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穿上崭新的绿军装,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们也是光荣一兵。</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风华正茂的上海知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穿上崭新的绿军装,奔赴新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成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光荣一兵。</p> <p class="ql-block"> 新疆兵团的职责是:守卫国家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防范和打击恐怖势力的犯罪破坏活动;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新疆的社会进步与民族团结;以现代农业开发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兵团),对外又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大陆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党、政、军、企”一体制的特殊社会组织。</p><p class="ql-block">兵团是在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事务;司法事务受新疆的高法、高检领导管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兵团各级法检的组成人员;行政业务受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p><p class="ql-block"> 兵团的一级单位为“师”,师下设“团”或“农场”;现有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兵团总人口260.72万人,占新疆人口的12%。</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共和国遭遇了严重的外忧内患。国家针对沉重的城市就业压力和匮乏的物资供应,做出了城市知识青年到边疆去的重大决策。号召有志青年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就有了十万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为国分忧,"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屯垦戍边"的时代壮举。</p><p class="ql-block"> 从1963 年 10 月到1966年 连续四年11 日,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孔雀四场,即现在的第二师三十团。再加另外援疆的,在三十团生活工作过 的上海知青总数为1500余人。 </p> <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上海市嵩山中学为杨浩、沈家涛和施琴玕(前中穿军装者右起)三位应届初三毕业生召开了欢送大会,会后,校领导和部分老师与三位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大场镇欢送知青 1964年9月9 日,宝山大场镇党委和政府召开欢送大会,隆重地为13位支边青年送行。包括镇党委书记、副书记、镇长在内的20多位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领导都出席了欢送仪式。欢送大会后,各级领导和知青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合影的背景有一辆部队的大卡车,合影后,大卡车直接送知青到了火车站出发西行了。</p> <p class="ql-block"> 新沪中学欢送光荣支边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左一严宗英,右一刘倩英,第一排左起:刘强吉、陈年德、袁伟虞、何志遂、周大鹏、刘国才,后排左起:金笑予、沈曼、蒋克珍、李茂华、李佩华、王意庄。</p> <p class="ql-block"> 上海少云中学王乐道、沈宁高、张锦栋等六位同学支边进疆前在火车站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5年8月闸北区青云街道的知青进疆前在星火电影院前的留影。他们中的大部分到了孔雀四场。</p> <p class="ql-block"> 图为1965年8月,闸北区青云街道的干部为几位知青送行:后排左起,顾荣昌、严树樑、金洁浩,刘志荣、杭小宝;前排左一葛佩华,左三汪春娥,左二,左四是街道干部。知青们8月11日到达孔四场三队。</p> <p class="ql-block"> 居委干部欢送袁宝磊参加边疆建设。</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街道台湾里委欢送知青奔赴边疆建设边疆。</p> <p class="ql-block"> 进疆前在外滩留个影。穿军装的前排左起张小妹、纽维贤、后排李文曼、柳慧萍、宋胜利。</p> <p class="ql-block"> 鲁迅像前送别,明日征尘轮台。</p> <p class="ql-block"> 1965 年张家浜街道小浦东居委会为即将赴疆的知青送行</p><p class="ql-block"> 后一排男战友左起:刘春扣、陈金根、杜存玉,黄宏达、陈德明,林松根、王才喜,瞿龙发,陆和喜,魏铁牛;第三排左起:周红娣、陈美娟、吕改和、乔红芬、王党扣、蒋银女、盛粉娣、庄玉英、陈粉年;第二排左起,汤小红、严秀芳、陈容芳、陈爱娣、顾琴芳、王国芳、王玉娣、刘怀女、汪月英;第一排左起二位,张堂扣,颜春林;第一排右一:刘洪福。</p> <p class="ql-block"> 鲁迅像前送别,明日征尘轮台。</p> <p class="ql-block"> 黄浦区山东南路居委会干部为知青送行 。第二排左起,徐鸿飞、何智海、许秀义、张中夫、石宽山、李定铭、居家卫、姚文华;前排左起,蒋维艳、张美玲、沐明珠、方艳玲、王欣、陈延玲。</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东路街道台湾路居委会为十名知青送行。</p><p class="ql-block"> 这是1965年7月初,黄浦区北京东路街道台湾路居委会的全体干部为十名刚刚穿上崭新绿军装的支边知青送行。二排从左到右男青年是:吴其钧、胡忠晋、肖国光、刘增甫、方造峰;第一排女青年是:韩鑫芳、严圣琴、顾正雅、葛莲芬、查菊芬。</p><p class="ql-block"> 7月9日,这十位知青在上海北站随队赴疆。</p> <p class="ql-block"> 1966年7月柳惠萍在欢送大会上表决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5年7月16日,黄浦区进疆的许秀义精心保存下来的草绿色军装,这套军装承载着一代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光荣支援边疆建设的不平凡历程。</p> <p class="ql-block"> 陈美华的参加边疆建设录取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4年9月27日,南市区进疆的张佩君当年戴过的草绿色女军帽。张佩君戴着它走过了人生有转折意义的历程,经受了难忘的风雨洗礼;所以,她一直精心保存至今,留下了宝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妈妈送儿去新疆。</p><p class="ql-block">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p> <p class="ql-block"> 也穿军装,不吃军粮,也听军号,不住营房,但有军人性格,军人衷肠,也有军人身姿,军人脊梁。百听不厌是军 号吹响,常唱不衰是军歌嘹亮,本色不褪是军心不忘,生死不惧是军威浩荡,终生不悔是兵团战士,风雨不倒是军旗飘扬,永远不变是铸我军魂,终身难忘是战友情长,我们虽在四面八方,情谊永存日月同享,愿战友,常相聚,常来往,长相思,长相望。</p><p class="ql-block"> 兵团战友们:祝八一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