密麻麻的连心锁经过风吹雨淋,很多已经锈迹斑斑,我不知道它们至今到底还锁住了多少对有情人,世事纷繁,人心浮躁,尘寰之中,诱惑太多,其实,人,说到底还只是一种动物,一旦诱惑在眼,与饥渴的猴子、鱼儿又能差别多少呢?情深缘浅,唯一能做的就是随缘,怎一把小小的铁锁能拴住不变呢?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人们在此峰顶休息,在刻着“天游”二字的石碑边留影合照,我却使出了分明是最妙的动作——亲吻碑石,一生一吻,一世一次,我让摄者为我留证。满身都是汗水,汗水把我们的衣服粘贴在身上。 口渴了,我想买一瓶水,“12元”,店主的回复打消了我的念头,我毫不犹豫地回复老板“12元啊,那算了”,离开一米,我又自语一句“宁愿渴死也不买”,转到对面,我花25元为女儿买了一个蚂蚁琥珀石,当然这只是工艺品,老板在背面刻上时间、我小女名字(回家后才发现,这琥珀石在暗处会发出翠绿的光芒,与昨晚看完晚会离开时买的旋转溜溜球一样会发光,女儿很是喜欢),有些渴忍忍就过去了,有些恨忍忍也就过去了,少买两瓶水,女儿得玩具,这是我对这次旅游的一大感受。 从天游阁右侧下阶,再左折而下,进入一段平缓的 “洞天仙府漫游道”——胡麻涧,这里溪流清澈,岩上有很多摩崖石刻,我们争相在“第一山”三个大字前留影。最吸引我的是一处楷书大字“汉奸汪精卫”,落款为“军营区政治部民国廿九年”,表达了当时爱国将士对汪精卫卖国求荣的刻骨憎恨。 涧谷尽再左拐,又是一段登阶,这里,看到县二实小的八个美女在山岩上坐排一线,如八仙骑鱼,最后坐的是我以前美女同事丘燕英,我随手侧拍了一张,悄然前行。 不远处,到中正公园牌坊,牌坊为1936年蒋鼎文所建,文革中被破坏,2008年重修。过牌坊是下行了,途中有座泥瓦老亭,内有石块方窗,小巧质朴,可窥绿树青山。 下山无险途,我心自悠然。观看游人之中,有抱孩携妻者,有长镜摄影师,有背包妙龄女,有秃顶八十翁……各色男女、老少妇孺,都来此奔赴一场远行,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汲取一缕风,呼吸一口气,闻一朵花香,饮一捧清泉,听一段鸣蝉吟出的聒噪闷热,听一曲好鸟唱出的清脆婉转,赏一株枝叶飘展的芭蕉,觅一座造型怪异的山峰,考究一处落款的时间,品味一幅石刻的用笔,观山看水,抒啸豪情,放飞自我,放飞心灵,平日繁忙,经营衣食,而今安享简单幸福,散发怨气不平,解脱苦恼愁闷…… 其实,随团出游,行色匆匆,又有多少人能如此以文化的感触、心灵的呼应去感受山水呢?<br>  随后,下到伏虎岩左侧、九曲溪旁的一块空旷地,这里绿草修竹,天游峰壁立万仞,200多米的垂直高度如一堵巨大的石墙,竖立在人们眼前,号称是亚洲第一大单体岩石。<br> 往外回程,途中走马观花般逛了武夷精舍,粗粗领略了朱熹讲学的气场。 同行远去,我买下一把折扇离开,途中,遇到师范时好友、领座吴承斌,想想难得在此异乡山水间邂逅老同学,走过数步又折回,请人帮我俩拍了一张合照,随后,疾步飘然而去……<div><br></div><div>【全文结束,看官耐心,欢迎转发,并关注下集,谢谢谢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