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部队——三五九旅

品味时光

<p class="ql-block">这些古稀之年的老人,迈着坚毅的步伐,再次走进他们曾经生活、训练、战斗过的这支老部队(下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作为曾经的一位老兵,我非常高兴。建军节,也是我们这些曾经有过军旅生涯的老兵的节日,尽管离开部队已经快半个世纪,但每逢建军节,我们都会想起曾经在部队的那些日子,想去老部队看看。看看部队现在是啥样,看看年轻的战友们的军营生活,以便回忆我们曾经有过的那段青春年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2018年秋末,曾经是一个班的战友们在网上提出了这个愿望——想去老部队看看。这是一个几十年的梦想,是盼望了半个世纪的一种渴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经人介绍,在网上认识了时任部队政委王英涛,我问:“王政委,我们想来部队看看,需要办什么手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王政委回答:“欢迎老兵们回家,不用办任何手续,来就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尽管这位团政委从年龄上说,属于我们的晚辈,但在我们这些老兵的心目中,他还是我们尊敬的首长,“欢迎老兵回家!”他的这句话温暖了我们的心,也激发了大家归心似箭的激情。战友们像当年报名参军那样,激情满怀,说动就动,他们从山东、山西、四川、甘肃等地,很快就聚到了一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这一天,当我们乘坐西去的列车到达部队驻地,在当地战友们的陪伴下,来到军营门口时,王政委安排的一位少校军官,早早就在军营门口等待着我们。本来我们商量好,要像当年那样,集合整队,敬礼报告,以整齐的步伐再次走进军营。可当迎接我们的军官来到身边时,大家激动得不知所措,忘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切。这些年已古稀的老兵们,尽管步履蹒跚,但精神抖擞,他们迈着大步,走向阔别已久的老军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后来,我因为撰写该部队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的文稿,又到部队查找资料,同样受到团首长的热情支持和关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今天,我将在军营里看到的一些激人奋进的画面展示给大家,以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到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p> <p class="ql-block">火红的战旗,领袖的题词,激励着官兵们矢志不渝,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红军团队,是由原三五九旅改编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支野战部队。</p><p class="ql-block"> 她的前身是由1927年活跃在湘江交界茶陵、永新、莲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合编而成的湘赣苏区游击队,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发展为湘东独立师,湘东南独立师、湘赣独立第1师,中央红军第3军团8军,1933年6月与红16、18军一起组建红6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部队,突破重围,两征黔东,并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6年7月与红2军团、红32军共同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同年10月胜利完成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红6军团与红32军整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参加了华北敌后抗日战争,开展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4年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第359旅主力组成“南下第一支队”,在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带领下南下抗日,日寇投降后北返中原,编入中原军第2纵队,在李先念和王震的带领下实施中原突围,于1946年9月27日胜利回到革命圣地延安。</p><p class="ql-block"> 这次南下北返历时687天,转战陕、晋、豫、鄂、湘等8省,行程2万余里,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对解放区的进攻,打击了国民党顽军,被毛主席誉为“第二长征”。</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第359旅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战斗,1948年2月宜瓦战役中,第718团对国民党军整编第61旅实施猛烈突击,一举突破敌防御体系,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勇猛追击,全歼敌军,被2纵授予“猛打、猛冲、猛追”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8日澄合战役中,第718团战功卓著,被2纵队授予“攻入猛虎,守如泰山,攻坚有功,追击第一”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解放军第2军,第359旅改编为第5师,第717、718、719团分别改编为第13、14、15团,于10月12日从酒泉出发,开始了解放新疆的大进军。广大指战员穿戈壁、越荒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于11月29日至次年1月13日分别进驻温宿、阿克苏、和田、库车。第15团(后缩编为某团2营)以惊人的毅力连续行军18天,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于12月22日解放和田。西野总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中说:“......创造了史无前列的进军记录”,“是军事上的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由第5师14团、15团、13团3营、二军教导团边卡营,整编为国防军步兵第四师某团(边卡营后转隶为边防部队)。</p><p class="ql-block"> 该团到达驻地后,遵照毛主席“你们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指示,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开展了三年大生产运动;将官兵个人三年的津贴费、服装费、伙食费全部投入支援新疆七一棉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等八大厂矿建设;参与兰新铁路、哈密钢铁厂、南疆光缆通信工程修建,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完成了剿匪平暴、对印自卫反击战、独库国防公路和昆仑山国防施工等重大任务。1996年1月被列为第二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多次参加重大演习、抢险救灾,为稳定边疆、保卫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 在近一个世纪的征程岁月里,培养和造就了该团艰苦奋斗、能打善战、敢挑重担、勇争第一的优良作风,相继涌现出时代楷模张富清、“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步二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步五连、“夜老虎”4连和“模范团长”陈宗尧、“特等战斗英雄”张福祥、“工作劳动模范”何泽弟、“战斗英雄”王忠殿、“爱兵模范”张代荣,“雷锋式好战士”彭义全等英模单位和个人;孕育了130多名曾在该团及前身部队工作和战斗过的共和国将帅,他们的业绩,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该团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习主席强军建军思想,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战化要求锤炼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每一项战斗任务。2009年8月,胡锦涛主席视察了该团;2014年7月,军委许其亮副主席到该团检查指导军事训练等工作。</b></p> <p class="ql-block">一首《南泥湾》歌曲,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几十年,久经不衰,“三五九旅是模范”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您知道这支部队现在在哪里吗?他就在这里,这就是他们的营盘,一座现代化的军营,一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营地,这座巨型红色石碑,象征着我们的红色基因永远流传,我们的红色江山永恒不变。</p> <p class="ql-block">再进军营,是老兵们的梦想和渴望,但当这个愿望变为现实时,他们却激动得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些古稀老人步履蹒跚,但他们精神抖擞,仿佛又回到了当年</p> <p class="ql-block">营区处处都显示着光荣传统。</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训练场边的这个龙虎榜,在我们心目中升起一幅幅龙腾虎跃,苦练杀敌本领的画卷,它所起到的作用,可是不可估量啊!</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一座碑,军营处处有学问。一个个寓言故事,彰显出这支部队是一支以科技强军,用文化育人,管理有方,训练有素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团史馆里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都记载着这支部队近百年艰苦奋斗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英雄荟萃,将帅如云,在这支部队担任过领导或者从这支部队走出去的将帅,都是共和国的栋梁之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还有后来者继续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爱兵模范张代荣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战斗英雄王王忠殿</p> <p class="ql-block">“猛打、猛冲、猛追”,三猛模范团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永远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时代楷模——张富清就是从这支部队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他深藏功名,默默奉献,是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典范,受到党中央习主席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学英雄,见行动,在这支部队蔚然成风。</p> <p class="ql-block">他的精神感染着部队的广大官兵们</p> <p class="ql-block">他也为我们老兵们树立了一面旗帜,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记载,永远得流传</p> <p class="ql-block">这位古稀老人(右二)来自山西吕梁,他带来了老兵们对部队的关心,也带来了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情切会见,坦诚交流</p> <p class="ql-block">珍贵时刻,永久纪念:作者与团首长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旅部旧址——金盆湾</p> <p class="ql-block">今日南泥湾:当地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但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流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p>